天天看點

金華館超萌“兩頭烏”簡直是寶寶的心頭愛

現場還有婺州紮染和磐安藥膳

金華館超萌“兩頭烏”簡直是寶寶的心頭愛

衆多展館中,最受媽媽和寶寶們喜歡的,那就要數靠西湖最近的金華館了。

帶着寶寶的媽媽,一進了金華館,那就雙雙不願意往外走。

“哇,這兩頭烏也太可愛了吧!”一位挪不動腳步的小朋友拉着媽媽的手,指着超萌兩頭烏小豬玩偶,瞪大了眼睛喊了一聲。

金華館最中心位置,一個圓形的小桌子上放着好幾隻奶萌奶萌的小豬玩偶,這是熊貓豬豬兩頭烏國際牧場的從業人員用超輕黏土捏的。

“我也想要一個。”小朋友提出這樣的要求時,會得到一包超輕黏土。

“那你要和爸爸媽媽一起,親手制作一個屬于自己的小豬寶寶哦。”從業人員說,寶寶們可以依照桌子上自己最喜歡的那隻小豬,拉上家長一起來做。

為了擁有一隻可愛的兩頭烏豬寶寶,孩子們認真地搓起黏土來。

金華館超萌“兩頭烏”簡直是寶寶的心頭愛

“兩頭烏也稱金華豬,是我們浙江金華特有的品種,金華火腿就是用兩頭烏的腿做的,這豬寶寶真了不起。”現場一位寶媽說。她用手機查了兩頭烏的資料,她說身為浙江人,相信孩子和自己一樣會為浙江的物産而驕傲。

不僅僅用黏土做兩頭烏,熊貓豬豬國際農場的從業人員還專門準備了用于給遊客品嘗的金華火腿絲和兩頭烏豬肉做的金華酥餅。

陪孩子捏好超輕黏土的小豬豬,一轉身,就能看到五顔六色的絲巾、小布包等工藝品,好像是天上落下一片彩虹在西子湖畔——這是金華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婺州紮染。

坐在攤位前正與客人們交流的,是婺州紮染傳承人溫國香。“婺州紮染開始于隋朝,曆經代代傳承,我的外婆和媽媽都是婺州紮染手藝人。”她說,盡管代代相傳,但在他們家卻險些中斷,“傳承出現過一段時間的空當”,她因為舍不下這門傳統技藝,放棄自己的事業,重新拾了起來。

她說,婺州紮染通常以棉、麻、絲、毛等天然纖維織品為底,用純天然的染料經過特殊的工藝染制,闆藍根、五倍子、石榴皮、艾蒿、栀子等植物的提取物則成為不同顔色的染料,“染過之後,還會刺繡上花飾,制成一件完整的織物。”

溫國香繼承了婺州紮染的技藝之後,召集了周邊精于繡功的人,組建了自己的工坊。工坊核心僅9人,但他們也培養了衆多喜歡刺繡的街坊,将染好的織品分發到街坊們的家中,讓他們在家工作,收獲一份酬勞。

“這些絲巾真是太别緻了。”一位女士拿起一面墨綠色的絲巾愛不釋手,圍在脖子上照了照鏡子,“很襯皮膚!”

婺州紮染展示台的對面,是磐安藥膳的展台,這裡從開館開始就圍滿了客人。養肺膳、養脾膳、養腎膳、桃紅湯、平和湯、美人如玉、不怕山高……每一道藥膳的名字無不展示着它們對健康的益處。

最受歡迎的,則是物美價廉的茯苓饅頭,個頭小小,清甜可口。有市民一次買了10袋,他說:“茯苓可是個好寶貝,常吃能延年益壽呢!”

來源:杭州網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