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萬萬沒想到,雨潤竟也有破産的一天——

這家賣火腿腸的南京企業,曾經是大量90後的餐桌回憶。飽弟現在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吃到肘花腸,驚為天人,就是雨潤出的。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那時,人人都知道這個一聽就很南方的名字。就在飽弟剛上國小的1999年,雨潤低溫肉制品的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達到全國第一。

曾經比雙彙還牛的火腿腸企業,按說不該亡啊!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可再一想,你我有多久沒吃過火腿腸了?

其實,這一切的去留,我們早已在無意中親手判決了。

01 興

今天的人們很難想象,90年代,會有人為了幾箱火腿腸要自殺。

1991年的一天,全國各地牌照的大貨車齊齊堵在洛陽肉聯廠門口,人們翹首以盼,吵吵嚷嚷,現場維持秩序的當地民警,如臨大敵——

他們等的,是洛陽肉聯廠最新出貨的一批春都火腿腸。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 王頌 攝

廠子開足馬力,以每月八千噸的效率供貨,然而面對全國嗷嗷待哺的分銷商,依然捉襟見肘。

來洛陽,一兩個星期提不到貨很正常,更嚴重的,就引發了極端事件。

一位東北經銷商拎着菜刀,站在廠門口,聲稱要抹脖子——來了一個月,一條火腿腸皮也沒見到,眼看沒法回去交代,情急之下,出此下策。

那以後,火腿腸好像包裹了90年代的生活,現在想想,小時候好像一兩天就會吃一根。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感覺南韓人小時候也是這麼過的© 《請回答1988》

這個資料當然沒法統計,但據山東飽弟回憶,小時候家裡囤積最多的副食品,除了鈣奶餅幹,好像就是山東本地的“金鑼”火腿腸了。

火腿腸當年為什麼這麼火?

今天來看,直接誘因是1991年,春都下血本在央視投了一條廣告——

80年代末,國内電視機的銷量就沖破2000萬台了,80後與90後成為電視一代,一不小心就被扭來扭去的火腿腸洗腦了。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當年春都火腿腸的央視廣告

但真實的原因,還在社會變化:火腿腸一在中國出現,就趕上了好時候。

改革春風吹滿地,火車跑得越來越快,糧票用得越來越少。

一方面,社會風氣的開放,讓人們開始向往洋派生活方式,看到電視裡人們吃西餐,也不免食指大動,可惜,沒錢——

比起價格稍高的西式香腸,這種摻了澱粉,但味道與肉量也還看得過去的火腿腸,自然成了實惠又新奇的選擇。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另一方面,市場經濟機器啟動,大家的生活節奏快了好幾倍——

最早是便當、快餐在一線城市開始流行,一部分90後甚至記得,當時家裡見便當新奇,還有買回家當正餐的。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然而,一頓急急如律令的快餐,也是有條件的,起碼随時随地得有個幹淨衛生的快餐店——如果沒有,那火腿腸配友善面,就成了辦公室、綠皮車最安全便捷的一餐。

如此大潮之下,轉型期的各地肉聯廠,自然看到了商機。

1990年,鄭州肉聯廠出了“鄭榮”火腿腸;兩年後,未來的火腿腸霸主“雙彙”誕生在河南漯河;山東的“金鑼”不久異軍突起,90年代末,南京的“雨潤”扯起大旗,南方也有了自己的火腿腸……

野蠻生長的年代,甚至出現過“少林火腿腸”,直接被少林寺告上法庭——畢竟傳出去,說少林和尚幹起豬肉生意,可不是鬧着玩的。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90年代雙彙廣告,目标人群明顯是兒童和家長

瘋狂的競争,自然便宜了顧客,物美價廉的火腿腸,成為我們難以磨滅的童年回憶。

第一批90後開始記事兒時,兩三歲,還不會開火腿腸,于是,那把因為怕出意外,隻有外婆可以動的那把大剪刀,就成了剪開快樂的密碼。

跟爺爺奶奶一起逛公園,路過炸火腿腸、鹌鹑蛋串的小攤,總是邁不動步,老人一看,就知道小饞貓的心思,于是,打了花刀炸得酥脆的味道,我們再也沒能忘掉。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很快,吃火腿腸也有了鄙視鍊,1997年,哪個小孩家第一個買了魚肉火腿腸,ta就是全院的王者;1998年,當火腿腸出了紅色膠條,一撕就開那一款,全班所有小孩都在纏着媽媽給買。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2000年雨潤火腿腸的廣告

假如火腿腸生在今天,它絕無成為網紅的可能——

美又不美,香也沒多香;說是肉,又差一點吃肉的快感;說是零食,我們有時又拿它當正餐;

論進階,它明顯不夠格,要說它“低級”,又并沒有辣條那麼廉價而猛烈的味覺刺激;

它的存在不需要場合,也沒有儀式感,可以全天候、無條件地适應每一種餓與饞。

如果非要為它找一個明确定位,它就像一種全天候單兵作戰口糧——作為士兵在野戰中便捷補充能量的食品,開封即食、便攜耐貯,熱量充足,但往往不那麼好吃。

而90年代沉迷火腿腸的我們,就像24小時處于一種戰時狀态,每個人都在急行軍。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 圖蟲創意

然而,沒有人能幾十年頓頓忍受“作戰口糧”,當年一口炒面一口雪的部隊,今天也以新鮮健康的官兵夥食為榮——

火腿腸的宿命,必然是落寞。

隻是當年所有人,都無法預知宿命何時趕到。

02 衰

記得大約是90年代末,小朋友們發現,手裡的火腿腸變了樣。

包裝越來越華麗進階,外皮越來越好看,名号也越來越響,什麼“春都王“”雙彙王中王“,一個個都出來了。

10根一包的袋裝版,開始出現在超市裡,比過去小賣部的散裝貨可進階多了。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可好像從那時起,火腿腸也比以前短多了,甚至看起來更粗——

一口下去,發幹、發粉、毫無韌勁的口感解答了謎團:大概因為肉少了、澱粉多了,做長了容易斷掉吧。

這一壞,多少年都沒好回來。

當時我們并不知道,火腿腸界爆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無可挽回的變亂——

1995年,火腿腸市場競争進入白熱化,掀起了一場價格大戰:

春都、雙彙等大牌争相降低瘦肉含量,大家互派卧底偵察,彼此競争,火腿腸的價格越來越便宜,為了壓低成本,澱粉、肥肉越加越多,口感越來越次。

當年春都廣告裡的“瘦肉含量85%”,今天看來簡直像吹牛皮。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一場惡戰後,春都、鄭榮等老品牌江河日下,雙彙成為霸主,金鑼、雨潤各自雄踞一方。看起來,一個新的時代像要來臨了。

然而,品質的下滑傷了消費者的心,敗局已經埋下種子。

當火腿腸不能再帶給人們快樂和期盼,這場戰争注定沒有赢家。

90年代末,就有人發現了火腿腸市場的衰退: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這篇文章來自當時鄭榮公司的從業人員,可以說是痛定思痛了

到了下一個世紀,問題不但沒能解決,甚至從業内影響到了大衆生活——大家真的不愛吃火腿腸了。

此時,發現問題也沒用,因為時代發展太快了。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 《中國食品》

進入21世紀,人們可以吃到的肉食日漸豐富,各種快餐日益發達,肯德基、麥當勞、永和豆漿、沙縣小吃越開越多,要想快速吃飽又吃好,選擇太多了。

此時,火腿腸市場内部的輸赢,還重要嗎?

到了2010年代,中國人連午餐肉上桌都嫌寒碜,誰還會吃火腿腸呢?

緊接着,一記重錘打到了火腿腸身上——食品安全。

2011年,河南爆發瘦肉精案件,雙彙被爆出使用有毒豬肉。一件事可以說明當時瘦肉精泛濫影響之惡劣:

那一年,18歲的遊泳運動員甯澤濤興奮劑檢測結果呈陽性,被禁賽一年,原因就是誤食了含有瘦肉精的火腿腸。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當人們最信任的火腿腸大牌,觸及了人們最擔心的安全底線,其影響之深重,可想而知。

我們已經不管火腿腸好不好吃了。媽媽在耳邊念叨了好幾年“火腿腸不健康”,這次,我們終于聽話了。

後來,火腿腸一類友善食品,也不是沒想過自救。

就在90後進入大學、長大成人的2013年到2014年,康師傅和統一兩家友善面廠商,展開贈品大戰,紛紛拿火腿腸作為泡面贈品,消耗了40億根。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 《請回答1988》

今天看來,結果是火腿腸沒複興,連友善面也越來越沒人買——

因為擊敗火腿腸的終極殺手,外賣來了。

當中餐的便捷達到一種最極緻,幾乎完美解決了“不做飯還想吃好”的需求,火腿腸連備胎地位都保不住了。

2017年,餓了麼使用者量達到2.6億,美團平台交易筆數超過58億,而雙彙的上半年營收和利潤,同比全部下降。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2017年,雙彙利潤下滑的報道

2020年,當90後們在疫情期間躲在家裡囤貨,首選的也不再是火腿腸,而是螺蛳粉、午餐肉、罐頭、自熱火鍋,或者幹脆網購蔬菜自己做。

于是,今年雨潤破産的消息,已經是一個時代的尾音了。

我們偶爾會發現,自己上一次吃火腿腸,還是雞蛋灌餅、烤冷面裡夾着的;

而最後一次看到一根完整的、未剝開的火腿腸,好像是在洪世賢家的蠟燭台上。

童年最愛的火腿腸,倒閉了一家又一家

© 《回家的誘惑》

那麼今天,你還懷念火腿腸嗎?

來源:@福桃九分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