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隻吃冷食。并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公元前636年,晉國公子重耳結束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涯,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在這十九年的苦難生活中,一群追随者忠心耿耿,曆盡艱辛,保護着重耳,立下了功勞。在經過衛國的鄉村時,重耳餓得暈過去,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救活了重耳。
做了國君的晉文公重耳不忘這些追随者,都給予封賞和重用。唯有介子推以接受封賞為恥,他認為追随重耳完全是發乎自然,理所應當,不是追求高官厚祿的理由。于是他帶着母親隐居到綿山(在今山西省介休市)。晉文公日理萬機,漸漸地把這事忘了。
但是介子推的好朋友解張沒有忘記,他覺得晉文公對介子推不公平。于是他寫了一封信挂在城門。晉文公知道後,感念介子推的恩德,立即親自帶人去綿山尋找。由于山上草木繁茂,随從人員想燒掉枯草找到介子推。想不到介子推抱着母親被燒死在一棵柳樹下。
晉文公懊悔不已,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三月初五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
古人定寒食節為冬至後一百零五天,大約在清明節前一、兩天。現在人們常常把寒食節與清明節等同起來,寒食節就是清明節。
本文篇幅較長,圖檔較多。建議先收藏再觀看
曆史上的寒食食品多數寓意深刻,種類也很豐富,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等;飲料有春酒、新茶等數十種之多。但在各地的寒食習俗中,被譽為“寒食十三絕”的老北京寒食習俗最具代表性。
姜絲排叉
又叫姜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從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鮮姜,因食用時有明顯的鮮姜味而得名。它不但是北京傳統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個品種。茶菜是滿族、回族禮儀性食品。
馬蹄燒餅
最早是由山東濟南傳至北京的,到目前已有兩百多年的曆史,兩層薄皮,内空,形似馬蹄,也因其得名,但現在也已沒有售賣的了。
螺蛳轉兒
一種面食,外皮是一根根極細的面絲,一碰即酥。因其形似而得名,舊時小吃店常把當天售不完的螺蛳轉兒,用微火烤幹水分再賣,烤幹了叫“幹迸兒”,用于下酒,是以北京有句口頭語“幹迸兒就酒嘎巴脆”。
艾窩窩
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品,糖卷果主料用山藥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輔料。中醫認為山藥性溫味甘,無毒,入脾肺、腎經,有補中益氣、補脾胃、長肌肉、止瀉和健脾、固精、益肺的功用。棗肉味甘性溫,有補脾和胃、養氣生津之功,可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營衛不和、貧血心悸、煩躁多夢等症。是一道名副其實的藥膳。
硬面饽饽
過去北京小吃中夜間供應的一種面食,也是常見品種。是一種似燒大小的混糖戗面火燒,入口有咬勁,微甜且香,用手一掰掉渣。由人們生活習慣改變,走街串巷賣小吃的減少,這種小吃也斷了檔,現在已經“無影無蹤”。
糖火燒
北京人常吃得早點小吃之一,已有 300多年曆史,以大順齋的糖火燒最出名。糖火燒香甜味厚,綿軟不粘,适合老年人食用。
蜜麻花
北京小吃中常見名品,又稱糖耳朵,因為它成形後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
焦圈
形似炸面包圈,色澤深黃,形如手镯,焦香酥脆,男女老少都愛吃。北京人吃燒餅,
常愛夾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
豌豆黃
北京傳統小吃,是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按北京習俗,農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豌豆利小便、止渴,和中下氣,解瘡毒,消炎,去除暑熱,有降血壓、除脂肪、減肥之功效。
馓子麻花
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古名為“環餅”、“寒具”,馓子麻花顔色棕黃,質地酥脆,香甜可口。
驢打滾
豆面糕又稱驢打滾,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它源于滿洲。緣起于承德,由于清朝的八旗子弟愛吃粘食,“驢打滾”很快就傳到了北京,成為北京的一種風味小吃。盛行于北京。
芝麻醬燒餅
做法有很多,根據平時做烙餅的原理也可以改良出很多種做法,鹹、甜口也可以自由變換,還可以用發面面團、平底鍋來做~ 但這種酥皮面類的做法還是用烤箱效果會比較好
除了北京的十三絕還是各地特色的寒食節美食
青團子
油綠如玉,糯韌綿軟,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油,是江南一代人用來祭祀祖先的必備食品
烏稔飯
清明期間,閩東家家戶戶都要做烏稔[rěn]飯它是将上好的糯米洗淨煮熟用烏稔樹的樹葉浸泡後蒸煮而成,顔色烏黑卻米香撲鼻
清明果
浙江南部地方每年清明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形狀像餃子,味道卻不同。皮用艾葉做成,有肥腸拌芥菜,幹豆腐韭菜餡等。
潤餅菜
福建泉州,廈門等地吃潤餅菜的食俗,用面粉烘成薄片,吃的時候卷上蘿蔔絲,肉絲等,吃起來甜潤可口
蛇盤兔
蛇盤兔,一定富。是山西流傳兩千年的寒食美食,蛇表示介之推的母親,兔子是介之推自己,兩者纏繞,表達孝道之心
歡喜團
四川成都一帶用炒米做團,用線串起來,或大或小,各種顔色,叫歡喜團
清明螺
清明的時候浙江還有吃螺蛳的風俗,清明時,螺肉最為甘美,故有清明螺,肥如鵝的說法
棗糕
又叫子推餅,北方發面制作,夾棗蒸食,還有的用棗餅做成飛燕形,用柳條挂在門上,用來紀念介之推
下一期更新的是哪裡美食呢?想了解更多美食就關注我吧~感謝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