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小編帶你們去吃一盤炒糕粿
一股hin凍人的冷空氣陪伴棉湖人度過了一個十分難忘的跨年,寒冷的天氣讓人更加渴望美食的撫慰。
粿條、手工面、餃皮、腸粉……每一樣都撩撥着小編的胃,作為一名選擇困難症患者,小編又陷入難以抉擇的時刻。還好一名熱心網友及時出現,指點迷津,将此次尋味棉湖定位至“花園路”的這盤“炒糕粿”上。

于是2021年第一天一大早,小編便騎着小電驢去往花園路覓食!
可能是出師不利,也可能是美食與我們玩“躲貓貓”的遊戲,在花園路逛了好幾圈,都沒找到網友口中所說的“炒糕粿”店。
發資訊再次詢問網友得到“平房”“烏烏暗暗”這兩個關鍵詞,之後憑着小編靈敏的嗅覺,終于找到這家傳說中的炒糕粿店。
沒有響亮的招牌,沒有精緻的裝修,竈台占領了大半個門面,若不是有網友推薦,小編還真看不出來這是家餐飲店。
在陽光的襯托下,店裡黑暗無比,一盞燈都沒開
,幸好太陽毫不吝啬地散發自身光芒,幾絲光線借着屋頂幾處少了瓦片的窟窿投射進來,店内才不至于伸手不見五指。
店裡所售食材不多,僅有炒粿條、炒糕粿兩種主食,配料則是芥藍、豬肉、牛肉、雞蛋、鱿魚幾樣,全擺放在顯眼的位置,價格公開透明。
據悉,這家店開店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最開始是在興中路口營業,後來才搬到花園路,靠着口碑,慢慢積累起一批熟客。
- 阿姨,要一碗炒糕粿,加牛殭屍電腦蛋。
點餐直奔主題,接下來就全看店主夫婦的“表演”了。
炒制一份高品質糕粿費時費力,還格外講究火候。店主夫婦分工合作,阿姨先将糕粿炒至松軟,再交給大叔進一步“加工”,添進沙茶醬、芥藍、牛肉、黑醬油……二十多年來的配合養成了一種默契,也為這份糕粿注入另一番韻味。
鼎裡的糕粿油滋滋發響,大叔熟練地用鍋鏟翻動它們,時不時舀進食用油、黑醬油填香填色。突然,小編發現大叔使用的鍋鏟有些與衆不同,比平時見到的短了一截。
- 老闆,這鍋鏟是特意弄成這個樣子的嗎?
- 不是故意弄的,炒着炒着就折了,拿着趁手就繼續用了。
即使工具殘缺、光線昏暗,似老闆這般的能工巧匠仍能展現出非凡的烹饪功底。等了好一會,糕粿才上了桌,來之前小編便對炒糕粿充滿期待,拍完照就立馬開吃!
輕嗅一下,芥藍、牛肉的香味伴着些淡淡米漿香拂過鼻腔,刺激着小編早已咕噜作響的胃,夾一塊糕粿入口,外焦裡嫩,香味飄溢,軟軟糯糯很飽腹;芥藍清脆爽口、牛肉軟嫩入味……每一口都是幸福與滿足。
在我們采編過程中,店主夫婦從沒停下手中的活兒,一盤盤熱乎乎的炒糕粿、炒粿條有條不紊地送到顧客面前,或打包或堂食。這道看似簡單的美食,滿載着老店的溫暖與誠意。
在遍地開花的美食店中,總有一家能擄獲你的芳心,這道炒糕粿又是多少街坊平淡歲月中彌足珍貴的溫暖呢?
小貼士
人均消費:10元起(豐儉由人)
營業時間:11:00-13:30、21:00-24:00
美食位址:棉湖鎮花園路寨門附近
小編點的是一份加牛殭屍電腦蛋的糕粿,共十六塊錢,價格、味道跟炒粿差不多。不過糕粿層厚,口感軟糯,不足的地方就是不夠入味,而且翻炒的時候放了太多油,建議趁熱早些食用,放涼會很油膩!!!
個人非專業觀點,僅供參考喲
編輯:今日棉湖編輯部
圖檔:今日棉湖攝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