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下杭路181号打開古老閩都的“扉頁”

在這裡

打開閩都 “ 扉頁 ”

從下杭路181号打開古老閩都的“扉頁”

集諸多福州非遺資訊于一身,可觸摸互動的”魔屏牆“

在熙熙攘攘的東街口、車水馬龍的五四路、綠樹繁花的江濱大道,看到的是摩登福州的樣子。但進入下杭路181号,人們将打開的是古老閩都的“扉頁”。

曆史文化名城福州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衆多“古的idea”曾如璀璨星光,點亮舊日福州。2020年,這些動态的文化瑰寶,在現代手段下被彙聚到了一處。

近日,記者采訪了福州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池小霞,在她導覽下提前探訪即将揭開面紗的福州市非遺展示館。

01 上下杭這處地标的前世今生

“百貨随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龍昌期七絕《三山即事》中的這句詩為古代福州商貿繁榮的樣子拍了張快照,這幅圖景在台江一帶上演了幾百上千年。而在這其中的上下杭,現在更被譽為福州傳統商貿博物館。

現在,這幅圖景中的下杭路181号,多了一個身份,它要成為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館。181号曾是羅氏綢緞莊——“棉紗大王”羅祖蔭的店面與住宅。民國初期,其創始人羅翼庭在上下杭經營布匹生意,次子羅祖蔭繼承家業後,羅氏的布匹生意迎來鼎盛時期,單單棉紗存貨量的價值就達五千兩黃金。

百年變遷,如今這座庭深約百米的四進大宅依舊保持着它原來的風貌,但核心及功用卻發生了變化,它将成為閩都文化今昔相連的一個樞紐點。

從下杭路181号打開古老閩都的“扉頁”

池小霞主任介紹說,這處曾承載上下杭濃厚商業文化的宅邸,明年元旦起将正式開放館内的實物展陳、數字化互動和線下體驗,通過沉浸式遊覽,讓人們認識福州非遺,走進福州非遺。

不僅如此,這裡還關聯了福州市六區六縣共13家非遺展示館。在開館當日,《非遺展示館聯盟協同發展協定》将在這裡簽署,福州市各縣區非遺文化理論研究、文旅融合和非遺資源都将以下杭路181号為中心,實作互通共享。

02 在五福的“設計梗”中尋寶

目前,福州擁有184項市級及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其中國家級15項,省級73項;還擁有237名市級及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其中國家級14人,省級91人。福州非遺資源非常豐富,但一個展館如何做到讓人“一日看盡長安花”呢?

據介紹,在展示館序廳顯要處,設有一塊大型互動魔屏牆。這面牆就是福州非遺的總覽,遊客可以直接上手,通過觸碰螢幕上自己感興趣的非遺項目,進一步了解詳細圖文。另外還可以在這裡為喜歡的非遺點贊,助它登上人氣榜。

對于刷館遊客,展館有一個非常簡明且易記的設計:以中華傳統民俗中的“五福”為場館區域作劃分。整個展館一共四進,依次分為“福樂”“福匠”“福韻”“福傳”四個區域。

從下杭路181号打開古老閩都的“扉頁”

第一進“福樂”,是福州非遺中的傳統音樂、舞蹈和戲劇的集中展示區域,人們可以在這一窺茶亭十番音樂、閩劇、佾舞的精彩畫面;第二進“福匠”,則彙集了軟木畫、壽山石雕、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等傳統非遺技藝;在第三進“福韻”,人們可以感受福州道地的民俗,包括神奇的畲族醫藥以及獨特的喜娘文化等;第四進“福傳”,寓意非遺的傳承與傳播,是福州非遺與遊客互動、交流的場所。

或許有人會發出疑問,這明明隻有四個“福”,還有一個“福”在哪裡?其實這也是福州市非遺保護中心從業人員精心埋下的一個“梗”。人們在看完展示館後自然會得出答案——穿梭于衆多非遺瑰寶之中的人們就是第五“福”——“有福之人”。

03 讓非遺成為“活态網紅”

非遺作為“古的idea”,如何讓現代的人們了解其内在魅力?老手藝如何活态呈現,吸引年輕的遊覽群體?古老的民俗要借助什麼呈現方式才能翻身成“網紅”?

非遺展示館裡幾處設計巧妙的打卡點回答了上述問題。

從下杭路181号打開古老閩都的“扉頁”

就像《哈利波特》中的對角巷,下杭路181号也打造出一個神奇的“美食巷子”。巧妙的視覺設計讓人在這個巷口可以“穿越時空”張望琳琅滿目的木金肉丸老鋪、鼎鼎肉松店等福州老字号,在此拍照合影更具有妥妥的時光隧道打卡感。巷口還有一張“特殊”的非遺美食手繪地圖,供人按圖索骥,騎“碼”覓食。

該館還運用投影等多種現代手段幫助遊客直覺“看”非遺,解讀非遺背後的文化底蘊。如脫胎漆器的“夾纻”技藝,它曾經一度失傳。相傳,清代福州人沈紹安在修複一座寺廟的時候,發現大門匾額的木頭雖已腐朽,但是麻布上的漆塊依然堅硬。自幼對油漆工藝十分感興趣的沈紹安通過不斷請教行家、琢磨試驗,終于恢複了已經失傳的“夾纻”技藝,制作出了最早的脫胎漆器。

為向參觀者立體化介紹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這一非遺,該區域的一側展陳彙集了鄭益坤、鄭修钤、黃時中等大師的脫胎漆器作品,另一側的牆上是視訊投影,音畫結合講述了上文的故事。作品與影像互相參照,幫助片刻駐足的人們不僅看得到非遺,更能看得懂非遺。

從下杭路181号打開古老閩都的“扉頁”

“玩”的元素也在這裡得到重視。“福韻”區域為讓參觀者感受福州的民風民俗,設定了互動屏讓參觀者參與線上抽簽,抽中了就會得到一段“原汁原味、量身定制”的喜娘喝彩。外地人不僅能在這裡感受一下充滿“蝦油味”的福州話,還可通過互動屏,學一些福州童謠、俗語等。“闖福關”的福州方言知識答題更是能激起參觀者的勝負欲。

04 連結傳統,更連結“将來”

記者還發現,展示館的設計遠不止步于“展示”,每一幅圖景背後其實都可以找到數字連結,将人流引向後端的福州非遺項目産品及産業。

池小霞主任介紹說,近年來,福州政府提倡非遺保護與鄉村振興相融合,鼓勵相關傳承人、保護機關推出非遺創新産品,在鄉村産業更新方面不斷探索。是以,在展示館三進後院的左側,特地開設一處百家工坊區,為福州非遺産品以及相關文創提供展示平台,進館的參觀者掃描二維碼即可擷取這些産品的詳細資訊。

從下杭路181号打開古老閩都的“扉頁”

如果關于福州非遺有更多的探索需求,或者希望開展不同非遺項目的研究采風,展示館中還有福州電子非遺地圖。通過這塊觸摸屏,可以現場查詢福州非遺傳承示範基地、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機關等資訊,以友善學術和産業方面深層次的交流互動。

“福傳”展區更是着眼連結“将來”。這一區域将成為一個講壇、一處沙龍,它将不定期舉辦非遺講座、非遺示範、手作教學等活動,無論是非遺傳承人還是市民、遊客都可以成為參與者,在某個契機下擔當非遺傳承與傳播的一環。從業人員表示,今後還計劃加入大中國小校研學基地的功能,讓更多福州“古的idea”在這裡被讨論、被發掘。

從下杭路181号打開古老閩都的“扉頁”

原文載自 福州晚報 2020年12月25日 A14版

文字 | 記者 翁宇民

圖檔 | 記者 張旭陽

從下杭路181号打開古老閩都的“扉頁”

END

高新旅遊

福州市少年

兒童圖書館

福州畫院

内容來源:福州市群衆藝術館

從下杭路181号打開古老閩都的“扉頁”

點分享

從下杭路181号打開古老閩都的“扉頁”
從下杭路181号打開古老閩都的“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