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下杭路181号打开古老闽都的“扉页”

在这里

打开闽都 “ 扉页 ”

从下杭路181号打开古老闽都的“扉页”

集诸多福州非遗信息于一身,可触摸互动的”魔屏墙“

在熙熙攘攘的东街口、车水马龙的五四路、绿树繁花的江滨大道,看到的是摩登福州的样子。但进入下杭路181号,人们将打开的是古老闽都的“扉页”。

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众多“古的idea”曾如璀璨星光,点亮旧日福州。2020年,这些动态的文化瑰宝,在现代手段下被汇聚到了一处。

近日,记者采访了福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池小霞,在她导览下提前探访即将揭开面纱的福州市非遗展示馆。

01 上下杭这处地标的前世今生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龙昌期七绝《三山即事》中的这句诗为古代福州商贸繁荣的样子拍了张快照,这幅图景在台江一带上演了几百上千年。而在这其中的上下杭,现在更被誉为福州传统商贸博物馆。

现在,这幅图景中的下杭路181号,多了一个身份,它要成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181号曾是罗氏绸缎庄——“棉纱大王”罗祖荫的店面与住宅。民国初期,其创始人罗翼庭在上下杭经营布匹生意,次子罗祖荫继承家业后,罗氏的布匹生意迎来鼎盛时期,单单棉纱存货量的价值就达五千两黄金。

百年变迁,如今这座庭深约百米的四进大宅依旧保持着它原来的风貌,但内核及功用却发生了变化,它将成为闽都文化今昔相连的一个枢纽点。

从下杭路181号打开古老闽都的“扉页”

池小霞主任介绍说,这处曾承载上下杭浓厚商业文化的宅邸,明年元旦起将正式开放馆内的实物展陈、数字化互动和线下体验,通过沉浸式游览,让人们认识福州非遗,走进福州非遗。

不仅如此,这里还联动了福州市六区六县共13家非遗展示馆。在开馆当日,《非遗展示馆联盟协同发展协议》将在这里签署,福州市各县区非遗文化理论研究、文旅融合和非遗资源都将以下杭路181号为中心,实现互通共享。

02 在五福的“设计梗”中寻宝

目前,福州拥有184项市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73项;还拥有237名市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14人,省级91人。福州非遗资源非常丰富,但一个展馆如何做到让人“一日看尽长安花”呢?

据介绍,在展示馆序厅显要处,设有一块大型互动魔屏墙。这面墙就是福州非遗的总览,游客可以直接上手,通过触碰屏幕上自己感兴趣的非遗项目,进一步了解详细图文。另外还可以在这里为喜欢的非遗点赞,助它登上人气榜。

对于刷馆游客,展馆有一个非常简明且易记的设计:以中华传统民俗中的“五福”为场馆区域作划分。整个展馆一共四进,依次分为“福乐”“福匠”“福韵”“福传”四个区域。

从下杭路181号打开古老闽都的“扉页”

第一进“福乐”,是福州非遗中的传统音乐、舞蹈和戏剧的集中展示区域,人们可以在这一窥茶亭十番音乐、闽剧、佾舞的精彩画面;第二进“福匠”,则汇集了软木画、寿山石雕、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等传统非遗技艺;在第三进“福韵”,人们可以感受福州地道的民俗,包括神奇的畲族医药以及独特的喜娘文化等;第四进“福传”,寓意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是福州非遗与游客互动、交流的场所。

或许有人会发出疑问,这明明只有四个“福”,还有一个“福”在哪里?其实这也是福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精心埋下的一个“梗”。人们在看完展示馆后自然会得出答案——穿梭于众多非遗瑰宝之中的人们就是第五“福”——“有福之人”。

03 让非遗成为“活态网红”

非遗作为“古的idea”,如何让现代的人们理解其内在魅力?老手艺如何活态呈现,吸引年轻的游览群体?古老的民俗要借助什么呈现方式才能翻身成“网红”?

非遗展示馆里几处设计巧妙的打卡点回答了上述问题。

从下杭路181号打开古老闽都的“扉页”

就像《哈利波特》中的对角巷,下杭路181号也打造出一个神奇的“美食巷子”。巧妙的视觉设计让人在这个巷口可以“穿越时空”张望琳琅满目的木金肉丸老铺、鼎鼎肉松店等福州老字号,在此拍照合影更具有妥妥的时光隧道打卡感。巷口还有一张“特殊”的非遗美食手绘地图,供人按图索骥,骑“码”觅食。

该馆还运用投影等多种现代手段帮助游客直观“看”非遗,解读非遗背后的文化底蕴。如脱胎漆器的“夹纻”技艺,它曾经一度失传。相传,清代福州人沈绍安在修复一座寺庙的时候,发现大门匾额的木头虽已腐朽,但是麻布上的漆块依然坚硬。自幼对油漆工艺十分感兴趣的沈绍安通过不断请教行家、琢磨试验,终于恢复了已经失传的“夹纻”技艺,制作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

为向参观者立体化介绍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这一非遗,该区域的一侧展陈汇集了郑益坤、郑修钤、黄时中等大师的脱胎漆器作品,另一侧的墙上是视频投影,音画结合讲述了上文的故事。作品与影像相互参照,帮助片刻驻足的人们不仅看得到非遗,更能看得懂非遗。

从下杭路181号打开古老闽都的“扉页”

“玩”的元素也在这里得到重视。“福韵”区域为让参观者感受福州的民风民俗,设置了互动屏让参观者参与线上抽签,抽中了就会得到一段“原汁原味、量身定制”的喜娘喝彩。外地人不仅能在这里感受一下充满“虾油味”的福州话,还可通过互动屏,学一些福州童谣、俗语等。“闯福关”的福州方言知识答题更是能激起参观者的胜负欲。

04 链接传统,更链接“将来”

记者还发现,展示馆的设计远不止步于“展示”,每一幅图景背后其实都可以找到数字链接,将人流引向后端的福州非遗项目产品及产业。

池小霞主任介绍说,近年来,福州政府提倡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相融合,鼓励相关传承人、保护单位推出非遗创新产品,在乡村产业升级方面不断探索。因此,在展示馆三进后院的左侧,特地开设一处百家工坊区,为福州非遗产品以及相关文创提供展示平台,进馆的参观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这些产品的详细信息。

从下杭路181号打开古老闽都的“扉页”

如果关于福州非遗有更多的探索需求,或者希望开展不同非遗项目的研究采风,展示馆中还有福州电子非遗地图。通过这块触摸屏,可以现场查询福州非遗传承示范基地、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等信息,以方便学术和产业方面深层次的交流互动。

“福传”展区更是着眼链接“将来”。这一区域将成为一个讲坛、一处沙龙,它将不定期举办非遗讲座、非遗演示、手作教学等活动,无论是非遗传承人还是市民、游客都可以成为参与者,在某个契机下担当非遗传承与传播的一环。工作人员表示,今后还计划加入大中小学校研学基地的功能,让更多福州“古的idea”在这里被讨论、被发掘。

从下杭路181号打开古老闽都的“扉页”

原文载自 福州晚报 2020年12月25日 A14版

文字 | 记者 翁宇民

图片 | 记者 张旭阳

从下杭路181号打开古老闽都的“扉页”

END

高新旅游

福州市少年

儿童图书馆

福州画院

内容来源:福州市群众艺术馆

从下杭路181号打开古老闽都的“扉页”

点分享

从下杭路181号打开古老闽都的“扉页”
从下杭路181号打开古老闽都的“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