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藏在駐深辦裡的深圳往事

文 | 小玉

編輯 | 木木

在深圳,流傳着一幅神秘的美食地圖,那就是到各省市駐深辦事處,按圖索骥尋找美食。

多少深圳人一頭紮進“大衆點評”裡尋尋覓覓正宗的家鄉味道,其實不知道,最道地的家鄉菜就藏在駐深辦裡。

可以說,就算吃遍了深圳湘菜館十大品牌排名,如果沒吃過湖南駐深辦餐廳,還真有點兒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湘菜老饕。

藏在駐深辦裡的深圳往事

01

饕餮指南

駐深辦美食中,名氣最大的應該算得上“小芙蓉”,由湖南駐深辦1985年開辦,是深圳第一家湘菜館,當時叫做“芙蓉餐廳”。

藏在駐深辦裡的深圳往事

▲湖南駐深辦開辦深圳第一家湘菜館“芙蓉餐廳”

“小芙蓉”旁邊還有一家“大芙蓉”,就是芙蓉大酒樓。這裡被譽為深圳“湘菜黃埔軍校”,在深圳凡是你能數得上的湘菜館,很多大廚都出自這裡。這或許也是深圳的湘菜館,普遍比較正宗的原因之一。

藏在駐深辦裡的深圳往事
藏在駐深辦裡的深圳往事

味覺的神奇之處在于,可以讓人從精神層面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多年前,新疆駐深辦就已經撤銷了,他們曾經的食堂,卻已成為深圳難得正宗的“西北味”。

藏在駐深辦裡的深圳往事

▲當年的新疆駐深辦

在羅湖春風路,新疆駐深辦是圳長以前常去的地方,羊肉串3塊錢一串, 而且肉串夠大,非常有誠意。去得多了,成了常客,老闆每餐送羊雜湯。後來深圳的新疆辦事處撤了,原來的店關掉,老闆在馬路對面的雪蓮餐廳經營,餐廳變了,味道沒變。

藏在駐深辦裡的深圳往事

也有朋友推薦了甯夏招待所,他認為是深圳最正宗的西北菜。羊肉用的是甯夏的灘羊,限量供應,要早點兒到餐廳,才有機會品嘗到美味。吃飽了羊肉再試試枸杞苗和沙蔥,這些西北特色在深圳真真兒是超難吃到,沙蔥生長在西北荒漠,伴着醋汁和蒜泥,解膩。

藏在駐深辦裡的深圳往事
藏在駐深辦裡的深圳往事

然而,在深圳這個城市裡,生活總是比人走的快,好不好吃顯得更複雜,路程兩小時的餐廳你難得再來,路程十五分鐘的餐廳再一般也覺得還能吃幾頓。

當你感覺在駐深辦都難覓舊時味道,恰恰是因為你真切地回憶起了故鄉。

02

深圳往事

各個駐深辦裡藏着的,不隻有美食。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各省市政府紛紛進駐深圳特區設立駐外辦事處。這些由全國各省市投放的職能機構,進駐深圳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全方位服務各自來深圳打拼的鄉親。

最早來到深圳的是湖南省駐深辦,設立于1984年。當時,湖南省政府決定籌建一座大樓,位址就是當時著名的“湖南圍”。這個地方原來是湖南外貿的生豬倉庫,湖南的生豬運到深圳後,通過文錦渡,出口到香港。

藏在駐深辦裡的深圳往事

▲20世紀80年代初的湖南圍

剛剛來到深圳的時候這裡蒼蠅蚊子成群,湖南駐深辦把滿地豬糞的“湖南圍”,變成了“芙蓉飯店”,成為湖南省在深圳的根據地。

很多湖南人去深圳出差、做生意,都喜歡投宿于這裡,而230萬闖蕩深圳的湖南人,困難和無助時首先想到的也是這裡,因為這是“湖南人在深圳的家”。

藏在駐深辦裡的深圳往事

▲芙蓉飯店四樓就是湖南駐深辦

除了芙蓉飯店,深圳很多寫字樓用各地的地名命名,比如,湖北大廈、福建大廈、四川大廈……沒錯,它們就是各地駐深辦的根據地。

“還記得當年來這裡辦邊防證,坐車經過到駐深辦的大樓的時候,心裡油然還會産生一種的神聖感。”

80年代來特區“下海”經商的老劉還清晰的記得,那個時候,内地人進入特區必須需要辦理邊防證,想辦一張邊防證也不容易,有了駐深辦就友善多了,不用回原戶籍所在地辦理。後來,暫住證、居住證以及二代身份證的異地辦理也離不開駐深辦。

可想而知,駐深辦這個機構在當時對人們有多重要。

藏在駐深辦裡的深圳往事

▲居民在駐深辦辦理二代身份證

藏在駐深辦裡的深圳往事

▲各省駐深辦位址和聯系方式(網絡截圖)

說到“駐京辦”,很多人想到的是“政府接待”,但是“駐深辦”的主要功能,卻是招商引資,從這兒也能看出政治城市和商業城市之間的差異。

可以說,各省市駐深辦就如同,在改革開放試驗田的“大視窗” 中設立的 “小視窗”,一方面,以深圳為樞紐和中轉站,對接内地省市和港澳的貿易合作;另一方面,通過招商引資,讓特區改革開放的成果輻射内地,推動内地經濟領域的改革發展。

03

是“去”是“留”

對于現在年輕的深圳人,或許已不知道駐深辦這個機構為何物。

多年前,深圳就相繼出現了新疆、濰坊、浙江等地撤銷駐深辦的消息,牽引出駐深辦何去何從的話題。

駐深辦是去還是留,既依據其作用的發揮,也依賴于自身的運作。除了前面提到的經營酒店和餐廳,不少駐深辦還利用身份優勢,涉足房地産,通過物業出租來擷取收益。

藏在駐深辦裡的深圳往事

▲湖北大廈

位于濱河大道的湖北大廈是由湖北駐深辦、湖北省電力公司、湖北日報社等18家機關共同出資興建。與其他一些以省份命名的大廈一樣,湖北駐深辦與湖北大廈沒有直接的隸屬關系,而隻是擁有其中的部分物業而已。如今,湖北大廈在深圳是一座有名的綜合性寫字樓。

藏在駐深辦裡的深圳往事

▲敦煌大廈

在深南大道北側的園博園旁,矗立着一棟20層的現代化雙子樓——敦煌大廈。很少有人會想到,這樣一個現代化商業樓盤,是由甘肅省駐深辦牽頭建起的。

早在2006年之前,甘肅省駐深辦就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并不應隻是“靠天吃飯”,作為一個西部省份駐深辦,他們并沒有多大的優勢,招商引資也缺乏底氣。但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身份所擁有的政策優勢,能否将自己的政策優勢與商業相結合?

最終,他們選擇了房地産開發。

甘肅省駐深辦申請了一塊土地,然後與企業進行合作開發建設。在竹子林這樣的黃金地段,它的價值得以充分展現,從創始之初的300多萬元固定資産,發展到目前的過億元,讓其他駐深辦羨慕不已。

藏在駐深辦裡的深圳往事

特區40年,創造了城市奇迹,豎起了萬丈高樓。更重要的是,40年來,深圳不斷輸出 “敢為天下先”的理念。駐深辦作為特區“大視窗”下的“小視窗”,正是壯闊波瀾中的節點之一。

現在,各個駐深辦可能不再特殊、不再特别,甚至"簡化"為一座移民城市裡的味覺記憶。但恰恰是這樣的從特殊到平凡,說明當年的特區觀念成為了今天的共識,當年的小視窗成為今天的通途。

(感謝湖南駐深辦對本文采寫的支援)

參考資料:

南方網 · 孫天明 劉榮 楊濤《各地駐深辦涉足酒店、房地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