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圖流口水!過年甯波人吃些啥?探訪甯波菜博物館,找尋甯波人的老底子年味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唐旭鋒

今天(2月9日)又是個豔陽高照的好天氣。小時新聞記者去甯波市區南塘老街逛了逛,這裡最近開了一家甯波菜博物館。

館門口豎着免費參觀的訓示牌,進得内去,裡面是供應甯波傳統小吃的餐飲店,再往裡走,居然是一座有着江南風格的四合院,在這個院子裡,所有關于甯波傳統飲食的元素,你都可以找到。時近春節,甯波百姓的春節菜單會是怎樣?我決定,從甯波菜博物館裡探尋一下近些年來甯波人餐桌上的變化。

看圖流口水!過年甯波人吃些啥?探訪甯波菜博物館,找尋甯波人的老底子年味

廚師出身的他,開了個甯波菜博物館

博物館館長李陽輝是廚師出身,目前是餐飲業國家一級評委、中國烹饪大師、中國名廚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飲食文化研究院甯波分院院長等衆多頭銜。

最近十幾年來,他專注甯波及周邊餐飲文化的研究和推廣。展區裡琳琅滿目的650多件藏品,包括票證、文獻資料、炊具器皿以及一大桌的甯波傳統名菜模型,很多都是李陽輝的個人收藏以及征集而來。

看圖流口水!過年甯波人吃些啥?探訪甯波菜博物館,找尋甯波人的老底子年味

攝影 張培堅

在一面糕點印模文化的牆上,挂滿了各地搜集而來的做糕點的工具。“這些印模全都是明代到民國時期的,反映了600年的糕點制作變遷。”而那些泛黃的餐飲文獻資料,有些是李陽輝本人在甯波甚至上海的地攤上買來的。

看圖流口水!過年甯波人吃些啥?探訪甯波菜博物館,找尋甯波人的老底子年味

甯波菜博物館通過五大展示區,生動呈現了從古代到現代社會甯波人的日常飲食,活脫脫一部生動的“甬菜史。”

看圖流口水!過年甯波人吃些啥?探訪甯波菜博物館,找尋甯波人的老底子年味

甯波菜是中國八大菜系浙菜中最具特色的一個地方菜,以“鮮鹹合一、原汁原味”為主要特點。李陽輝告訴記者,自己從事餐飲行業幾十年,“與甯波菜打交道這麼多年,對甯波菜有一定的情懷,希望有這麼一座博物館作為平台來傳承和發展甯波菜。”李陽輝說,自己在2020年初向有關部門申請設立甯波菜博物館,并投資千萬用于場館裝修及藏品購買,今年1月17日,博物館正式開館迎客。

據介紹,甯波菜博物館也是我省第二家地方菜博物館(杭州有杭幫菜博物館)。博物館設立後,前期将主要緻力于甯波菜發展史的學術研究,同時免費向公衆開放;後期将更注重甯波菜的傳承,不定期開展技藝教育訓練,集展示、體驗、教育為一體,宣傳推廣甯波餐飲文化。

看圖流口水!過年甯波人吃些啥?探訪甯波菜博物館,找尋甯波人的老底子年味
看圖流口水!過年甯波人吃些啥?探訪甯波菜博物館,找尋甯波人的老底子年味

這幾道甯波特色菜,你也可以做一做

時近春節,甯波百姓的春節菜單會是怎樣?能夠從甯波菜博物館裡探尋到近些年來甯波人餐桌上的變化。

從曆史的角度來說,甯波在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就評出了甯波十大名菜。如冰糖甲魚、雪菜大湯黃魚、鍋燒河鳗、火踵全雞、網油包鵝肝等。

“這十大名菜,有幾個菜在百姓餐桌上并不常見。”李陽輝說,像冰糖甲魚、鍋燒河鳗一般在酒店、餐館的飯桌上才能吃到,又如網油包鵝肝已少有人做了。而随着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的枯竭,野生大黃魚現在也不太吃得起了。

看圖流口水!過年甯波人吃些啥?探訪甯波菜博物館,找尋甯波人的老底子年味

記者的目光聚焦到博物館内那一大桌的甯波傳統名菜模型。這些名菜花式多樣,代表了甯波菜的水準。除了酒店裡的高檔菜肴,很多也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譬如紅膏嗆蟹,既是甯波十大名菜,也是家家戶戶的必備品。

看圖流口水!過年甯波人吃些啥?探訪甯波菜博物館,找尋甯波人的老底子年味

李陽輝館長作為甯波名廚,給記者介紹了幾道甯波人春節餐桌上年菜的做法,以飨讀者。

先來兩道硬菜——

一、雪菜大湯黃魚

看圖流口水!過年甯波人吃些啥?探訪甯波菜博物館,找尋甯波人的老底子年味

雪菜大湯黃魚

主料:大黃魚一條(約重750克)。

配料:雪菜125克、筍絲75克、小蔥15克、姜片10克。

調料:黃酒15克、鹽5克、味精2克、熟豬油30克。

制作工藝:1、将大黃魚洗淨,在兩面背肉上各劃2刀;雪菜去梗,切粒備用。

2、炒鍋燒熱用油滑鍋後,放豬油燒到七八成熱時,放入黃魚,略煎後再翻煎另一面,加入蔥段、姜片,接着烹入黃酒,再加入清水1250克,用旺火燒開,蓋上鍋蓋,移到小火上燒制約8分鐘,再加雪菜粒、筍絲燒至湯色呈乳白色,最後加鹽、味精調味,出鍋時撒少許蔥花即可。

菜肴特色:此菜湯鮮味美,魚肉嫩滑。是甯波頗具盛名的傳統名菜之一,是甯波菜“鮮鹹合一”特點的典型性代表。

二、冰糖甲魚

看圖流口水!過年甯波人吃些啥?探訪甯波菜博物館,找尋甯波人的老底子年味

冰糖甲魚

創于乾隆年間的三江酒樓,相傳當時有幾個舉子上京應試,聚于三江酒樓時,店家以冰糖制成的紅燒甲魚奉客,并為此菜名“獨占鳌頭”。後來,這幾個進京應試的舉子都金榜題名,其中一人中了狀元。狀元歸來,春風得意馬蹄香,再宴于三江酒樓,并題名寫了“狀元樓”三字。于是,三江酒樓自此改名狀元樓,冰糖甲魚也成為狀元樓的一道名菜,流傳至今。

主料:甲魚一隻(約重950克)。

配料:熟筍塊60克、蔥結20克、蔥段5克、姜60克、蒜頭50克。

調料:紹酒50克、醬油75克、醋80克、冰糖125克、熟豬油125克、澱粉18克。

制作工藝:1、将殺好的甲魚切成8—10塊,再用冷水洗一下。另将熟筍切成斜刀塊。

2、炒鍋内放水二斤燒沸,将甲魚放入汆一下,撈入漏勺,用清水沖洗。在另一炒鍋内放水一斤,将甲魚放入,加酒(25克)、姜塊、蔥結,燒沸後,移至小火上,焖至酥爛,取出姜、蔥結。

3、炒鍋中下豬油50克,放入大蒜頭略爆。把甲魚連同原汁一起下鍋,再放酒25克、冰糖100克、筍塊、醬油、醋,燒沸後,移到小火上焖五分鐘,再用旺火将鹵汁收濃,用濕澱粉勾芡,使芡汁包住甲魚。然後,淋入熟豬油75克,把炒鍋轉動一下,放上蔥段5克,燒至起泡時出國,裝盤後再撒上冰糖末25克即成。

菜肴特色:此菜用芡汁、熱油裹緊甲魚,能保持較長時間的熱度,色澤明亮,綿糯潤口,香甜酸鹹,富含蛋白質,是甯波的傳統十大名菜之一。

再來三道小菜——

一、新風鳗鲞

看圖流口水!過年甯波人吃些啥?探訪甯波菜博物館,找尋甯波人的老底子年味

新風鳗鲞

主料:新風鳗鲞(中段)450克。

配料:姜片5克、蔥結5克。

調料:白糖5克、黃酒15克、精鹽2.5克、味精0.5克、芝麻油5克。

制作工藝:1、将鳗鲞洗淨,斬成兩爿放在盤中,加入紹酒(5克)、蔥結、姜片,上蒸籠用旺火蒸10分鐘至熟,取出揀去姜片、蔥結。

2、把熟鳗鲞放在砧闆上,去皮、去骨,斬為兩段,然後順絲紋撕成小條,放在碗内,加入紹酒(10克)、味精、精鹽、白糖、芝麻油,調拌均勻,裝盤即成。

菜肴特色:口味鮮香,地域特色鮮明。民間素有“新風鳗鲞味勝雞”之說。

看圖流口水!過年甯波人吃些啥?探訪甯波菜博物館,找尋甯波人的老底子年味

四喜㸆麸

二、四喜㸆麸

主料:生麸500克

配料:水發花生100克、熟冬筍片100克、水發金針菇100克、水發黑木耳100克、八角2克、桂皮2克、姜片5克、蔥結5克等。

調料:醬油35克、冰糖50克、黃酒15克、花生油50克等。

制作工藝:1、生麸洗淨,用手撕成小朵,放在鍋裡,加水大火燒開,中小火煮十分鐘,取出晾幹,下油鍋炸酥備用。

2、鍋入底油,放入姜片、蔥結、八角、桂皮翻炒片刻,加烤麸繼續翻炒,然後放入花生、熟冬筍片、金針菇、黑木耳,炒出香味,加小蔥,炒出香味,加黃酒、醬油、冰糖及水,燒開後小火焖燒四十五分鐘,即可。

菜肴特色:口味醇厚,地域特色鮮明。是甯波過年常備菜。

看圖流口水!過年甯波人吃些啥?探訪甯波菜博物館,找尋甯波人的老底子年味

腐皮包黃魚

三、腐皮包黃魚

主料:東海黃魚500克。

配料:豆腐皮6張、生姜50克、蔥15克、雞蛋1隻。

調料:黃酒10克、五香粉3克、鹽5克、味精3克等。

制作工藝:1、先将黃魚洗淨去骨取肉,改刀成魚片,再将改刀好的魚片加黃酒、鹽、味精調味,放少許姜末、蔥花攪拌均勻備用。

2、取豆腐皮平攤整齊,将調味好的魚肉均勻的碼在豆腐皮一邊,卷起包裹成長條形,在用雞蛋液進行封口,包好後改刀成菱形狀。

3、油溫升至3成熱時,放入豆腐皮進行油炸,炸至色澤金黃、酥脆即可出鍋,最後撒上少許五香粉、蔥花即可裝盤。

菜肴特色:外酥裡嫩、色澤金黃、味美鮮香。是甯波傳統十大名菜之一。

新聞+

老底子甯波人的年味

“阿拉甯波人”過年講究吃,由祭竈夜(過小年)起始,到過大年(吃年夜飯),乃至整個正月,天天都有好吃的飲食,從舌尖溫暖到心頭。

辦吃的年貨

舊時甯波人置辦年貨,即買吃的東西,要找最道地的辦。南北幹貨,專門去靈橋門的“大同”、“大有”、鼓樓沿的“昇陽泰”三家南貨店買。“鲞凍肉”是過年必備的吃食。其做法主要是“㸆”,講究火候運用,醇厚入味最要緊;鲞要用野生黃魚曬的“淡白鲞”,肉則選五花肉;五花肉先入鍋着糖色,加高湯與醬油同煮,待肉酥爛時放入鲞塊,加酒同㸆。這道菜魚肉“混搭”,魚的味道進入到肉裡,而肉的油水又滲入魚鲞中,彼此互交,所形成的複合味吃口别具一格。吃這道菜,主味是凍了吃而不是吃現煮的,故可從大年初一吃到元宵。

鳗鲞也是過年必備的,要“新風”的。象山人特喜好。奉化人獨愛烏狼鲞“烏狼鲞㸆肉”是年夜飯裡的佳肴。

甯波舊時過年還要做年糕,磨粉做湯圓。另外過年年貨裡面,離不開香腸、醬肉。香腸、醬肉一挂,過年就進入倒計時了,老甯波喜歡這種家家戶戶挂滿年貨的熱鬧樣。

吃暖鍋

舊時過年節講究趨吉避兇,讨好口彩,故時興吃暖鍋,因為暖鍋裡什麼“吉利”皆有,如“一年和諧”(整蹄髈)、“平步青雲”(火腿腳爪)、年年有餘(熏魚)、節節高升(冬筍)、福壽綿長(粉絲)、金銀元寶(雞蛋餃)等。暖鍋一是吃熱,二是諸料混搭,由此而生發的複合味,鮮美彌永。

現在的甯波人很少用紫銅暖鍋了,但一碗吉祥又混搭的大碗菜,也是一種懷舊。

吃老菜

看圖流口水!過年甯波人吃些啥?探訪甯波菜博物館,找尋甯波人的老底子年味

老底子過年,興吃黃魚菜。雪菜大湯黃魚、面拖黃魚、紅燒黃魚、彩溜黃魚、黃魚魚肚羹,還有三黃魚湯。昔時,野生黃魚多得很,廉價的大黃魚頭尾天天吃,成了市井的一道風景。現在的野生大黃魚一般人吃不起,不過野生小黃魚和養殖的大黃魚,也是節日餐桌必備。

甯波㸆麸又叫四喜㸆麸,也是很吉祥的一道冷菜。很長時間裡,甯波烤麸在素食之中扮演了肉的角色。

看圖流口水!過年甯波人吃些啥?探訪甯波菜博物館,找尋甯波人的老底子年味

幹煎暴腌帶魚也是年節裡的長“下飯”。帶魚要“暴腌”且要晾幹,否則是極易粘鍋的。煎魚隻要一點點油,鋪滿鍋底即可,爆上幾片姜,就可以煎了。煎魚很簡單,煎完一面再煎一面,煎至金黃就可以了。煎魚一定要有耐心,火要小,大則易碎,不能多翻,多翻魚皮易破。魚煎得越透越好吃,兩邊的魚骨會變得脆脆的,可以嚼碎了吃下,很香。

吃湯團與年糕

正月初一早上,甯波人全家都吃湯團,吃湯團寓意團團圓圓。初一是晚輩向長輩拜歲之日,一般不走親訪友,拜歲時也吃湯團。其實,整個春節,無論初一、初二、初三,隻要有客人來,湯團是待客的最佳點心。

甯波人過年節還看重吃年糕,因為年糕是用來“謝年”的,敬神祭祖,馬虎不得。謝年羹飯必吃“青菜汁水年糕湯”。梭子蟹炒年糕是甯波獨有的絕品。還有荠菜肉絲炒年糕,葷素混搭。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