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稞酒·酥油茶·糌粑

青稞酒·酥油茶·糌粑

在我旅遊的行程中,除了遊覽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外,另外一個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品嘗一下異域他鄉的地方名吃。

  總的來說,拉薩的餐飲業并不發達,街頭的餐館多數都是四川人、甘肅人經營的川菜、拉面等等,像樣的藏餐館也是屈指可數,想在高原上享受美味佳肴恐怕會令人失望的。

  我去了幾個内地漢人經營的餐館,感覺味道都很一般,似乎沒有内地的色香味,大概這就是由于高原上氣壓低,很難做出美食的緣故吧。

  我翻看了西藏的旅遊手冊,藏醫院附近的“雪域餐廳”不錯,我來到了位于大昭寺北側的雪域餐廳。

青稞酒·酥油茶·糌粑
青稞酒·酥油茶·糌粑
青稞酒·酥油茶·糌粑
青稞酒·酥油茶·糌粑

雪域餐廳位于藏醫院路4号,許多旅遊小冊子都做過介紹和報道,就餐環境優雅,價格中等,據說有5年的曆史。

  我要了烤牛排、青稞酒、酥油茶、藏包子等,菜要的不算少,想全部吃完,看起來有很大的困難,但是,為了品嘗一下藏餐,權且奢侈一次吧。

  烤牛排和藏包子似乎沒有内地回民做得好吃,酥油茶有些淡淡的鹹味和奶香,我覺得如果能多喝些時日,我也一定會喜歡上這種藏族特殊的飲料。

  許多人都在各種影視作品中見到或聽到過酥油茶,知道那是西藏大名鼎鼎的飲料,但是,恐怕沒多少人真正品嘗過酥油茶,實際上這可是高原上的一寶。

  酥油茶是藏族同胞每日必備的飲品,也是西藏高原上生活的必需品。寒冷的時候可以驅寒,吃肉的時候可以去膩,饑餓的時候可以充饑,困乏的時候可以解乏。藏族人以奶、肉、糌粑為主食,高原上蔬菜、瓜果比較少,茶葉可以補充維生素的不足。

  酥油茶的制作并不複雜,先将茶葉或磚茶用水熬成濃汁,再把茶水倒入酥油茶桶裡,放入酥油和食鹽, 攪得水乳交融,再倒進鍋裡加熱,便成了香噴噴的酥油茶了。

我在雪域餐廳也要了糌粑,初嘗糌粑,感覺和書上寫的一樣,很難下咽。我想,不能說糌粑味道不好,可能是我們不習慣的緣故吧。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類似内地的炒面,是藏族人天天必吃的主食。糌粑和酥油茶是藏族人的兩道名食。糌粑是用青稞洗淨炒熟磨制而成,吃糌粑時,先在碗裡放上一些酥油,沖入茶水,放上炒好磨細的青稞面,然後用手将面與茶水攪拌在一起。

說句實在話,藏區總體來說是個貧苦的民族,在雪域高原上難有美味佳肴,這種糌耙藏族人都成習慣的主食了,我們内地人嘗嘗就飽了。

  在雪域餐廳逗留了一個小時,已經是酒足飯飽了,但是餐桌上的飯菜還剩下不少,我便讓服務生打包。

  記得哪篇遊記裡說,在西藏吃飯,如果吃不完的話,可以打包送給拉薩街頭的乞丐。我出了餐館,一群小乞丐圍上來讨錢,我把打包的食物送給了他們,他們把我手中的餐盒一搶而光。

青稞酒·酥油茶·糌粑

我在來拉薩之前,曾按照有些西藏旅行者的經驗,換了近百元的零錢,全部換成1毛、兩毛的零鈔,準備應付西藏的乞丐。

  拉薩的乞丐很多,可能也是全國城市中乞丐最多的地方之一,這大概和西藏幾千年來形成的乞讨文化有關,宗教乞丐是被西藏社會所接受的,給朝聖者和苦修者捐獻一些物品和錢,被認為是一種善舉,對于凡夫俗子來講也是一種無量的功德。

  事實上,西藏的許多藏民生活都很貧苦,作為一個旅行者,給乞讨者一些零錢,也是一件叫人欣慰的事情。

西藏的乞丐胃口都比較低,一角錢、2角錢就很滿足了,不會出現糾纏遊客現象,但是,如果一毛不拔的話,他們會對你緊追不舍的。

  拉薩街頭的甜茶館是另外一道靓麗的風景線。

  拉薩街頭星羅棋布的甜茶館幾乎是一家挨着一家,我初到拉薩的時候,一直沒敢進去喝茶,因為那裡的茶館全是藏式裝修,有的茶館黑咕隆龍,給人一種略帶恐怖的感覺。許多藏人在昏黯的光線下,一邊悠然喝着甜茶,一邊看着電視。

  有一天我終于壯着膽子走進了一家很普通的甜茶館,裡面幾乎沒有漢人,藏民們看起來都很和善友好,有的人看我進去,笑着點點頭,然後繼續很專注地看他們的藏語電視。

  拉薩的甜茶不是論杯來賣的,是按壺來賣的,8元錢一小暖瓶,兩個人可以喝個飽。我在拉薩街頭逛累了,便走進甜茶館,一邊喝茶,一邊休息。

  一般認為甜茶屬于舶來品,有人說它來自與西藏接壤的尼泊爾、印度等地;而有的則說它是被遠在歐洲的英國人帶到西藏來的。到今天,這個問題已經很難考證,但甜茶成為藏族同胞十分喜愛的主要日常飲品,卻是毋庸質疑的事實。

  說起來,甜茶的制作過程也很簡單,用料也不複雜,主要就是牛奶、紅茶和糖。将紅茶熬汁加入牛奶和糖,充分攪拌後即可飲用。茶葉用的多半是雲南産的袋裝紅茶,牛奶有用鮮奶,也有用袋裝奶粉的,糖一般用白砂糖,也可以用紅糖或冰糖的。

  雪域高原上的藏餐雖然沒有川魯蘇粵四大菜系那麼博大精深,但是,對于喜歡旅遊和美食的遊客來說,一樣會心動,也有着很大的誘惑。 

青稞酒·酥油茶·糌粑
青稞酒·酥油茶·糌粑
青稞酒·酥油茶·糌粑
青稞酒·酥油茶·糌粑
青稞酒·酥油茶·糌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