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古語雲,柿有七德:一多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蠹,五霜葉可玩,六嘉實,七落葉肥大,可以臨書。

柿,或圓潤或方正,成熟之時,紅彤彤、黃澄澄地挂滿枝頭甚是好看。又因與“事”、“世”諧音,自古以來就被視作吉祥佳果,飽含人們的美好祝願。在有三千多年柿子栽培史和千年加工史的中國,柿子在國人的飲食生活中占據着重要地位。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人們常利用“柿”字的諧音之便表達美好的祝願,圖為“萬事如意”盒 ©故宮博物院

那麼,各地的柿子品嘗起來有何不同?由柿子做成的各類小食有什麼特色?從古至今,中國人和柿子之間又有哪些趣事發生呢?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中國不完全品柿地圖 ©華夏風物

「風味中國,真“柿”不容錯過」

味過華林芳蒂,色兼陽井沈朱,輕勻绛蠟裹團酥,不比人間甘露。——北宋·張仲殊《西江月·味過華林芳蒂》

到了柿果成熟的季節,霜降也就快到了。“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涕”;“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霜降不摘柿,硬柿變軟柿”……全國多地都流傳着霜降吃柿子的習俗,據明代趙善政所著《賓退錄》(卷一)載,這一習俗和朱元璋有關,柿子據說還被朱元璋封為了“淩霜侯”。

其實,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秋季節氣,進入霜降之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身體容易出現不适,食療養生備受關注。柿子作為應季水果不僅皮薄味美,還有生津潤肺、健脾養胃的功效,是以多地都有霜降吃柿子的習俗。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成熟的柿子 ©圖蟲創意

中國的柿品種繁多,據全國柿資源調查統計,中國共有1058個柿子品種,在除了黑龍江北部、吉林、内蒙古和新疆等寒冷地區外,大部分省區都有種植。廣西、河北、河南、陝西為柿的四大主産區,産量約占全國半數。

柿種依據不同的标準有不同的分類。依據柿果的味道,可分為甜柿和澀柿兩大類;依據柿果色澤,可分為紅柿、青柿、黃柿、朱柿、白柿和烏柿;依據柿果形狀則可分為圓柿、方柿、長柿、葫蘆柿及牛心柿……。雖然都可稱為柿子,但不同地區的柿子卻有自身獨到的風味,例如紅火透亮、豐腴多汁的臨潼火晶柿子;形似磨盤、體大皮薄的房山磨盤柿;頂部方正、甜而不膩的杭州方柿。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蒲州黑柿 ©網絡

“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本因遺采掇,翻自保天年。”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這首《詠紅柿子》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火晶柿子瑩潤紅亮的特點。火晶柿子雖然個頭較小,但皮薄如紙、極易剝離,且無絲無核、豐腴多汁,甚至可以用吸管将柿果中的汁水直接吸出。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火晶柿子 ©圖蟲創意

與小巧的火晶柿子不同,“磨盤柿”除了形似磨盤外,從外觀上看另一個直覺的特點就是“大”。體大皮薄的磨盤柿,平均單果重達230克左右,最大可達500克左右,直徑達7厘米。脫澀後的硬柿清脆爽甜;軟柿則味甜如蜜,易貯運,儲存得當可存放至第二年二三月份。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磨盤柿 ©圖蟲創意

杭州方柿雖然也是體型較大,但頂部方正,口感甜而不膩,這種柿子深得文士青睐。張岱著《陶庵夢憶·鹿苑寺方柿》載:“蕭山方柿,皮綠者不佳,皮紅而肉糜爛者不佳,必樹頭紅而堅脆如藕者,方稱絕品。”看來,品嘗鮮柿是人們自古以來的愛好。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齊白石所畫青色方柿 ©網絡

甜甜的柿果讓人忍不住品嘗,但并非所有的柿子都如羅田甜柿般可自然脫澀,是以給柿子“脫澀”就顯得尤為重要。張岱不僅是品柿的高手,給柿子“脫澀”也有獨到見解:“土人以桑葉煎湯,候冷,加鹽少許,入甕内,浸柿沒其頸,隔二宿取食,鮮磊異常。餘食蕭山柿多澀,請贈以此法。”今天我們遇到澀柿時不妨把柿果放入容器中,注入溫水淹沒柿果,使水溫保持在40 ℃ 左右,10 至24 小時後即可脫澀。

「取材柿子的美味靈感」

和許多水果隻宜鮮食不同,用柿子加工成的美味小食也是人們的佐餐之選。在各類與柿子相關的食品中,最有觀衆緣的非柿餅莫屬。柿餅有白柿和烏柿兩種,制作方法多為取成熟的柿子,削去外皮,多天日曬而成,但不同地方的柿餅制作技藝也有差別。例如河南荥陽将柿餅平放在涼席上曬制,而陝西富平則将柿餅懸挂于繩線之上曬制,曬制方法不同,成型的柿餅形狀也不同。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在曬制中的車輪狀柿餅 ©圖蟲創意

有“中國柿子之鄉”之稱的陝西富平,不僅擁有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富平柿餅,還擁有悠久的柿餅加工曆史,早在明萬曆年間就被作為貢品進獻皇帝。而富平柿餅制作技藝,還在2013年入選了陝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富平柿餅以當地生産的名優柿子品種“富平尖柿”為原料,經過清洗削皮、日曬壓捏、捏曬整形、定型捂霜等多道工序精細制作而成。在制作的過程中,通過“吊柿餅” 的形式将削皮後的柿子逐個懸挂于事先吊在架上的細麻繩上,使得富平柿餅不同于市面上的扁平柿餅,而是圓潤飽滿,呈陀螺狀。挂在架上的柿餅望之如一面面黃色的珠簾,聞之清香撲鼻,食之軟糯香甜、入口即化。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通過“吊柿餅”的方式制作柿餅的柿子 ©圖蟲創意

柿餅在制作的過程中,表面會生成一層白色粉霜,即柿霜,柿霜有潤肺止咳、生津利咽的功效,将柿霜收集起來進行加工,可制成柿霜糖。河南荥陽有此特産,味道涼甜,食藥兩用,其制作技藝屬于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據說還得到了魯迅先生的肯定。

魯迅先生曾在《馬上日記》中寫道:“午後,織芳從河南來,談了幾句,匆匆忙忙地就走了,放下兩個包,說這是’方糖’……打開包來看時,何嘗是’方’的,卻是圓圓的小薄片,黃棕色。吃起來又涼又細膩,确是好東西……景宋說這是河南一處什麼地方的名産,是用柿霜做成的;性涼,如果嘴角上生些小瘡之類,用這一搽,便會好。怪不得有這麼細膩,原來是憑了造化的妙手,用柿皮來濾過的。”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柿霜糖 ©“時代記憶”

被老北京俗稱為“喝了蜜”的凍柿子,是冬日裡人們不願錯過的美味。制作凍柿子的原料一定要是北京自産的“磨盤柿子”,這柿子在明朝時是皇家貢品,如今也入選為國家地理标志産品。磨盤柿子個頭大、分量足,秋季成熟之後,摘下來直挺挺的柿子曬得軟黏黏後,會被移到較陰涼的地方,随着氣溫降低而使柿子真正地凍起來。

待到年三十吃凍柿子時,先用涼水“拔一下”,等柿子變軟之後,先把凍柿子裡軟得成汁的果肉嘬淨,之後再吃柿子皮。甘甜中帶着一絲冰涼,滋味令人難忘,怪不得林語堂先生在旅居美國時還要念叨:“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會聽到小販們叫賣甘美甜潤的凍柿子的吆喝聲……”。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凍柿子 ©網絡

其實,不隻魯迅先生、林語堂先生,可愛紅火的柿子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牽挂的對象。如果說它甘甜如蜜的味道是被人喜愛的原因,那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美貌”和“内涵”也一定起着“推波助瀾”的作用。秋景中那熱情奔放的柿子,有多少人能忍住不被它吸引呢?

「枝頭喧騰的小柿子,牽動了誰的情思」

當秋季來臨,滿樹通紅的柿果綴滿枝頭,即使是在蕭瑟的秋季也讓人心生暖意。在熱鬧的居民區、幽靜的公園角落,哪怕沒有滿園春色的絢麗多彩,但柿子的出現一定能打破秋季的單調和乏味。

對于才情洋溢的詩人來說,不管要表達怎樣的感情,吟詠柿子都不會顯得違和。“柿葉翻紅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紅樓”,尋友人而不得的李益舉目望去,紅豔奪目的柿林映入眼簾,即使沒有友人相伴,詩人也一定不虛此行。“沙鷗徑去魚兒飽,野鳥相呼柿子紅”,寂寥的漂泊之旅,柿子帶給了遊子入目所及難得見到的彩色。“村暗桑枝合,林紅柿子繁”,萬籁俱寂的夜晚,柿子是出遊路上亮麗的風景。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枝頭喧騰的紅柿子 ©圖蟲創意

同樣對柿子情根深種的還有老舍先生。“對于物質上,我卻喜愛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棗、柿子,進了城還帶有一層白霜兒……”(《想北平》)戰亂的歲月,身處異地的老舍先生,對故鄉有着難以割舍的思念,而這思念傾注在北平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之間,“柿子”便是其中之一。1953年春,老舍先生親手在院子裡種了兩棵柿子樹,成熟的柿子橘紅可愛,襯得小院喜氣洋洋,老舍先生就把這處住所叫做“丹柿小院”,而他夫人的畫室叫做“雙柿齋”。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丹柿小院”(老舍紀念館)結滿果子的柿子樹 ©“老舍紀念館”

據老舍女兒舒濟回憶:“柿子樹種的時候隻有拇指粗,不到10年,樹幹直徑已超過海碗。春天柿花開時,招來蜜蜂數千隻,全院一片嗡嗡聲,重如轟炸機。秋天滿樹碩果,非常壯觀。”在柿子成熟之時,老舍先生會把采摘下來的柿子分送親朋好友,詩人臧克家就曾收到過老舍先生贈送的柿子,不過他舍不得吃,一直将柿子供在案頭。

在枝頭不見柿子的日子裡,柿子依然在生活裡無處不在,因為可愛的形象和美好的寓意,總之,人們對它着實偏愛。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清代文竹金漆裡柿子式盒 ©故宮博物院

國畫大師齊白石号稱“柿園先生”,一生關于柿子的作品至少有33幅。《好柿成雙》《柿柿如意》《事事平安》《事事安順》,即使不看原畫隻聽名字,也可知道這些畫作飽含着畫家美好的祝願。與大多數人喜歡圓潤的丹柿不同,齊白石多幅關于柿子的作品中,出現的都是青灰色的方柿。以《六柿圖》為例,籃中放置的六顆青色方柿,樸素的色調極具鄉土氣息,在自然天真的氛圍中飽含生活的意趣。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齊白石作《六柿圖》©網絡

柿形盒,挂滿“柿子”的盆景和畫作,柿紋裝飾的玉如意、荷包、衣服、頭飾、硯台……,古人“努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現着自己的巧思,就連皇帝都“不能免俗”。成化皇帝曾作《歲朝佳兆圖軸》,畫中的鐘馗手持如意,小鬼手中的托盤則滿載柿子和柏枝,寓意“百事如意”。乾隆帝曾親自摹繪前人的《春壺如意圖》,畫中百合、丹柿、如意錯落有緻,也取“百事如意”的好兆頭。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剔紅海棠式盆柿子盆景 ©故宮博物院

又到了柿果成熟的季節,想必你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嘗嘗鮮柿的滋味了。那麼,挑選柿子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我們準備了“實用貼士”供你參考。

實用貼士:怎樣挑選柿子

1.觀顔色

表皮為均勻橘紅色的柿子說明熟度已經足夠,因為柿子放久了并不會變紅,隻會軟化。葉片枯黃萎縮的代表已經擺放數天,是以要選擇葉片翠綠,帶有水分者。

2.看外表

表皮果霜多是甜柿的象征,外部尤其是底部若有裂縫則容易遭細菌感染或蟲蛀。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

覆有果霜的鮮柿 ©圖蟲創意

3.掂重量

同樣大小的柿果,越重的代表品質越好,因為新鮮柿子飽含水份和糖份,是以較重。

本期話題讨論:今年你品嘗了哪些柿類食品,快來和我們分享一下食用報告吧!

參考文獻:

[1]王加婷,《搖搖晃晃的東柿子》,《光明日報》,2019年01月04日.

[2]劉滔、朱維、李春美,《我國柿子加工産業的現狀與對策》,《食品工業科技》,2016年24期.

文丨陳曼菲

圖檔編輯丨小虎

封圖丨圖蟲創意

本文由華夏風物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甜蜜紅豔的柿子,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能被世人偏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