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間故事之碣灘茗茶的傳說

在湖南沅陵北溶鄉有一座大山名碣灘山,碣灘山位于縣城東北五十公裡處的沅水江畔,這裡峰巒挺秀,林木蒼翠,重雲積霧,湍急的沅水在灘頭激起層層浪花,被江風霧化後飄然缭繞,使碣灘山終年籠罩在雲霧之中。高山雲霧出好茶,馳名中外的碣灘茶便出産于此。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在北溶的沅水江畔住着父女倆,老爹六十有八,身闆硬朗。女兒年方十八,模樣俊俏。因這女娃是老爹五十歲那年在河灘邊撿來的,人們都管這女娃叫“撿妹”。

老爹一輩子在沅水河邊碼頭擺渡為生,因家中無茶,口渴時隻能将米炒焦,然後用開水将“糊米茶”沖之而喝。懂事的撿妹常想“要是有杯香茶能幫幫阿爹解渴,那該多好啊!”

一天夜裡,撿妹睡夢中朦朦胧胧來到江畔山坡,爬上山頂後,發現山上有一塊坪,坪裡長着一些似竹非竹、似草非草的茶樹。在綠蓬叢中,有幾個穿紅着綠的姑娘說說笑笑,穿梭般的采摘着茶葉。撿妹正欲上前施禮,問個端詳,隻見一團雲煙飄過,姑娘們便無影無蹤了,茶樹上留挂着一把銀色的茶壺……

夢醒後,撿妹驚奇地發現,枕邊竟然擱着那把銀色的茶壺。第二天清晨,撿妹疑疑惑惑,提着籃子,背着背簍,好奇地沿着夢中意境,從江畔上山,去尋找昨晚那些姑娘。她踏荊踩棘爬上山坡,不見姑娘們蹤影。正愁無路可尋,突然,從刺蓬裡竄出一隻白兔,撿妹便追着白兔跑。跑着跑着,眨眼間,白兔鑽進了一個岩洞,她也跟着進去,出了山洞,她一下子懵了,白兔不見了,隻有雲霧在眼前飄蕩。再彎腰細看,發現自己已到了夢中的坪裡,一蓬蓬青翠欲滴的小茶樹,暢着嫩尖,伸着細葉,仿佛在向她緻意,她樂不可支地一朵一朵摘了起來……

籃子和背簍都裝滿了,撿妹歡笑的唱着山歌回了家,經過炒焙,茶葉制好了,撿妹泡了一杯茶端給阿爹,頓時滿屋飄香,阿爹品一口,拍手叫絕,連連稱好。撿妹不斷的從山上采摘茶葉,供阿爹和鄉親們喝。鄉親們及過往客人們喝到撿妹泡制的茶水時,無不贊揚。撿妹也常帶窮困鄉親們去那山上采摘茶葉,并教鄉親們制作茶。

撿妹發現好茶的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被當地一個财主知道了。财主便帶人來到撿妹家,要她指引茶山在何處,并“請”撿妹去他家專門為他制茶,撿妹不甘心好茶被财主霸占,斷然不肯指引茶山位置,婉言拒絕給财主制茶。财主于是惱羞成怒,指使家丁打死了撿妹的老阿爹,然後蜂湧而上去抓撿妹,撿妹見狀,手提茶壺便跑,财主和家丁随後就追,追到沅水河灘邊,眼看就要追上了,撿妹将茶壺朝後擲去,隻聽“轟隆”一聲巨響,茶壺變成了一座大山,将财主及其家丁壓在山下。那山上忽的長滿了茶樹,茶樹上并開着白色略帶黃色的茶花。隻見撿妹從茶花中隐隐而出,踩着祥雲飄然而去,從此再也沒有回來。然而,山上的茶樹卻越長越蔥籠,北溶當地人也學會了制作茶葉,他們制作的茶葉也越來越香。為紀念撿妹制茶,北溶當地人便把那河灘叫“撿灘”,茶壺變成的山叫“撿灘山”。後來,因當地方言,将“撿灘”和“撿灘山”逐漸演化為“碣灘”和“碣灘山”。至今,那碣灘山南面的主峰仍叫銀壺山。

又過了很多年,傳說1300多年前的武後專權時,唐高宗的第八個兒子李旦被其母武後貶到辰州府沅陵縣張家坪鄉(今涼水井鎮)胡家坪村,發配到當地的胡員外家為傭人。日久天長,李旦與胡員外那心地善良、美如天仙的女兒胡鳳嬌産生了戀情,二人相約不論日後發生什麼事,都一生一世相愛。後來,武後退位,李旦回朝當了皇帝,稱唐睿宗。這睿宗也是個癡情人主,不忘苦難戀情,便差人把胡鳳嬌接回京都,禦賜為妃子。官府将娘娘胡鳳嬌用銮轎從胡家坪接至辰州府,再派官船由辰州府順沅水東下送常德府去京城,官船行至北溶碣灘,突然遇到大風,為了避風停泊在碣灘。

官船停泊之際,鳳嬌娘娘忽聞到一陣清香,回眸但見這座被沅水環抱的小山,峰巒峻秀,茶園蒼翠,山上有一座仙鶴亭,亭内涼風習習,正好停下來一歇。鳳嬌娘娘一行人登上碣灘山,品嘗到鄉民敬獻的碣灘茶。看那碣灘茶為綠茶,其形、色、香、味均很獨特,外形條索緊細,挺秀顯毫,色澤綠潤,内質香高持久,有栗香氣,滋味鮮醇甘爽,飲後回甘,沖泡後湯色黃綠清透,杯中茶葉時起時落如銀魚遊翔。更有趣的是,近者因“醉”而不聞其香,遠者因“渴”倒倍覺芬芳,一人品茶滿屋香氣。鳳嬌娘娘覺得甜醇爽口,十分欣賞,贊不絕口,便帶回朝廷。唐睿宗也覺此茶不錯,龍顔大悅,賜給文武百官品飲,大家都異口同聲贊賞。清香爽口的碣灘茶從此被列為貢品,每年朝廷派人來監管督制茶葉,作為貢茶上貢朝廷。

(喜歡的幫忙點贊收藏吧,每日更新各種類型民間小故事,精彩視訊搞笑片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