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位于北緯28度黃金産茶帶。武陵山與雪峰山在這裡交彙,峰巒挺秀,林木蒼翠,沅陵森林覆寫率高達76.19%,終年雲霧缭繞。沅水、酉水穿境而過,千河之城,雨量充足,五強溪水庫區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非常有利于茶葉中氨基酸、咖啡堿、芳香油等物質的積累。海拔400米-600 米的山地,數百平方公裡的紫色岩土營養豐富,孕育高山原生态好茶得天獨厚。
秦漢時期,駐紮五溪蠻的士軍盛夏多疾,當地老百姓便敬獻“祖傳秘方五味湯”,被看做解暑良藥的五味湯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茶葉;西晉,《荊州土地記》所記錄的:“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沅陵縣即其中一縣。
陸羽《茶經》記載:“辰州溆浦縣西北三百五十裡無射山,雲:‘蠻俗:當吉慶之時,親族集會,歌舞于此山,山多茶樹。’”無射山,地處“蠻界”,《茶經》中唯一提及的将茶與歌舞緊密聯系的茶山。
唐代中葉,茶風興起,那時無射山就已經和茶文化産生非常深厚的淵源。2011年,湖南省茶葉專家組專程到沅陵進行考察,随後又成立了“尋找無射山”課題研究小組。曆經四年多的艱辛跋涉,在2015年8月,《尋找無射山》課題組通過海量查閱和多地走訪,以豐富翔實的曆史、地理、民族、物産、氣候、方言等第一手材料,做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形成了學界可信的結論——陸羽《茶經》中的無射山,就是現在沅陵縣二酉鄉田坳村的枯蔎山。
唐代,民間飲茶風盛行。沅陵茶葉由于品質上乘,被列為朝廷貢品。時人隻知貢茶好,卻不知貢茶背後還有段動人的愛情故事。
相傳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盛唐時期,唐高宗第八子唐睿宗(李旦)被武則天貶至沅水上遊胡家坪,流落至胡員外家當傭人,與胡員外之女胡鳳姣産生了愛情。武則天退位後,唐睿宗登基做了皇帝,不久派官船到胡家坪接胡鳳姣進京,官船順沅水而東下,行至碣灘遇風而止,夜泊碣灘,胡鳳姣聞得高山茶香,便索從引取。品嘗到碣灘茶,頓覺香氣馥郁,甘醇爽口,擇其佳制帶回長安。一次宴會上,唐睿宗賞賜品嘗胡鳳姣從家鄉帶回的上乘土産碣灘茶,衆大臣和外國使臣飲後無不交口稱贊。從此,碣灘被指令辟為茶園,官府派人督造監制,每年朝貢。随着文化的交流,碣灘茶流傳到日本和印度。
也正是在那個文人騷客輩出的年代,有借茶表君子之誼的風尚。相傳被貶至沅陵的王昌齡為感激好友李白贈詩慰藉之情,托人覓得上好的沅陵碣灘茶相贈于同樣遭貶黜的李白。當時的碣灘茶早已成為朝廷貢茶,久負盛名,李白品嘗後,頓覺愁思大解、清爽甘甜、回味良久。
“形若碧雲茸如霜,巧藝天工芽中藏。清湯綠葉醉人眼,越夜長留唇齒香。”碣灘茶形、色、香、味俱美,是以備受文人雅士推崇,自唐朝起,曆經宋元明清,盛名不衰。
1972年9月,日本原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在一次談話中,他曾向周恩來總理問到了碣灘茶。
為恢複曆史名茶,在周總理和國家、省市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援下,沅陵擴大了碣灘茶的生産。沅陵縣組織下放知青3000多人,披星戴月,苦戰山山嶺嶺,開辟了1000多畝荒山,植上茶樹。1983年後,在省農業廳大力扶持下,生産碣灘茶被列入重點計劃,先後撥給建設、科研、裝置經費26萬元。碣灘的15座山峰、18條溝谷已被青翠欲滴的茶園覆寫。
碣灘茶,在新時代煥發出了勃勃生機,繼往開來續寫着新的傳奇。
千畝園
從沅陵縣城行車約半個小時到達官莊鎮辰龍關,連綿青山映入眼簾,群山夾溪,蜿蜒曲折,峽谷溝河旁茶園蒼翠,但入目的壟壟蒼翠茶園、高聳連綿的峭壁和溫柔的小溪也讓人心曠神怡,這裡正是辰龍關碣灘茶文化産業園。
近年來,沅陵以産業扶貧、全域旅遊、産業融合為着力點,以辰龍關碣灘茶莊園、碣灘村茶産業園、無射山茶文化基地為突破口,吹響碣灘茶生态發展号角。

穿過天下第一關——辰龍關,我們來到沅陵縣東北部官莊鎮,遠看群山重疊,茶山接近,滿丘翠綠的茶陵出現在眼前,簇簇茶葉如綠色絲帶纏繞在山體上,我們随着階梯上到最高點上,激動的用手機不斷拍攝茶園綠景。
沅陵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作為全國重點産茶縣,沅陵與其說是農業大縣,倒不如說是茶業大縣更為準确。2020年10月,我們在當時縣裡專門召開的座談會上了解到,近年來沅陵縣把發展地标産業碣灘茶産業作為富民強縣、精準脫貧的“一号工程”來抓,積極培育沅陵縣龍頭茶企。官莊産茶曆史悠久,是懷化市碣灘茶的主産區,沅陵全縣80%以上的農戶從事種茶。他們實行的是集産、供、銷、科研為一體,建構“公司+基地+農戶+村集體+合作社+科研所”的農業産業化模式。
高山霧雨出好茶,靈山秀水育佳茗。種好茶,産好茶,出好茶,不僅在于沅陵的自然生态條件,還在于沅陵人植根傳統、勇于創新、努力拼博的精神。官莊鎮馮鎮長說。
碣灘茶悠久的曆史文化和優良的品質是碣灘茶區域公共品牌的生命力。“碣灘茶”作為現代綠茶已入藏國家博物館。2013年沅陵縣榮獲中國流通茶葉協會“中國生态有機茶之鄉”榮譽稱号。碣灘茶2011年獲得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2014年獲得國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2015年獲得米蘭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獎、2017年“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湖南省十大農業區域公用品牌”、2018年獲得“湖南十大名茶”、 2019年獲得“袁隆平特别獎”。随着知名度不斷上升,産品價格也有了顯著提高,價格增長近4倍。2019年經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評估,碣灘茶品牌價值為20.03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沅陵縣茶園2018年就達到 15.3萬畝,其中有機茶園8萬畝,年産量達1萬噸,年綜合産值達12億元。全縣涉茶企業、合作社已達123家。全縣大緻形成三大産茶片區,分别為:以北溶鄉為中心的環北溶片區,以官莊鎮為中心的環官莊、國道片區和以太常鄉為中心環太常片區。各産區都已形成以茶葉加工企業為龍頭、合作社為依托、農戶建園為主休的茶葉産為化經營模式。
沅陵縣制定了生态茶園建設技術規範,指導茶葉開發戶合理規劃茶園、道路、水利系統、防護林帶等,做到生态茶園“山頂戴帽子,山腳穿鞋子”。建立了五強溪鎮生态茶園示範鎮、碣灘村茶園示範村。各鄉鎮休息好生态茶園建設規劃,建立自已的生态茶園示範片。目前,已經按高标準重點建設的有碣灘茶場有機茶園,紅星茶場有機茶園、弘沅茶場生态茶園等示範性生态茶園,在五強溪鎮建設了一個茶葉國家級農業标準化示範區。縣茶葉辦定期對茶農進行生态茶園管理知識教育訓練和技術指導,引導茶農樹立生态理念。及時指導和幫助茶農進行茶園管理。
“十畝富一戶、百畝富一組、千畝富一村、萬畝富一鎮”碣灘茶精準扶貧成功模式,推動沅陵縣走上了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千裡香
“杯裡紫茶香代酒,琴中綠水靜留賓。”在沅陵的日子裡,我們住在彙鑫麗景酒店, 酒店餘小良經理向我們介紹了沅陵的碣灘茶,說房間裡配給的是碣灘茶。每一次沖泡,氤氲香氣彌漫滿屋;呷一口碣灘茶細品,唇齒生香神清氣爽。這時,唐代詩人錢起的詩句就回蕩在耳邊。
我去過許多地方,也曾經參加過許多茶葉節,品嘗過許多好茶。綠茶、紅茶、白茶、黑茶、花茶等品種,色香味不同,各有特點。這次到沅陵,品嘗碣灘茶,更有一種特色。
碣灘茶是特有土壤和氣候的産物。沅陵處于亞熱季風濕潤氣候區,雨量充沛,無霜期272天。常年水氣多、雲霧大、日光不很強烈,溫潤的氣候、豐富的光熱、優質的水土資源,非常适宜茶葉的生長。碣灘茶其形、色、香、味均獨一無二。其外形條索緊細,挺秀顯毫,色澤綠潤,内質香高持久,有栗香氣,滋味鮮醇甘爽,飲後回甘。一人品茶,滿屋香氣。
每年四月清明過後的谷雨時節,是沅陵茶農們采茶、制茶的忙碌時光,也是茶人們競相品評新茶的美好時光。碣灘茶鮮葉标準要求十分嚴格,除具一般名茶的共同特點外,其采摘标準均為一芽一葉。加工工藝分為:殺青、清風、初揉、初幹、複揉、複幹、割腳攤涼、烘焙、攤涼、包裝等十道工序。剛采摘的茶葉的清香,茶葉制作過程中炒青、搓茶時茶葉散發的暖香、醇香,茶人們品評新茶時茶湯的清幽之香。讓沅陵處于馥郁芬芳的茶香之中。
“碣灘茶,甜又美,品嘗一杯使人醉……飲過的人們無不如此贊譽碣灘茶。”去年4月,沅陵縣上司易中華為碣灘茶代言。他說,“碣灘茶它生長在沅陵的大山大水之上,紫色土壤之中,雲霧缭繞之下,它内含物質豐富,色綠、湯濃、香高、味鮮,滿載榮譽,一身精華。百年世博金獎,香飄五湖四海。”
茶葉是沅陵的支柱産業。沅陵縣委書記劉向陽今年6月20日主持召開全縣茶葉發展和全縣産業發展座談會。他說,要發揮優勢,通過品牌化實作規模化生産,結合科技元素融入工業化,最終實作市場化運作,做大做強品牌效益。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碣灘茶品質,打響碣灘茶品牌;要把産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落實一鄉一特,一村一品,久久為功,抓出産業單項冠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武陵雪峰雲岚飛霞,沅江酉水粼波蕩漾。沅陵的自然山水,孕育了茶韻流香的沅陵碣灘茶。碣灘茶在唐代即為貢品,現在碣灘茶相繼通過日本和歐盟有機茶認證,榮獲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成為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碣灘茶的曆史,是一部綿延千年的傳奇。如今,香氣馥郁的碣灘茶,在沅陵人的手中又奏響了新時代的華彩樂段。
随着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喝茶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人們對飲茶的要求不再單純停留在喝茶上,而是越來越追求美觀與享受。茶語清香,注一灣水,取一瓢茶,入壺、出湯、濃稠甜蜜。觀而賞其妙,聞而悅其香。一片片茶葉,在水中翩跹起舞,如同一個個靈魂在水中遊走。上一次到沅陵時,中農華合好食品網湖南分公司向經理讓我們帶了幾袋碣灘茶。有朋友自遠方來,我都要請他品嘗碣灘茶。欣賞着茶的舞姿,傾聽着音樂,在沅陵的時光仿佛又回到了眼前。(作者 梅淑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