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譜是什麼?作為我國民族曆史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家譜是什麼?作為我國民族曆史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家譜是自成一體的一門學問,人們稱之為譜牒學。譜牒學以家譜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家譜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了解了家譜是什麼便于我們全面認識家譜的本質和家譜在社會發展中的意義。

宋蘇洵《蘇氏族譜引》:“蘇氏族譜,譜蘇氏之族也。”

明祖方孝孺在《族譜序》中指出:“譜者,普也,普載祖宗遠近、姓名、諱字、年号。譜者,布也,敷布遠近,百世之綱紀,萬代之宗派源流。序述姓名,謂之譜系;條錄婚宦,謂之簿狀。天子書之謂之紀,諸侯書之謂之史,大夫書之謂之傳,總而言之謂之譜。譜者,補也,遺亡者治而補之。故曰:序得姓之根源,紀世數之遠近,父昭子穆,百代在于目前。鄭玄曰:譜之于家若網在綱,綱張則萬目具,譜定則萬枝在。”

明黃儒炳《方前林氏家譜序》:“國有史,家有譜,譜者,史之流也。按凡例,修國史者,必知《春秋》之義,然後可以明王道而正國體;修家譜者,亦可知《春秋》之義,然後明人倫而正風俗。”

清人章學誠說:“有天下之史,有一國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傳狀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譜牒,一家之史也;部府縣志,一國之史也;綜紀一朝,天下之史也。”

宣統二年《績溪仁裡程世祿堂世系譜》:“族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史寓褒貶,而譜則以紀源流,故必詳其圖說,編其世次,志其行,俾後世子孫得以知本之所在。”

家譜是什麼?作為我國民族曆史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圖檔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

1979年的《辭海》“家譜”條目:“舊時記載一姓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譜籍。”

1986年的《辭源》對“家譜”的解釋:“封建家族記錄世系和事迹的書。”

《譜牒學研究的任務》中指出:“譜牒是以特殊形式記載的宗族發展的史書。”《中國家譜起源研究》一文中認為:“家譜就是将同一血緣集團的世系人物一一列舉出來。也可以說隻要将某一同一始祖的後裔一一布列出來,就構成了一個簡單的家譜。”

《中國家譜》一書中,綜合古今學者關于家譜的定義,認為:“家譜是中國古代宗法社會中主要記載宗族人物世系和記載宗族事迹的書,是以特殊形式記載的家族發展史。”

《家譜——内涵豐富的史籍》一文中認為:“家譜是一種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一個家族在其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載籍。”

1997年11月11日發表在《文彙報》的《開發譜牒資源,弘揚曆史文化》一文中,提出家譜“是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記載本宗族世系和事迹的曆史圖籍”。

1997年出版的《現代漢語大辭典》“家譜”條目:“封建家族記載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書。”

在上海圖書館1998年召開的中國家譜研讨會上,楊冬荃在《家譜定義新說》論文中,進一步闡述:“家譜是以各種形式系統羅列某一有共同祖先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或也兼及其他方面情況的記述。”

2000年出版的《中國曆史大辭典》“家譜”條目:“舊時記載一姓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譜籍。”

《中國姓名文化》一書中認為:家譜是“記錄家族成員間血緣關系的簿書”。

2002年出版的《中國的家譜》一書中認為:“家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圖書形态。”

《祠堂·靈牌·家譜》一書中認為:“所謂‘家乘譜牒’,就是一個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譜。”

2005年第五版《現代漢語辭典》“家譜”條目:“家族是記載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書。”

上述家譜各種定義表述,除上世紀80年代《辭源》的定義稍嫌偏頗外,應該說,不存在根本性的差異,都認為家譜是同一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迹的記錄,隻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闡述:有的從狹義角度,認為家譜隻是對家族人物世系的記錄;有的從廣義角度,認為随着社會的發展,家譜記載的範圍擴大為有關家族的事迹,包括人物事迹等等;有的着重從家譜的屬性,認為家譜記錄的就是家族史;很多定義主要反映文字記載的書本式家譜;有的定義則涵蓋面更廣,包含了非文字記載的家譜,等等。

家譜是什麼?作為我國民族曆史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究竟哪一種定義更科學、更完整呢?

我們不妨從另一視角,即從什麼是“家”、什麼是“譜”的定義來進行一番探讨。

按許慎《說文解字》解釋,“家”是個象形會意字,“家”字從“宀”,宀像屋之形,是供人居住的房子,屋内養“豕”(豬),這是農牧經濟的象征,是集體養豬轉為家庭私有的表現。這裡講的人,首先是夫婦,家是夫婦共居的屋室。故可以把“家”定義為以男女婚姻關系為基礎的父母子女在一起勞動與生活的組織,它是最基本的血緣集團。

至于“譜”,曆代學者對其解釋有多種。《說文解字诂林》稱:“譜,籍錄也。”即譜為簿籍冊錄。《釋名》:“譜,布也,布列其事也。”《史記正義·三代世表》的解釋也類同:“譜,布也,列其事也。”即認為譜是布列同類事物,以便直接觀覽。《文心雕龍·書記》稱:“總領黎庶,則有譜籍簿錄……故謂譜者普也,注序世統,事資周普。”即認為譜是周詳全面地普加記載的意思。後來譜學家對“譜者,普也”多有所發揮。

從上面“家”與“譜”的定義分析,既然“家”系指一定的血緣集團,“譜”系指全面系統地布列同類事物,那麼,将“家”與“譜”合起來,“家譜”就是“記述血緣集團世系的載體”。盡管家譜的名稱琳琅滿目,内容千差萬别,定義五花八門,類型多種多樣,但家譜的本質、家譜最簡要的表述就是“記述血緣集團世系的載體”。這個定義的要素:一必須是血緣集團。這個血緣集團可以是狹義的,僅指一個家族的血親關系,也可以是廣義的,指一個宗族的,包含多個有血親關系的家族在内,即從一個老祖宗傳下來,已形成多個分支的大宗族;二是必須有世系名字排列。這個世系排列可以是簡單的,僅指幾代的隸屬世系,如祖、父、子、孫的名錄等,也可以是幾十代的從一個老祖宗傳下來的曆代名錄,以及從一個老祖宗傳下來的各分支的曆代名錄,等等。

将家譜定義為“記述血緣集團世系的載體”比較确切。這個定義包含了“記”和“述”兩個方面的家譜。“記”的家譜主要指文字家譜,“述”的家譜主要指口傳家譜。這個定義涵蓋面也比較廣,既包括了一個家族、宗族的系譜,也包括了多個家族、宗族的百家系譜;既包括書本式的家譜,也包括書本式以外的其他類型的家譜,如碑譜、布譜等;既包括文字記載的家譜,也包括非文字記載的家譜,如結繩家譜等;既包括宋以後體例比較成熟、内容比較豐富的家譜,也包括最為原始的家譜,如甲骨家譜、青銅家譜等。同時這個定義也排斥了那些未系統記載家族世系的家族曆史記載,如家傳、家史等。這些著作盡管記述了一個家族的曆史事迹,但因其缺乏家族完整的世系羅列,故難以稱其為家譜。家族世系是家譜的核心内容,也是差別判斷是否為家譜文獻的唯一标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