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的崛起,明朝甚是恐懼,一邊扶持一邊打壓,并且派出專員對其進行監視。
努爾哈赤的表現。努爾哈赤在漢人圈裡混,看過三國、水浒,跟着明朝邊将李成梁上過戰場,體驗過世态炎涼,是以,在與明朝邊将打交道的過程中,非常注重謀略,隐忍,送他一個“忍冬”的外号都不為過。
明朝發現他“又賄買宰賽(哈達那拉氏),搶殺北關(葉赫那拉家族),掠劫人畜”,證據俱在,且各地“羽報紛至”。但對這些指控,努爾哈赤指天發誓拒不承認,因為他心裡清楚,詛咒和發誓并不能改變任何現實,他要擺脫明朝的控制,隻有靠實力說話,有實力才有尊嚴,這是鐵一般的定律。
明朝官員對努爾哈赤的看法。明朝官員張濤始終對努爾哈赤抱不信任的态度。首先質疑努爾哈赤的恭順态度。認為努爾哈赤的作為“甚是可疑”,不得不派人親臨努爾哈赤駐地視察。二是努爾哈赤忘恩負義。認為明朝廷“費許多心力,封他官号、厚他賞赉”都是無用的,“還不如養一狗、一貓,猶有一家之義”。努爾哈赤“欺诳中國”“如鬼如蜮”。明朝廷對他“情盡恩隆已到極處,再加不得;東夷反面背恩亦到極處,再信不得。問罪之師誠不可已”。也就是說,雙方關系到了徹底決裂的地步。
努爾哈赤的應對措施。面對如此局面,努爾哈赤為打消明朝廷對他的疑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主動提出可以将自己的兒子作為人質,押送明廷,以表“忠心”。他告知遼東巡撫張濤,若是“疑他作反,願以親子送到聽用。或廣甯、或留北京,惟中國之命。這不僅是以物入貢,而是将親生兒子進貢明廷,作為人質。第二,對明朝官員給足面子,大送财物賄賂。明朝官員張濤等人不敢輕信,唯恐努爾哈赤以下等人冒充兒子,送來做人質,畢竟努爾哈赤的衆多兒子中,明朝官員基本都沒有見過,除了皇太極、代善、多爾衮,莽古爾泰等,不敢怠慢,立即派官員前往查詢、驗證。努爾哈赤對明廷派來的官員籍大成等極為優渥,親自出寨二十裡迎接。“設酒招待籍大成三天,非常虔誠的奉送大成等貂皮衣掛七件,貂皮三張、紅狐皮十九張、馬鞍一副;又殺牛殺羊犒勞籍大成的随從。聲淚俱下的訴說自己對明朝皇帝是如何如何的崇拜,如何心甘情願的為明朝效力,願将親生兒子作為人質送到廣甯城内,或赴北京。并當即派遣他十七歲的“第七子巴蔔海”随從明廷官員作為質子入撫順關。至此,努爾哈赤當面兌現了他的諾言。
明朝官員的核實。面對努爾哈赤毫無破綻的表演,明朝官員張濤仍然将信将疑,立即下令“細查是否真子?”但是,籍大成等人收了努爾哈赤的賄賂,必然為之辯解,委婉的說,如果努爾哈赤的兒子四假冒的,我大明王朝當成真的,必然被努爾哈赤從内心深處瞧不起,如果努爾哈赤的兒子不是假冒的,我們懷疑他,努爾哈赤必然怨恨我們,意思就是,就這樣認了吧,查也不對,不查也不對。
但是,遼東巡撫張濤可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他依然私下派人查,一是官方管道,“不久,撫順備禦報告:“查得今來奴酋,男,巴蔔海,系努爾哈赤第三妾,名真哥所生之第二子。長子名巴蔔太,今來次子名巴蔔海……實系奴酋之男”。又詢問通事(翻譯)董國雲,也證明“實系奴酋排行第七男。從小看生,每去常見,非今日遽然所識”。二是非官方管道,“密詢入市買賣夷人,衆言相同。及觀動作行至,諸夷畏甚,實系真子”。可見,明王朝官員對此工作堪稱細膩。遼東巡撫張濤在大體弄清真相後,允許将努爾哈赤的兒子巴蔔海“導入廣甯城”,這時的遼東官員,如同得到“燙手的山芋”,左右為難。
明朝内部踢皮球。努爾哈赤是真的恭順,還是另有他圖?張濤認為,努爾哈赤此等恭順,太出乎常理了,為防止意外,他們決定還是将沖突上交,将燙手山芋扔給兵部。于是,張濤會同總督薊遼都禦史薛三才、巡按山東監察禦史張五典會奏朝廷,要求讓兵部拿出具體意見,“敕下兵部查議:奴子應留應還;或住廣甯,或赴北京;及一切官賞事宜”;同時表明“其留也,狼子野心,未可許鼾眠之穩;其不留也,堯天舜日不聞拒來格之苗”。兵部也不是吃素的,把燙手山芋又扔回去了,權衡再三,最後決定還是退回“質子”。
兵部認為“真僞難辨,留之見绐,不如遣還”。明朝廷最終采納了兵部意見,将“質子”遣還,結束了這場鬧劇。應當指出的是,這裡講“真僞難辨”是托詞,怕激怒了努爾哈赤才是實情。明朝的示弱,讓努爾哈赤的野心再度膨脹,不久,努爾哈赤再次攻打親近明朝的葉赫那拉家族,到處搶奪财物。談遷曾評論說“我昧于控縱,徒為人玩弄于股掌之上耳。
努爾哈赤深知欲抗衡明朝,必須借助蒙古之力,萬曆三十四年(1606)十二月,親自接見喀爾喀五部貝勒之使,從此與蒙古相往不絕。由于有喀爾喀五部的支援,建州對待明朝也越發強硬。随着實力大增,努爾哈赤一改往日溫順的面孔,自萬曆三十四年(1606)六月,不再向明廷朝貢,還在遼東各地對人參、貂皮強買強賣,聚集财富,打造械器,操練兵馬,派出間諜,刺探明朝邊疆防線情況。遼東督臣蹇達對此深為憂慮,給朝廷上疏說明努爾哈赤的不臣之心,要求加強遼東邊疆防禦,對努爾哈赤要不時地敲打,防止做大。而禮部官員,估計有内奸,卻不主張對建州立即動武,建議通過革除市賞向建州施壓,而此時的萬曆皇帝整日沉溺于與内閣抗衡,多年不上朝,朝政荒廢,但在國家危機之時,内閣還是頂住了壓力,對努爾哈赤軟硬兼施,同年九月,建州在明廷壓力下遣使請求恢複朝貢,這得到了萬曆帝允許,明與建州關系暫時得到了緩和。
努爾哈赤吧兒子送明朝作質子,是努爾哈赤對明朝的試探,可以說是一場鬧劇,得利者隻有努爾哈赤。内部已經腐爛的大明王朝開始迅速走下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