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反甄審鬥争,以青春之名捍衛讀書權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遷回南京。一時間,接收大員滿天飛,“五子登科”接收忙。

就在人民感到失望、發出怨言的時候,國民黨還侈談“氣節”,把原淪陷區内各級學校的教師一概稱為“僞教師”,大中學校的學生則被稱為“僞學生”,規定要對他們進行甄審考試。這種歧視和侮辱,終于引起公憤。

在中共地下黨的上司下,南京的學生為争取讀書權利而與國民黨當局展開鬥争。甄審與反甄審,猛然碰撞出抗争的火花。

中學生罷考

1945年9月26日,國民黨政府釋出《收複區中等以上學校學生甄審辦法》,稱:原淪陷區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學生為“僞學生”,要一律進行甄審和訓練。“甄審科目一律考國文、英文、三民主義”,還要“标點批注國父遺教與《中國之命運》,呈交主興研讀報告與學術論文各兩萬字以上”。甚至教職員也不能幸免。

甄審辦法一出,就意味着盼到“中央”來了以後仍然在失業、饑餓、貧困中苦熬的人們,不僅生活、出路毫無保障,頭上還會扣上一頂“附逆”的帽子,墜入更深的苦難。

就在青年學生彷徨的時刻,中共南京工委因勢利導,号召同學們“以鬥争求生存,以鬥争求勝利”,并推動學生開展了反歧視、争生存、争讀書權的抗争。

南京的反甄審鬥争是從中學開始的。當時規定受甄審的1600餘名中學生在學校被解散,師生失業、失學的情況下,幾次向教育部駐京滬區特派員請願,要求政府迅速接收學校,繼續上課,抗議侮辱性的“僞學生”稱呼,反對甄審考試,但都沒有結果。南京市教育局宣布,10月29日為中學生甄審考試時間。

10月,中大實中、模範男中、模範女中、國立師範四校的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學生,秘密成立了“四校聯合反甄審籌備會”,在多次請願無結果的情況下,籌備會決定組織罷考,集體抵制甄審。29日這天,設在金陵大學的考場内學生寥寥無幾。當局惱羞成怒,竟出動憲兵到各校拖押學生上考場,給已進考場的學生分發幹糧,不許回家吃飯,又拘捕了5名罷考的學生。盡管如此,參加考試的學生隻有500多人。

由于大多數學生罷考,當局隻好宣布11月4日補考,并作出讓步,許諾隻要參加考試,都可以進臨時中學讀書,今後不再稱“僞學生”等。中共南京工委考慮到鬥争已取得了實質性的勝利,便訓示所屬黨員,動員積極分子和廣大學生抓住有利時機參加考試,争取全部學生複學讀書。這樣,先後約有1450名學生參加了走過場的“甄審”考試。

南京中學生的“反甄審”運動,是抗戰勝利後黨上司的南京學生運動的起點,也是同年11月南京大學生“反甄審”運動的前奏。

反甄審鬥争,以青春之名捍衛讀書權

國立中央大學

臨大補習班

在中學生的“反甄審”運動取得勝利的同時,中央大學等校的學生也在黨的上司下展開了反甄審鬥争。中大學生為反對歧視,争取秋季開學,先後采取了請願、呈文、召開記者招待會等多種方式。在地下黨員鐘沛璋、史正鑒等同學的倡導下,成立“中央大學學生自治會”。10月10日,學生自治會乘南京舉行“雙十節”遊行的機會,上書蔣介石,并将此文當面交給了檢閱官——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在呈文中,學生們提出希望政府糾正歧視政策,承認學生學籍,立即準備秋季開學,改善學生生活現狀等要求。

10月12日,教育部門宣布:南京、上海、天津、北平四處将設立臨時的大學補習班,派王書林為南京臨大補習班主任。但仍聲稱:學生必須先行登記甄審後,才能進補習班。

11月,中大學生三次到教育部京滬區特派員辦公處請願,要求承認學籍,開辦正式大學,反對甄審。當局拒絕學生提出的要求。但是由于各地學生抗争強烈,教育部為緩和沖突,将原定的“先甄審,後補習”改為全部先行補習,并宣布南京臨大補習班于12月1日開學,學宿費一概免收。

南京臨大補習班開學後,班主任王書林熱衷于物資接收,無暇顧及學生。補習班宣布正式開課以後,工學院、醫學院學生被遣送上海就讀,食宿費須自行解決。南京的2000多名學生僅有20餘間教室。學生宿舍缺水斷電,生活補助也遙遙無期,為此,怨聲日高一日。

1946年1月6日上午,數百名學生找王書林說理。王書林态度傲慢,引起學生的公憤。一學生拿起一隻人頭标本“骷髅頭”向王擲去,王的眼部被劃傷。随後,學生們拉着王書林到教育部請願,時值寒冬,學生從中午等到深夜。

淩晨3時許,軍警沖進教育部大院驅趕學生,乘亂帶走了王書林。幾名請願學生被軍警逮捕。在學生的抗議和要求下,南京市長馬俊超下令放人,教育部次長杭立武也允諾将妥善解決有關問題。7日清晨,請願學生列隊回校。

事後,教育當局以煽動學潮、聚衆毆傷政府委員、扣押王主任等罪名,宣布開除于柏青等14名學生。地方法院以毆打師長罪名拘捕了8名學生自治會骨幹。

野火燒不盡

一時間,南京新聞界對事情的前因後果、孰是孰非,衆說紛纭,社會各界也極為關注。1946年1月9日,南京臨大補習班學生宣布罷課,10日以《我們的哭訴》和《要求正義的裁判》為題,發出告《全國同學書》和《告全國同胞書》,披露臨大補習班同學的處境,抗議當局的迫害,呼籲社會各界的同情與支援。

1月24日,被捕的8名學生聯名寫下絕命書後,絕食抗議所受迫害。24日晚,臨大學生緊急商議,25日起停課,直至此事獲公正解決為止。翌日,數百名學生到新街口遊行,到監獄探望的學生和各界人士絡繹不絕。浙江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上海學聯等外地院校、團體發來聲援函電,開展聲援活動。

首都地方法院在1月30日下午公開審理此案,8位義務辯護律師為學生進行了有力的辯護。下午6時許,法院宣布8名被捕學生無罪釋放。8位同學剛出牢門,臨大訓導長吳兆棠就以“愛國主義”名義,要挾他們帶頭參加反蘇、反共的“反對東北特殊化”示威遊行,他們當即托辭拒絕。

于是當局強行将他們送到上海臨大和複旦大學就讀,試圖分化瓦解南京學生的進步力量。但學生運動依然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些同學又繼續加入了“一二·一同學會上海分會”,參加到反饑餓、反内戰運動的行列中去。

學生反甄審鬥争,是解放戰争時期共産黨上司南京人民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的第一次直接鬥争。經過這次鬥争的大學生成為此後南京愛國學生運動的骨幹和主力軍,繼續譜寫更加輝煌的愛國學生運動的新篇章。

來源:中國南京紅色線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