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常大淳(1792-1852)字正夫,号藍陔,一作南陔。衡陽縣人。清道光三年(1823)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曾多次上書,指陳時弊。1833年出任山東道監察禦史。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清 常大淳行書 落葉賦、七德舞二卷

題識:庚戌(1850年)十月常大淳。

钤印:常大淳印、南陔

落葉賦 【以秋風四起,灑落有聲為韻。】

炎涼倏忽,景物斡流。驚年華之雲晚,覩木葉之正秋。觀夫千裡萬裡,自西自東,輕如蕃籬之鷃,

轉似古院之蓬。征馬鳴珥,秋蹈仙珂之雪。宿禽斂翅,夜栖一枝之風。其始也飛非且千,落僅數四

。霜白兮樹頂老,雨晴兮山顏醉。翻翻而自舞,半滿白沙之塘,索索而漫封,徐遍青苔之地。

至彼涼氣半闌,爽籟初起,靜室端居之妾,邊城遠行之子。素商早脆,一聲之朔鴈驚夢。黃落相催

,八月之寒蟬滿耳。況復憂心怳然,怨緒蕭然。秋深行官之裡,日暮空城之下。繽紛滿眼,

頻拂翡翠之簾。散亂入聞,幾點鴛鴦之瓦。則知,華以春榮,葉以秋落。感春秋之遞換,

知盛衰之所託。不常其節,驗先衰於青楸。何守其貞,嗤後凋於翠柏。方今飛而不歸,

散而焉有。林園漏月兮已空,鷓鴣畏霜而欲負。嶧陽山之雲外,露結孤桐。陶彭澤之門前

,煙晴五柳。既而,微寒至,景氣清。原野寂兮極目,庭柯槭膝傷情。洞庭湖幽水,洗文錦之色

。上林苑冷,嵐吹蟲字之聲。

七德舞,七德歌,傳自武德至元和。元和小臣白居易,

觀舞聽歌知樂意,樂終稽首陳其事。太宗十八舉義兵,

白旄黃钺定兩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業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緻太平。功成理定何神速,

速在推心置人腹。亡卒遺骸散帛收,饑人賣子分金贖。

魏徵夢見子夜泣,張謹哀聞辰日哭。怨女三千放出宮,

死囚四百來歸獄。剪須燒藥賜功臣,李勣嗚咽思殺身。

含血吮創撫戰士,思摩奮呼乞效死。則知不獨善戰善乘時,

以心感人人心歸。爾來一百九十載,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聖人有作垂無極。豈徒耀神武,

豈徒誇聖文。太宗意在陳王業,王業艱難示子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