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冠英張維萍夫婦話生肖之二:百牛迎春

作者:甘肅博覽
陳冠英張維萍夫婦話生肖之二:百牛迎春

牛最勤勞,最吃苦。人類進入農業文明時期首先是從牛對土地的耕耘開始的。牛是人類的好朋友,屬牛的人則更有一份特殊的情意,時時用牛的精神鞭策自己勤奮、進步。

陳冠英張維萍夫婦話生肖之二:百牛迎春

牛,拉着改造自然的大犁,犁盡荒野與大漠,播下萬頃碧綠;拉起改造社會的大犁,埋沒罪孽與醜惡,堪稱數千年的“文明之舟”。

陳冠英張維萍夫婦話生肖之二:百牛迎春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黃均

中國人愛牛,則更具天然情感,尤其是中國的知識分子。“橫眉冷對幹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的至理名言已成為中華民族人格特征的真實寫照。

陳冠英張維萍夫婦話生肖之二:百牛迎春

國學大師、哲學家、宗教學家、 曆史學家、國家圖書館原館長

民間視牛為神物,傳說仙人曾騎着青牛來到人間。在我國好多地方都流行着對牛的崇拜,每年開春舉行開犁儀式,鳴放鞭炮,人們歡欣鼓舞,甚至連皇帝都要參加,有的地方還建立“牛廟”,供奉“牛神”,或将石雕牛和銅鑄牛投入水中,以鎮水,防止洪水泛濫。“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流傳千古的牛郎織女故事,更贊美了人間的至情至愛。

陳冠英張維萍夫婦話生肖之二:百牛迎春

詞作家、中國歌劇舞劇院原院長喬羽(左)

生肖文化對中華民族來說,既重要又神奇。我們僅僅試圖通過一種載體-生肖篆刻,揚之,褒之。為創作《百牛迎春》印,我們描摹過鎮水的牛,描畫過繪畫作品中的牛,創作過現實生活中的牛,又蹲在田間地頭,觀察過辛勤勞作的牛,在牛棚裡看過反刍、倦卧的牛,在泉水邊觀賞過飲水的牛。我們寫生過很多牛的動作情态,得到大量可載牛之神韻的形象資料。進而尋找适于表達“牛魂”的藝術語言。多年來,我們從一些藝術家、科學家、革命家等偉人身上,從一些憨厚質樸的群衆身上,都感受過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堅定的拼搏意志和堅實的奮鬥步伐,他們激發過我們創作的靈感,孕育過一些好的肖牛形象。

陳冠英張維萍夫婦話生肖之二:百牛迎春

琵琶演奏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劉德海

為了表現肖牛的堅韌不拔,勤勞奉獻的精神,我們從民間“九斤獅子十斤頭”的說法中受到啟悟,突出表現威武的牛頭。牛頭大多誇張放大,不拘一格。牛頭上,多變的牛角突出而醒目,一雙大眼圓睜而動人,肖牛大多肩峰凸起,尾部低拽,具有明顯的拓荒勞作之情,力大無窮,有所向披靡之勢。放大牛肚,寓意大度、寬容。注意捕捉尾巴瞬間搖擺的動感,使它除頭部之外,也有一種俏皮之美。

陳冠英張維萍夫婦話生肖之二:百牛迎春

表演藝術家王馥荔

刀法多變,節奏可見,通過方圓對比,陰陽對比,剛柔粗細對比,印石飽滿又顯空靈。不論是俯首荷重的拓荒牛、力拔千鈞的爬坡牛、沖天一怒的鬥牛、深沉凝重的卧牛,還是活潑稚氣的乳牛、友善和藹的老牛……都力求性格鮮明,神形兼備。

陳冠英張維萍夫婦話生肖之二:百牛迎春

中國書協會員朱其善題

這些抽象化的牛形是我們精心提煉牛神的物質載體,比如古岩畫的牛稚拙簡練,畫像磚中的牛古樸簡括,青銅器的牛健勁挺拔,壁畫的牛潇灑靈動等。回頭再看今日春牛,神采動人,古今對比,更覺時代進步之欣慰。肖牛印的創作,不加背景,不做裝飾,以示牛之樸實無華。

陳冠英張維萍夫婦話生肖之二:百牛迎春

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冰心題

如此等等,僅為創作感想。我們昌揚“牛性”,崇尚其形,蘊以己情,還是為了啟其時人。顯然,對牛的這些情感既超出了人們對耕牛的真實情感,又超出了某一階段人們對牛圖騰的盲目崇拜,而是一種穩定性很強且比較明确的精神崇拜——生肖之魂。它亦成為繼承傳統和開拓未來的力量化身。

陳冠英張維萍夫婦話生肖之二:百牛迎春

國學大師、文學家、詩詞學家文懷沙題

我倆篆刻肖牛群像,意圖是想勾勒出一個勞作、荷重、奉獻的意境,使人們通過《百牛迎春》,能夠感悟到我們一腔真切的寄托與希望,進而用“肖牛魂”激勵出一種為中華強盛而拼搏奉獻的精神。這也是我們創作的精神支柱。

陳冠英張維萍夫婦話生肖之二:百牛迎春

作者:陳冠英、張維萍

編輯:王小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