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故事再現</h1>
曹操刺殺董卓未遂,董卓以天價懸賞曹操:活捉曹操者,賞千金,封萬戶侯!
天下震動。
曹操成為公敵。
很快,曹操被牟縣縣令陳宮抓獲。
但聽了曹操刺殺董卓原因,陳宮大為感動,認為曹操是個英雄,當即決定追随曹操。

二人逃至成臯。
曹操說:我幹爹呂伯奢就在這,去他家借宿一宿吧。
陳宮風餐露宿數日,早就想找個地方歇歇腳,肯定贊同。
呂伯奢看見幹兒子,特别高興,騎上驢到鄰村買酒給他們喝。
曹操和陳宮剛躺在床上,準備睡個安穩覺。
“咔咔咔……”
磨刀聲劃破寂靜。同時有人說話:“綁起來殺吧。”
曹操和陳宮條件反射般一躍而起,眼神裡充滿驚恐。
“呂伯奢非我至親,現在我被天價懸賞,莫非呂伯奢想殺我?!”
“況且他去買酒,許久不回,會不會去告發我?”
想到這裡,曹操背後發涼,同時,殺機頓起。
二人拔刀破門而出,不分老幼,見人就殺。
殺完之後,蓦然間,看見地上綁着一頭氣喘籲籲的老母豬。
曹操和陳宮腦子裡頓如五雷轟頂,一片空白。
但曹操很快恢複冷靜,過了一會,他表情痛苦的說:“甯我負人,毋人負我!”
此地不宜久留,二人馬上跑步。
好巧不巧,跑路遇到了呂伯奢。
此時,曹操和陳宮有兩種選擇,一是不管呂伯奢,繼續跑路;二是殺了呂伯奢,繼續跑路。
毫無疑問,曹操選擇了後者。
手起刀落,白發蒼蒼的頭顱占滿鮮血,在地上翻滾。
<h1 class="pgc-h-arrow-right">問題一:能否不殺呂伯奢?</h1>
能,但此後再無曹操,曆史将被改寫。
呂伯奢回家發現全家被殺,必定告發曹操,此時曹操人困馬乏,逃不出多遠。
而人人都想抓曹操請賞,是以曹操必死無疑。
正是因為這一點,理智的曹操殺了呂伯奢。
<h1 class="pgc-h-arrow-right">問題二:為何錯殺呂家人?</h1>
聽到磨刀聲,沒搞清事實,就把人一口氣殺光,這未免太武斷太沖動。
但要聯系實際環境想,曹操被懸賞捉拿,本是驚弓之鳥,加之天性多疑,此時,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他驚慌不已。
是以,當聽到磨刀聲,且呂伯奢久去不回,曹操幾乎已經确信呂伯奢一家要害自己。
如果不殺對方,就要被對方殺死。
最終,曹操下定決心,必須要殺,而且要殺光。
<h1 class="pgc-h-arrow-right">問題三:“甯我負人,毋人負我”說明曹操自私?</h1>
乍一看,這話是極度自私。
但此話也要結合當時環境。
曹操發現自己錯殺,把好人當成壞人,把親人當成仇人。心中怎能沒有懊悔?
但殺都殺了,還能怎麼辦?
隻能用這句話安慰自己,甯可我辜負别人,也别讓别人辜負我。
但這句話,被後人斷章取義為曹操是自私小人的證據。
《三國演義》更是火上澆油将“人”變為“天下人”,“甯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一下子把曹操的對立面變成了所有人。難怪人們都恨曹操。
<h1 class="pgc-h-arrow-right">總結</h1>
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不得不說太殘忍,而且恩将仇報。
這不是一般人能幹的事,是以曹操是枭雄。
但是,從曹操的角度,他不得不殺呂伯奢, 不殺就要被反殺,那麼,殺還是不殺?
總之,曹操殺呂伯奢,既是心狠手辣,也是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