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曹操杀吕伯奢,是生性多疑,还是无奈之举?故事再现问题一:能否不杀吕伯奢?问题二:为何错杀吕家人?问题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说明曹操自私?总结

<h1 class="pgc-h-arrow-right">故事再现</h1>

曹操刺杀董卓未遂,董卓以天价悬赏曹操:活捉曹操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天下震动。

曹操成为公敌。

很快,曹操被牟县县令陈宫抓获。

但听了曹操刺杀董卓原因,陈宫大为感动,认为曹操是个英雄,当即决定追随曹操。

曹操杀吕伯奢,是生性多疑,还是无奈之举?故事再现问题一:能否不杀吕伯奢?问题二:为何错杀吕家人?问题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说明曹操自私?总结

二人逃至成皋。

曹操说:我干爹吕伯奢就在这,去他家借宿一宿吧。

陈宫风餐露宿数日,早就想找个地方歇歇脚,肯定赞同。

吕伯奢看见干儿子,特别高兴,骑上驴到邻村买酒给他们喝。

曹操和陈宫刚躺在床上,准备睡个安稳觉。

“咔咔咔……”

磨刀声划破寂静。同时有人说话:“绑起来杀吧。”

曹操和陈宫条件反射般一跃而起,眼神里充满惊恐。

“吕伯奢非我至亲,现在我被天价悬赏,莫非吕伯奢想杀我?!”

“况且他去买酒,许久不回,会不会去告发我?”

想到这里,曹操背后发凉,同时,杀机顿起。

二人拔刀破门而出,不分老幼,见人就杀。

杀完之后,蓦然间,看见地上绑着一头气喘吁吁的老母猪。

曹操和陈宫脑子里顿如五雷轰顶,一片空白。

但曹操很快恢复冷静,过了一会,他表情痛苦的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曹操杀吕伯奢,是生性多疑,还是无奈之举?故事再现问题一:能否不杀吕伯奢?问题二:为何错杀吕家人?问题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说明曹操自私?总结

此地不宜久留,二人马上跑步。

好巧不巧,跑路遇到了吕伯奢。

此时,曹操和陈宫有两种选择,一是不管吕伯奢,继续跑路;二是杀了吕伯奢,继续跑路。

毫无疑问,曹操选择了后者。

手起刀落,白发苍苍的头颅占满鲜血,在地上翻滚。

<h1 class="pgc-h-arrow-right">问题一:能否不杀吕伯奢?</h1>

能,但此后再无曹操,历史将被改写。

吕伯奢回家发现全家被杀,必定告发曹操,此时曹操人困马乏,逃不出多远。

曹操杀吕伯奢,是生性多疑,还是无奈之举?故事再现问题一:能否不杀吕伯奢?问题二:为何错杀吕家人?问题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说明曹操自私?总结

而人人都想抓曹操请赏,所以曹操必死无疑。

正是因为这一点,理智的曹操杀了吕伯奢。

<h1 class="pgc-h-arrow-right">问题二:为何错杀吕家人?</h1>

听到磨刀声,没搞清事实,就把人一口气杀光,这未免太武断太冲动。

但要联系实际环境想,曹操被悬赏捉拿,本是惊弓之鸟,加之天性多疑,此时,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他惊慌不已。

因此,当听到磨刀声,且吕伯奢久去不回,曹操几乎已经确信吕伯奢一家要害自己。

曹操杀吕伯奢,是生性多疑,还是无奈之举?故事再现问题一:能否不杀吕伯奢?问题二:为何错杀吕家人?问题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说明曹操自私?总结

如果不杀对方,就要被对方杀死。

最终,曹操下定决心,必须要杀,而且要杀光。

<h1 class="pgc-h-arrow-right">问题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说明曹操自私?</h1>

乍一看,这话是极度自私。

但此话也要结合当时环境。

曹操发现自己错杀,把好人当成坏人,把亲人当成仇人。心中怎能没有懊悔?

曹操杀吕伯奢,是生性多疑,还是无奈之举?故事再现问题一:能否不杀吕伯奢?问题二:为何错杀吕家人?问题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说明曹操自私?总结

但杀都杀了,还能怎么办?

只能用这句话安慰自己,宁可我辜负别人,也别让别人辜负我。

但这句话,被后人断章取义为曹操是自私小人的证据。

《三国演义》更是火上浇油将“人”变为“天下人”,“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一下子把曹操的对立面变成了所有人。难怪人们都恨曹操。

<h1 class="pgc-h-arrow-right">总结</h1>

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不得不说太残忍,而且恩将仇报。

这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事,所以曹操是枭雄。

但是,从曹操的角度,他不得不杀吕伯奢, 不杀就要被反杀,那么,杀还是不杀?

总之,曹操杀吕伯奢,既是心狠手辣,也是无奈之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