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3年在臨夏舉行的首屆中國西部“百益杯”花兒藝術節上,見到參加這一盛會的臨夏州永靖縣著名藏族“花兒”歌手卓瑪後,我就一直關注着她。
卓瑪有一副好嗓音。在那次“花兒”大獎賽中,她唱了一首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這首“花兒”旋律跌宕起伏,音域十分寬廣,要求演唱者必須要有極好的嗓音條件,特别是能唱出極高音。正因為這樣,一些“花兒”歌手對河州大令望而生畏,也很難唱好它。但卓瑪卻非常輕松地唱好了這首河州大令,那些難度極大的高音,對她來說顯得遊刃有餘,而且在唱這些高音時她還有意增加了一些華麗的裝飾音,不得不讓人對她的嗓音和“花兒”唱功佩服得五體投地,聽過這首“花兒”的人,都由衷地發出贊歎:“此曲隻應天上有!”
卓瑪,漢名牛秀清,1974年4月出生于青海省互助縣加定鎮加定村一個藏族家庭。她從小就喜歡“花兒”和藏族民歌“拉伊”。二十歲時,卓瑪嫁給了甘肅省永靖縣紅泉鎮黃劉村的一位姓祁的漢族小夥。2006年,由于她有歌唱的藝術天賦,永靖縣黃河三峽藝術團成立不久,就吸收她成為了一名“花兒”歌手,從此,卓瑪就開始了她的“花兒”演唱生涯。
進入三峽藝術團後,卓瑪接觸到了衆多高水準的“花兒”歌手,其中有青海的馬俊、張存秀、索南孫斌、馬全;新疆的寇紅、馬成;甯夏的唐祥;甘肅的何清祥、馬玉芝、石光林等。她虛心向這些優秀“花兒”歌手請教,學習他們的演唱技巧。同時,她還從市場上買了好多優秀“花兒”歌手錄制的碟片,抽空學唱“花兒”。由于嗓音條件好,加上自己的勤奮努力,卓瑪很快便熟練掌握了許多“花兒”令的演唱技巧,提高了自己的“花兒”演唱水準。她最擅長演唱的“花兒”曲令有河州大令、互助令、吳屯令、阿烏令、尕馬兒令、六六三令等。
在藝術團工作的這些年裡,卓瑪走青海,上新疆,赴甯夏,她嘹亮甜美的“花兒”歌聲給西北各地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她還多次參加各種“花兒”比賽,并榮獲大獎。
2006年,卓瑪榮獲永靖縣羅家洞“長樂杯”花兒大獎賽一等獎。2011年,甘肅省音像出版社組織實施的“十一五”國家重點音像出版物,國家出版基金資金資助項目《中國花兒·花兒正紅》系列音像制品DVD光碟中,錄制了永靖縣“花兒”歌手演唱的15首“花兒”,其中就包括有卓瑪單獨演唱的3首“花兒”:幹散令《維人了别維個出門人》、阿烏令《三想了連心的肉了》、花兒阿哥令《望麻了一對的眼睛》,她還與“花兒”歌手孔維芳聯合演唱的三首“花兒”:三閃令《花兒當禮當者送下》、咿呀咿令《太子山打圍者兩天》、繞三繞令《十八個騾子走泾陽》。
2012年10月,在蘭州市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民族聲樂大賽上,她用互助令演唱的“花兒”:“白雲彩上來挽疙瘩,一朵朵就像個棉花,搭上個梯子了摘下;尕阿哥好比是白棉花,紡成個線,織成個布,縫一個挨肉的汗褡(方言:貼身穿的小褂),身穿上它,尕心裡熱火者沒法。”榮獲敦煌獎三等獎。
2014年9月,在甯夏銀川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西部民歌(花兒)大賽上,卓瑪用吳屯令演唱的“花兒”:“月亮挂在窗簾上,月光鋪給者炕上,尕鴛鴦蹲給者枕頭上,金鳳凰落給者被上”榮獲金獎。
2014年10月,在臨夏州松鳴岩舉行的臨夏州第二屆花兒藝術節“雲發杯”花兒大獎賽上,卓瑪榮獲二等獎。
2016年9月,她參加了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民歌大賽。
2019年9月,在臨夏州松鳴岩舉行的“壯麗70年,奮進新時代”2019年國際露營大會暨西部花兒(民歌)歌手邀請賽中,卓瑪榮獲銀獎。
卓瑪還積極參加永靖縣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并随黃河三峽藝術團深入臨夏州廠礦企業、各鄉村進行文藝演出活動,演出200多場,受到廣大群衆的熱烈歡迎,成為一位深受人民群衆喜愛的“花兒”歌手。(陶柯)
責編:範海東 見習編輯:馬斌 校對: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