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24歲登上時代周刊 10年後熱情放在C2C社交民宿 3個月房源覆寫70+城市

他24歲登上時代周刊 10年後熱情放在C2C社交民宿 3個月房源覆寫70+城市

文 | 鉛筆道 記者 賈民将

►導語

23歲,他剛剛從西北大學畢業,已出版數部作品。後來,他被北京大學學者寫入《中國現代文學史》。

24歲時,他被美國《時代》周刊專題報道,被稱為“中國最年輕的暢銷書作家”、“幽靈作家”。

在名聲如日中天的時候,他突然不寫了,幾乎完全從公衆視野消失。

他就是蒲荔子,那時候的筆名叫李傻傻。

10年裡,他做了記者、兒童網際網路、公關、藝術園區營運......當他再次出現在公衆視野時,身份已由作家轉變為創業者。他幾乎不再出來喝酒,談論的話題,從電影圖書還有女人,變成了營銷、技術,時不時轉來一篇如何做産品的文章,熱情仿佛都變了。

他的熱情放在了“朋友家”App上,“進入了一個足夠神奇的世界”。

“朋友家”是 C2C 個人房源共享,在他的定義中,它是一個更酷也更有趣的社交民宿預訂平台。在這裡,房東可能是詩人、畫家、攝影師,也可能是旅行者、音樂人,他們坐擁一處明清宅院、老洋房,或是一間禅意空間。

蒲荔子說,泰戈爾《飛鳥集》裡那句詩“我的地球,我登臨你岸像異客,我住進你家像房客,我離開你家門時像朋友”,就是“朋友家”所希望營造的氛圍,所希望帶給使用者的體驗。

2015年11月份正式營運以來,“朋友家”拓展首批優質房源2000多套,分布全國70多個城市,主要處于北、上、廣、杭州、武漢等中心城市,還有麗江、大理等熱點旅遊城市。

他24歲登上時代周刊 10年後熱情放在C2C社交民宿 3個月房源覆寫70+城市

注: 蒲荔子已确認文中資料真實無誤,鉛筆道願與他一起為内容真實性背書。

10年浮沉

熬了兩個通宵後,荔子寫完賈平凹的一篇長稿,發給南方日封包體新聞部主任陳志。第二天上班的路上,收到陳志發來的一條贊美的短信:“寫得像剛淬煉出來的鋼。”這種誇獎的方式,對于現在的蒲看來,依然很不真實,但他仍記得當時路上的風景,心中的快活。

這樣的片段,是他對那段7年記者生活最明顯的記憶,有時甚至超過戀愛留下的印象:沒有什麼别的目的,隻想簡單地想把稿子寫好,熱愛且單純地做一件事。

就像所有濃烈的感情必然轉為平淡,當寫稿和編版越來越變成重複勞動時,一種狀态開始蔓延:每天都很忙亂,每刻心裡都很慌亂。

2011年底開始,荔子不再做采編,而是在報社嘗試各種各樣的事:做兒童網際網路,做品牌和公關,拉贊助,做藝術園區。

這是一個痛苦的轉變。他從想法一大堆、不用管實施的媒體人,變成必須死摳每一分成本、執行到位每一個細節的人;從出去被别人接待伺候,到成為自己學會接待别人的人。

對接政府、對接客戶、對接媒體,對接各種人,對于荔子來說,雖然會做得不錯,但沒有發自内心想要去做。

那怎麼樣能找到一個想做、能做,還能賺錢的事呢?

2015年6月的一個深夜,他列了一個清單,大概包含30項想做的事。一項項删除,最後剩下兩項:寫作,或者做一個有逼格又能賺錢的産品。

更酷的社交民宿

産品上,他曾想過很多方向。一次,跟幾個朋友喝酒,他提出做一個社交民宿App的設想。

他說,中學大學時,經常去同學朋友家住。深夜長談,到天色将白,談女人和不可捉摸的青春期那些事。現在也許大家都不那麼習慣親近了,但他想試試,也許在陌生人家裡能找到在朋友家的感覺。你會遇到各種人,并喜歡上其中一些,“我能想到最好的住宿,就像住在朋友家一樣”。

荔子體驗過國内外各種民宿平台,其中一些的營銷推廣給他留下印象:能找到有意思的人。但實際使用産品時能不能找到,“主要靠運氣”。沒有一個平台能夠滿足精準比對個性化住宿的需求,尤其是情感、體驗上的個性化。

在蒲荔子看來,與單純住房的功能或成本效益的需求相比,年輕人對一處住所情感、社交、體驗型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

2015年9月,離開待了11年的報社,他給産品起名“朋友家”。“感覺像遇見一個陌生姑娘,她對我解開上衣的三顆扣子。我進入了一個足夠神奇的世界,足夠讓人産生一種被幸福吞噬的感覺。”

像深夜寫小說一樣,他自己學習,在深夜開始畫App原型。

想法形成,荔子開始調研,他最擔心的是,房源供應量如何,如果心目中的房源過少,很難形成交易。荔子就去各種網站搜,發現個性化的房子大概占總量的20%。

這說明個性化房源已經有一定積累和供應,但量還是比較少,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通過對民宿和個人房屋分享者的調研訪談,他發現,背後最大的阻力就是安全信任問題。“陌生的房客,他會不會人品差、素質低,甚至劫财劫色?房東有很多心理上的戒備。”

對于此問題,其它平台解決方案是什麼?荔子研究一番,發現方案大緻分為3種:驗證身份證,使用芝麻信用分給房東買财産保險。

但已經有這麼多方式,為什麼戒備心理依然存在?

他的看法是:中國是一個熟人社會,而不是一個契約社會。芝麻信用分再高,最多能展現一個人有錢、不賴帳,但房東最想知道的就是,這個人素質怎麼樣,能不能聊得來?更偏重于感性的認知。

3度好友機制

他想到的解決方案是,将現實中的熟人信任關系引入到線上,設定3度好友的分享機制。将互存通訊錄的使用者自動比對為一度好友,進而計算出使用者的二度、三度好友,而房東可以選擇先将房源開放給三度好友,在這個“安全模式”下練習、熟悉,再選擇是否開放給所有使用者。

現實中,與一個陌生人聊天,哪怕很富有,一樣會有戒備心理。但是如果兩人共同認識一個朋友,兩人就會有信任基礎,并且能夠迅速找到切入話題,戒備心理也就打消了。

“80後、90後一代的分享精神已經具備,但很多想分享房子的房東,就是有點猶豫,我們要做的,是幫他們打消這種猶豫和戒備。”蒲荔子設想,這些房東可以在三度好友範圍内先嘗試分享,解除心理問題後,大部分的人可能會覺得挺有意思。

蒲荔子将朋友家定位為“人、社交、故事、個性”。在他看來,房子的功能和成本效益,隻是房子的标配,個性化的體驗和社交情感元素,才是C2C平台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優勢。“不然住酒店和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就夠了。“

9月底,朋友家App粗糙版本上線内測。荔子通過朋友邀請了幾十位房東,快速測試疊代産品。

他24歲登上時代周刊 10年後熱情放在C2C社交民宿 3個月房源覆寫70+城市

◆ “朋友家”産品界面

他的産品得到了鉑濤集團董事長鄭南雁的關注。“鉑濤原來也想做非标準住宿,突出社交元素,但最終沒有啟動,是以看到此項目後,很感興趣。”

雙方約在長隆酒店見面,談到深夜12點,很快确定了合作意向。2015年12月,鉑濤集團天使投資款到位。

2000套房源

11月份,“朋友家”正式推廣房源,“順序很重要,沒有房子使用者來了會解除安裝;品質也很重要,是以我們隻選優質房源”。

推房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最簡單,也是所有新平台早期常用的辦法:在其它平台尋找符合自己定位的房子,邀請他們。

第二種是社交媒體的傳播。他們邀請一些有品牌性的房源,如房主為一些藝術家,模特冠軍等,在公衆号分享其故事、房子的個性,再吸引同類房源入駐。

他24歲登上時代周刊 10年後熱情放在C2C社交民宿 3個月房源覆寫70+城市

◆ 酷似胡歌的房主有山,飲茶、食素、彈琴、畫畫、修禅,日子過得像個古人。

其中有位房主名叫金杜,是麗江民宿“宛若故裡”的創始人,蒲荔子親自動筆,在“朋友家”微信号寫她的故事,标題“我想她是中國最會做民宿的女人”,最終得到5萬多的閱讀量。

其文藝的調性,經過社交媒體的推廣,被更多的房東認同。

第三種方式是線下活動(集中在廣州),組織一些房東聚會、分享經驗,如安全性問題,如何做保潔,怎麼推廣,如何與人打交道等注意事項。“這樣的活動,即可做品牌,又可拓展房東。”

今年3月,“朋友家”開始做使用者推廣,使用者自主上傳的房源迅速增長。對于這類房源,“朋友家”有嚴格的稽核标準和流程。比如圖檔大概多少張,品質如何,地理位置,以及有沒有故事。如果房東在其它平台也有釋出,那就上傳連結,“朋友家”去看評價。基本上地處廣州的房源,團隊會去拍攝。如果是外地的,就讓房東提供更多的圖檔。

他24歲登上時代周刊 10年後熱情放在C2C社交民宿 3個月房源覆寫70+城市

◆ 廣州房主fairy,她從全世界搬回一個布滿古董的家。

為了凸顯“人、社交、故事、個性”的定位,“朋友家”App對限定産品的每個細節,比如首頁是主人的故事而不是房源,房源圖檔封面不是床而是公共空間或者人的照片。“因為床代表的是睡覺,是功能,公共空間或人代表的是社交、故事。”比如标題裡禁止出現酒店、大床房等詞語,而是可能類似于“老北京四合院虛度時光”的感性風格。

當月,“朋友家”房源達到設定的目标——2000多套。但4月,蒲荔子要求團隊關閉其中的20%。這一做法曾讓團隊成員不了解,蒲荔子的解釋是:“以後會不斷從現有房源中砍掉不符合要求的房源,控制品質頗為重要。”

也是從3月開始,“朋友家”允許房東将房源開放給三度好友以外的使用者。“房東大部分已經熟悉并且對平台産生了基本信任,願意全面公開,隻有極少數會僅限定為三度好友。”

與此同時,朋友家推廣首批使用者。“房源資料基本上能支撐3~5萬使用者。”

住在“朋友家“

“朋友家”首批使用者,限定在文藝圈、媒體圈、網際網路圈的圈層推廣,隻在微信公衆号進行。

“朋友家”合夥人吳培鋒的公衆号——“清單”,粉絲有20萬,與優質公衆号(如One、知乎日報、良倉,荔枝FM、單向街書店、拇指閱讀等)互推後,為平台帶來首批高品質使用者。

“他們的素質更符合我們的調性,與其它管道(如地推)帶來的不一樣。”另外,房源價格偏貴,這又能篩掉一批人群。

“朋友家”App對使用者的要求同樣嚴格。蒲荔子說,個性化住宿與酒店不同,很多房東是純個人,他們不可能像酒店一樣服務周到。他們提供的體驗,是社交、情感和個性化空間。是以要讓使用者知道,他不是去享受服務的。“有些房客,我們會直接建議他們訂酒店。因為一個不合适的房客,會對房東的體驗造成損害“。

營運中,“朋友家”很多房客與房東成為了朋友,有房東給“朋友家”發來房客留的信,還有房東專門去另一個城市請住過的房客吃飯。

目前。“朋友家”拓展首批房源2000多套,分布在全國70多個城市,主要為北、上、廣、杭州、武漢等中心城市,還有麗江、大理等熱點旅遊城市。

“我們擔心的不是不夠快,而是我們不夠節制。”“朋友家”的思路就是在每個城市,找到300~500個願意分享房子的有故事的人。

作家萬小刀在一篇文章裡對他說:“世界上不缺少牛逼的CEO,但很缺少牛逼的作家。”對此,蒲荔子苦笑:“比起做産品,寫作是更加巨大的虛榮心,需要更加巨大的勇氣去完成。希望我會有。”

讀完文章,有報道需求的創業者請加Pencil-news,可享受鉛筆道可愛萌妹紙的熱情服務,加好友請注明“求報道”字樣。

如需轉載、市場合作,請加微信号meera003;

他24歲登上時代周刊 10年後熱情放在C2C社交民宿 3個月房源覆寫70+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