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州這座園林,外地遊客不去是遺憾,蘇州人不到是損失

蘇州園林在中國私家古典造園藝術上登臨了世人不可逾越的峰頂。

外地遊客到蘇州大多是奔園林來的,在蘇州拙政園、留園等景區,天天人流如織,有時沒有預約還入不了園。

在蘇州景德路262号,有座園林名為環秀山莊。此園是國家級五A景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是國寶等級的“大器”,則是門口羅雀。

蘇州這座園林,外地遊客不去是遺憾,蘇州人不到是損失

環秀山莊

我想原因是當今是廣告引領消費的時代,接受碎片文化的導向成了社會現象;另有因素是環秀山莊占地僅為三畝,接待能力有限,也就故意避開了塵世。

但是,外地遊客尤其是對古典私家園林的偏愛者,到了蘇州不去領略一下環秀山莊的極緻美麗,的确是件遺憾的事情。作為蘇州本地人不熟知家鄉的美麗,如同沒看清母親臉龐一樣荒誕;家門口這麼美的園林不去,是種遺失。

下面我就環秀山莊作個簡介,請大家看看我所說的是否在理。

環秀山莊,自晉朝以來為蘇州文人的雅集之地。

環秀山莊,晉代為王旬、王珉的私宅,後舍宅為景德寺(景德路的路名由此而來)。

蘇州這座園林,外地遊客不去是遺憾,蘇州人不到是損失

王旬、王珉大作

王旬(350年至401年)、王珉(351-388年),兄弟倆,山東臨沂人。晉代著名書法家王導之孫、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旬官至尚書令,以文詞書法稱絕。王珉官至中書令,善行書,于當朝與堂兄王獻之齊名。

環秀山莊,五代時期吳越國開國國王錢镠之子錢元璙在景德寺的舊址上建造了“金谷園”。

環秀山莊,北宋朝時是書學理論家朱長文的“樂圃”。

朱長文(1039-1098)蘇州人。嘉佑四年進士,以父憂去職,歸隐蘇州,在蘇州“金谷園”的舊址上築有“樂圃”,閉門讀書做學問,蘇州文人都知道景德路上有位大儒,将他作為讀書人的楷模,以至于誇張地說,誰要是到蘇州不到“樂圃”,那就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蘇東坡仰慕朱長文的人品和學問,會同朝廷大臣聯名奏請朝廷,一定要啟用這個蘇州人。朱長文不得已又赴京為官……

環秀山莊,明代是宰相申時行的别宅。

申時行(1535年-1614年),蘇州人 。嘉靖四十一年狀元。官至首輔、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申時行晚年辭官後回蘇州老家養老,翻建了“樂圃”。

清代乾隆(1736-1795)以來,蔣(楫)、畢(沅)、孫(士毅)三家先後居于此處。

孫士毅(1720年-1796年)杭州)人乾隆進士,官至内閣中書山東布政使、廣西巡撫,旋署兩廣總督等職。

蘇州這座園林,外地遊客不去是遺憾,蘇州人不到是損失

孫氏後人孫均雅,于嘉慶十二年邀請疊山名家戈裕良重構此園。從此該園以假山名揚天下。

清朝道光年間,蘇州汪氏士紳購得此園,築建汪氏宗祠,立耕蔭義莊,并重修東北部花園,更名“環秀山莊”,也稱“頤園”。

至上個世紀五十代,經曆了百年間的戰火,環秀山莊僅存一山、一池、一座“補秋舫”。 後為蘇州刺繡研究所使用,在此接待過無數的國内外政要。

1984年6月,相關機關對環秀山莊進行較大規模的整修。恢複了環秀山莊四面廳、有谷堂、問泉亭、邊樓等。後以一個完整的園林面世了。

環秀山莊是中國私家園林山景園的經典之作。

僅有三畝地的環秀山莊,假山就占了三分之一,主峰不過7米多高,卻堆疊出了群山萬壑的氣勢,危徑、洞穴、幽谷、石崖、飛梁、絕壁……雖由人作,有如天開,造化之妙,堪稱湖石假山之作中國之最。

蘇州這座園林,外地遊客不去是遺憾,蘇州人不到是損失

環秀山莊的假山出自于清代中葉江南傑出的建造園林疊山名家戈裕良之手。

清人俞樾評贊戈裕良環秀山莊之作:“丘壑在胸中,看疊石流泉,有天然畫本;園林甲吳下,願攜琴載酒,作人外清遊。”

現代園林專家劉敦桢說:“就藝術水準而言,蘇州湖石假山,當推此(指環秀山莊)第一。”

蘇州這座園林,外地遊客不去是遺憾,蘇州人不到是損失

著名建築園林專家陳從周認為:“園中疊石(指環秀山莊大假山)系吳中園林最傑出者,是研究我國古代疊山藝術的重要執行個體。”“造園者不見此山,猶如學詩者未見李、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