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改稻為桑”的國策順利推行,嚴世蕃越過胡宗憲直接向浙江布政使、按察使下令“決堤毀田”,用以逼迫浙江百姓賤賣土地,改稻田為桑田。隻是,這種禍國殃民的任務,鄭泌昌等人又怎會親自動手?他們找來了“杭州知府”馬甯遠和其下轄的兩個知縣“代行罪惡”。

堰口決堤,多達九個縣的百姓受災,時任“河道監管”李玄自然慌了神,趕緊跑到楊金水的府邸求助:
“幹爹,九個縣,九個縣的堰口都裂了。一定是有人要決口,這是要害兒子,害幹爹您呐。”
要想讓上司救自己于水火,就必須把上司拉下水;即使拉不下水,也必須強調這件禍事會波及到上司的可能性。楊金水,時任“織造局總管”、“市舶司總管”,和河道監修沒有任何關系,但他和李玄卻是幹父子關系。李玄,正是瞅準了這一點,強調了這一點。
隻是,本就參與其中,親自導演這場陰謀的楊金水,自然不為所動,不緊不慢地回應道:
“誰毀堤了?誰要害你啊?”
對于楊金水的回應,李玄心中生疑,但還不能确定楊金水是不是參與其中。于是,他繼續發洩着自己心中的疑惑:
“整個大堤,九個堰口,都是兒子去年監管修建的,固若金湯一般,絕不可能,絕不可能。”
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不可能決堤的堰口,同時決裂,這不是擺明了是人為所緻嘛!
再來看楊金水的反應:
“這世上哪有金湯一般的河堤,哪有金湯一樣的堰口!”
好了,有了這句話,李玄就能确定楊金水不但知道決堤的事兒,而且還和決堤的事有着直接關系。
對于楊金水而言,年底的絲綢供不上,宮中會問責;要想完成絲綢供應的任務,就必須趕緊推行“改稻為桑”的國策,參與甚至主導“決堤毀田”的可能性就出現了。
河堤決口,對楊金水有利,但卻對“河道監管”李玄百害而無一利,項上的人頭落地幾乎是分分鐘的事兒。于是,李玄開始了自保。
隻是,從李玄錯愕、驚呆的表情上,楊金水也已經洞察李玄的心思,開始了對其安撫和拉攏。
于是,幾乎貫穿整個《大明王朝》的女性——芸娘,登場!
“芸娘!那我的衣服給他換上。”
李玄對于芸娘的垂涎,楊金水心知肚明;芸娘此時的衣着,楊金水更是清楚;在這個時候讓一個衣着單薄的女子,出現在對其垂涎已久的太監面前,楊金水要幹嘛,一目了然。
再來看李玄的反應——當着楊金水的面,目不轉睛的盯着芸娘看;而且,在楊金水給予不滿眼神,甚至主動阻擋李玄的視線後,李玄仍然明目張膽的盯着芸娘。
當着楊金水的面,李玄為何就敢如此放肆,不想活了,還是見了芸娘就無法控制自己?
更重要的是,此時的李玄能不能保住自己的人頭還不一定,他的心怎麼就這麼大,還有心思想别的?
都不是,這是李玄極為高明的自保之術。
李玄之是以敢如此放肆,就是為了告訴楊金水:我基本明白了“堰口決堤”的内幕,是以我才有恃無恐,你看着怎麼救我,怎麼救你自己吧。
然後,李玄又追加了一句威脅:
“九個縣呐,要是都淹了,兒子這顆頭……”
多達九個縣的百姓受災,真要把天捅漏了,我會死,你的人頭也不一定能保住。
這句威脅,楊金水明顯聽出來了,隻得給出具體的“搭救”辦法:
“死不了你!起來把衣服換了,就在織造局待着,哪也别去。”
待在織造局,閉上你的嘴,你就能保命!
楊金水讓李玄“待在織造局,哪也别去”,到底要幹嘛?
是想着保住李玄的命,還是想着東窗事發的時候把李玄扔出來背黑鍋?
李玄不确定,是以,他必須給出進一步威脅:
“幹爹,這事,您都知道?”
别裝了,我心裡有數,你要不給我一個穩妥的保命辦法,我絕不聽你的。
這句威脅太過明顯,楊金水不能再軟言安撫,威脅了一句“知道什麼”後,李玄趕緊回話:
“我也不知道,知道什麼。”
我知道什麼,得看你怎麼對我,怎麼救我了。你救我,我就啥也不知道,或者堰口決堤就是天災所緻;你不救我,我就什麼都知道了,大不了一塊死。
對于李玄的“知道”還是“不知道”,楊金水給出了交代:
“不知道就是你的福分,我可告訴你,有些事不上秤沒有四兩重,可要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有些事,你還是不知道的好,這背後的事兒不是你我能控制、能掌握的。
隻是,光威脅也沒用啊,李玄的人頭都要不保了,反正都會死,還會在乎你的威脅嗎?是以,楊金水還得繼續安撫:
“我們是宮裡的人,隻管老祖宗吩咐下來的事情,地方衙門的事兒捅破了天也讓地方衙門的人自個兒跟自兒個踹被窩去。從今天開始,河道衙門你就不用去了,淹田死人,你都在這兒待着。”
好了,給出具體的解救辦法了,你該放心了吧!
隻是,對于這種結果,李玄還是不滿意,“河道監管”不讓我幹了,也不能就這樣把我踢到一邊去吧。于是,李玄又追加了一個條件:
“幹爹,那趕緊給兒子挪個位置吧。”
來看楊金水給出的回答:
“已經給老祖宗報上去了,等老祖宗的回話吧。”
中國曆史上下五千年,這個敷衍的辦法就從來沒變過。給你肯定的答複,然後再把不确定性扔給上級上司,啥都辦了卻等于啥也沒辦,啥都說了卻等于啥也沒說。
可憐自作聰明的李玄,竟然相信了楊金水的承諾,立馬高興地想要當場換衣服,卻被楊金水一句話喝住了:
“這是你換衣服的地方嗎?”
現在,形勢又完全掌握在了楊金水的手中,他必須将剛才差點丢掉的權威和地位,重新奪回來。
隻是,在李玄連稱“兒子該死”、“謝謝幹爹”以後,楊金水還給出了這樣一句話:
“你不謝謝芸娘嗎?”
李玄剛剛被放下的小心思,又被楊金水一句話挑了起來,楊金水這是要幹嘛?
人命關天,誰會相信誰呢?李玄對于芸娘的垂涎,才是楊金水穩住李玄,并在合适的時候讓李玄出來背黑鍋的誘惑。
楊金水,為何能在如此被動、複雜的局面下堅持到了最後?這種走一步看三步的前瞻性、預知預判能力,絕對不容忽視。
(本文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并不以曆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