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周勝潔/文 吳恺/圖、視訊
本報訊 青少年探訪紅色地标,用畫筆描繪中國共産黨百年光輝曆程、偉大成就及新時代美好未來;講座、參觀、體驗、繪畫,海防體驗營以周末營的形式全新亮相。10月23日,在“紅領巾心向黨”——2021年“紅色印記”晨光杯上海市青少年繪畫征集表彰暨上海市青少年海防體驗營啟動儀式上,青少年用畫作向黨“表白”,傳承紅色基因。

征集繪畫展現初心用畫作向黨“表白”
《光輝百年》《漁陽裡的時光》《國旗下的敬禮》《周公館風光》……活動現場,一幅幅“紅色印記”繪畫征集活動獲獎畫作展示了青少年眼中中國共産黨百年光輝曆程、偉大成就及對新時代美好未來的憧憬。
連續開展十年的“紅色印記”繪畫征集活動覆寫百萬青少年,不僅收獲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同時得到了民族品牌晨光文具的支援。
今年的活動于5月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啟動,青少年通過上海紅色地标尋訪、采風繪畫等形式,描繪心中建黨百年來的豐碩成果。繪畫征集活動在全市各區學校下發畫紙超過12萬份,收到各區推薦的優秀作品共計4.5萬餘幅,通過黨史專家、少兒美術專家、青少年校外教育專家的初評、複評和終評,評選出近1200幅獲獎優秀作品。
上海市秋萍學校九年級學生張顔于2019年參加“童心繪夢新時代”主題繪畫征集活動獲得一等獎,這次她以《光輝百年》再次獲得一等獎。《光輝百年》内容豐富,她繪就了中共一大會址、南昌起義、新中國成立、工農建設,也繪就了新時代高鐵、航天、探月等科技成就,展現了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曆程及輝煌成就。整整2周,她查閱曆史資料,用馬克筆、彩鉛用心繪畫。“作為新時代少年,我也會認真學習,做合格的共産主義事業接班人!”
參與多年繪畫征集活動的評委陳發奎表示:“繪畫是視覺藝術、造型藝術,通過可視的形象來表現建黨百年的主題,是這次所有作品的共性所在。”主辦方希望通過這些圖文并茂的青少年繪畫作品及展覽,更好地培養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熱情。
2021年“紅色印記”晨光杯上海市青少年繪畫征集表彰暨上海市青少年海防體驗營啟動儀式。
全新周末營亮相海防體驗營啟航
“上海有多大,海防教育的陣地就有多大!”因疫情而推遲的第七屆上海市青少年海防夏令營,這次以周末體驗營的形式全新啟航,這也是“雙減”政策推出後,上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積極為青少年創設新的活動平台。就在上個周末,來自海防俱樂部的營員和繪畫獲獎選手共50人走進金山嘴漁村、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金山區山陽女子民兵哨所等地,通過走訪、主題定向、聽老黨員講故事等形式,學習海防知識,厚植紅色基因,開啟海防教育的新征程。
據悉,海防教育是黨史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每年舉行的海防俱樂部、海防夏令營都通過講座、參觀、體驗、繪畫、制作、答題等形式,向全市青少年宣傳海防知識,築牢海防根基。
此次儀式由市委黨史研究室、團市委、市文明辦、市少工委、市黨史學會等指導,中共一大紀念館、上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金山區文明辦等共同主辦。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謝黎萍,市黨史學會會長忻平,市文明辦副主任馮芳,中共一大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薛峰,市黨史學會名譽會長張雲,市黨史研究室科研處處長年士萍等嘉賓及少先隊員代表出席活動。
聚焦青少年思想引領、厚植紅色基因,不是等青少年去尋找紅色資源,而要讓紅色資源主動找到青少年。“紅色印記”黨團史教育系列活動自2011年啟動以來,夯實基礎,搭建平台,不斷探索活動形式和優化活動内容,十年中積累了一大批内容生動活潑、成效紮實顯著的活動,并形成了固定的工作關聯機制,将活動發展成思政課堂、紅領巾尋訪、繪畫征集、海防教育、黨史教育基地及全國關聯等幾大工作闆塊。
作為校外活動陣地,上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表示,會主動承載起少先隊社會化工作橋頭堡的職能,激發紅色主題的時代生命力,讓黨史從書本上走到青少年的現實生活中,将黨史這顆種子,種在每一個中國娃的心中。
編輯: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