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坤是著名的開國上将,林彪麾下一員猛将,他由黃麻起義出身,于1929年加入中國紅軍,卻又在1976年被一撸到底,他究竟犯了什麼錯竟能到晚節不保的地步?
王宏坤從貧苦的農民子弟到我國的開國将領,他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波折不斷,他不僅是開國大将王樹聲的堂弟,還是我國海軍最初期的創始人之一。

王宏坤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王宏坤和王樹聲這對兄弟,在戰場上勇猛無比,打得敵軍叫苦不堪。
參加紅軍前,他們之間還發生過一件趣事,王宏坤在年紀尚幼時,身不由己進入白崇禧的桂系雜牌軍,但由于童年陰影過重,他特别讨厭軍閥,是以在得知王樹聲的英雄事迹時,王宏坤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先是離開白崇禧的雜牌軍,然後化妝成做買賣的人去找王樹聲,但因裝扮怪異被上司認為是來搞偵查的,當成俘虜抓了起來。
王宏坤一看大事不妙,不顧一切大喊起來,喊聲驚動王樹聲,他覺得這聲音甚是耳熟,趕去檢視才解開誤會,一直到後來二人身居高位,這段誤會仍舊被當成他們的趣談,而王宏坤也在這時加入紅軍。
王樹聲與王宏坤
王宏坤加入紅軍後,四次參加反“圍剿”戰鬥,逐漸在戰場嶄露頭角,更是參加兩萬五千裡紅軍長征,立下顯赫戰功。
他在紅軍時期的最高光時刻要數“蘇家埠戰役”,這是中國紅軍戰争史上著名的大捷之一,王宏坤在此戰役中擔任主攻部隊十師的指揮官,在戰場上與蔣軍鏖戰48天,共殲滅蔣軍三萬餘人,最終取得蘇區最大的一次殲敵勝利,成為曆史上經典的圍點打援戰。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王宏坤身先士卒,指揮部隊勇于沖在最前方,不僅參加了建立冀南抗日根據地的鬥争,為我國的平原戰積累豐富的經驗,還在神頭嶺伏擊戰中以傷240人的代價,擊斃敵軍1400餘人,繳獲大量裝備充實自己。
這次戰鬥在有力支援兄弟部隊的同時,也打擊了日寇嚣張氣焰,而且兄弟部隊陳赓的386旅一度成為日軍噩夢,使日軍在抗日戰場上對386旅恨之入骨又無可奈何。
王宏坤在林南戰役中跟随兄弟部隊與日僞軍血戰9個日夜,共殲滅日僞軍七千餘人,解放了林縣以南,輝縣以北,擁有40餘萬人口的重要地區。
1940年,王宏坤率部參加了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百團大戰,縱觀整個抗日戰争,王宏坤在戰場上骁勇善戰,勇往無前,日軍在他手下亡魂無數,為抗日戰争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解放戰争時期,王宏坤緊跟劉鄧大軍腳步,不僅在強渡黃河戰役中以身作則,擊破蔣介石的代替計劃,更是在挺進大别山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完成曆史的偉大轉折。
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我軍如果到不了大别山,或者不能在大别山站住腳跟,那麼劉鄧大軍有可能就此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新中國的未來也未可知,是以挺進大别山不僅是戰略性轉折的意義,還是建設新中國的偉大勝利。
而後王宏坤又參加過大大小小的無數著名戰役,他和他所帶領的部隊在解放戰争中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需要哪裡去哪裡。
三大戰役中,王宏坤在林彪的指揮下,所向無敵戰無不勝,還是以得了個“常勝将軍”的稱謂。
在解放軍犧牲最大、殲敵數量最多的淮海戰役中,王宏坤是整個軍隊的後方堅固力量,他和堂哥王樹聲一起留守中原,積極配合主力部隊對國軍進行戰略性進攻。
整個淮海戰役曆時兩個多月,以傷亡13.4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軍55.5萬餘人,這次戰争結束國軍人員大傷,即将土崩瓦解,我軍成功解放中國大半地區,為我軍渡江作戰奠定了良好基礎。
據說,後來美國西點軍校專門來淮海戰場舊址進行實地考察,唯一的評價就是“不可思議”,他們震驚眼前的一切,為中國軍隊折服。
王宏坤在淮海戰役後還參加了著名的渡江戰役,把湯恩伯和白崇禧兩大集團打得潰不成軍,隻能狼狽潛逃,徹底摧毀國軍的長江防線,成功解放南京、杭州和南昌等地,是邁向全國勝利的偉大進步。
王宏坤在解放戰争中做出不少貢獻,是以被派去進行中國海軍的偉大建設,他跟随蕭勁光大将一起嘔心瀝血,為國家培養出不少骁勇善戰的優秀海軍,可以說他為人民海軍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卓著的貢獻,是以在新中國成立後,不僅授予他上将軍銜,還讓他擔任海軍副司令員。
隻可惜王宏坤在晚年對林彪盲目崇拜,跟他一起犯下不可磨滅的嚴重錯誤,在那個特殊時期,王宏坤和李作鵬等人屬于典型代表,對我國的優秀進步人士傷害頗多,甚至使不少人丢了性命。
就是這樣一個為國家做出不少貢獻的人,卻在晚年蒙蔽雙眼,一世英名落于塵埃,好在他及時醒悟懸崖勒馬,主動檢讨自己的錯誤,是以被保下一條性命,削去全部職位賦閑在家,于1993年因病去世,享年85歲。
王宏坤上将戎馬一生,立下不少功,也犯過不少錯,一筆一劃全被刻在史籍,公公正正,是非對錯自有後人議論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