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晚,懷化市鶴城區黃岩生态旅遊區成了“歌的海洋”,2024懷化(黃岩)山歌号子創演季晚會暨“瘋狂原生态”民族搖滾音樂節在該旅遊區白馬風景區火熱開場,觀衆掌聲如潮。
7月19日晚,2024懷化(黃岩)山歌号子創演季晚會暨“瘋狂原生态”民族搖滾音樂節火熱開場。(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濤 攝)
這是自去年來,懷化的山歌與号子在黃岩第二次集結。此次除了懷化各地的山歌号子外,還迎來了被譽為“中華戰舞”的廣東潮汕英歌舞前來交流,碰撞藝術火花。
湘粵間的此類文化交流由來已久。2019年,懷化的号子曾在廣州火爆出圈,引來諸多好評。
當年,廣東廣播電視台衛視訊道推出大型原創文化音樂類節目——《勞動号子》,圍繞“奮鬥”“夢想”“力量”“青春”“愛情”“榮光”“喜悅”“希望”“團結”“幸福”十大主題,向海内外遴選60首風格各異的勞動金曲,其中有湖海山間的原生态号子、世代相傳的非遺号子,還有異域風情的跨國号子……
該節目對這些傳統的勞動号子進行全新編排,通過“時代号子手”的演繹,融合勞動場景的沉浸視聽,打造出帶有時尚烙印的奮鬥之歌,為當代勞動青年提供一份新潮歌單,也讓更多人領略号子聲中的催人奮進的力量。
王宏偉、戴王強、陳思思、薩頂頂、劉力揚等化身“時代号子手”,聯袂20多位神秘的飛行嘉賓,引領全民“找号子、唱号子、傳号子”的文化新潮流。
此次節目錄制中,沅陵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發展促進會推薦的2個懷化号子登上廣東衛視的大舞台——沅陵縣的沅水号子與辰溪縣的茶山号子,尤其是沅水号子,在廣州刮起一股文化旋風。
初入羊城,“太美太震撼”
2019年9 月 10 日晚,廣東廣播電視台,沅陵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發展促進會首席民俗文化顧問、享有“湘西号子王”美譽的省級非遺項目沅陵山歌、沅陵号子代表性傳承人向上應邀參加《勞動号子》節目錄制,當他那富有震撼力的沅水号子響起時,1600平方米的演播大廳裡掌聲雷鳴,沅水漢子的豪邁與雄壯令“老廣們”折服。
向上的号子聲中演繹出懷化的水運文化和風土人情,令人充滿遐想和向往。當晚,一些現場觀衆走到向上老師所在的沅陵老鄉方陣,開始詢問沅陵的相關情況,表示将會來沅陵實地體驗。“太美了!”廣州市民許永華找到此次活動的牽線者——沅陵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發展促進會發起人金玲,希望下次來沅陵她能當向導,進行詳細介紹。許永華是一名攝影大咖,善于用鏡頭記錄美好的山水人情。
“這真是太震撼了,我感到号子裡有無窮的力量,我也想學。”在珠三角工作多年的唐春翔直接找到向上老師拜師學藝。他說,他現在經營着一家工廠,也像行船一樣,帶領着一個團隊,“号子不僅能讓大家緩解壓力,還能把大家凝聚成一股繩。”
向上将懷化沅陵非遺帶進廣東廣播電視台演播廳一時間成為熱聞,廣為傳播。《廣州日報》《新快報》《羊城晚報》《中國新聞網》《人民日報》《南方+》等媒體競相報道。廣東廣播電視台通過國際頻道将此次新聞向全世界傳播,該台融媒體“觸電新聞”知名主播“鈴兒響叮當”金玲一一國内首個媒體人中國傳統文化(非遺) 傳播平台推出的 《沅陵人“湘西号子王”向上火了,廣東國際頻道新聞報道刷屏海外朋友圈》 一文網絡點選量截至發稿時已達 19.3 萬+,當日,“鈴兒響叮當”的網絡直播 《直擊向上老師廣東衛視大型綜藝“勞動号子”彩排》 點選量 (含回放) 高達 25.3 萬+;《湘粵兩地非遺“握手”暨沅陵山歌傳承人向上廣州非遺公開課》 直播點選量 (含回放) 達22.1萬。
向上在廣東廣播電視台表演沅水号子。
與兩名男高音歌唱家的“情緣”
視訊加載中...
錄制了10期節目之後,《勞勁号子》進入收官之際,節目組準備舉辦“緻敬之夜”,為第一季畫上一個漂亮的句号。考慮再三,導演決定讓沅水号子再次登台,并作為“開台大戲”。
“喲~~~哦~~~嚓嗬嗬~~~喲~~~喲哩嗬~~~”粗犷的号子聲在演播廳裡回蕩,向上領号,十餘個号子手打着赤膊,腳穿草鞋,如旋風般奔向舞台,時而合力拉纖,時而奮力搖橹,古老的沅水風情驚豔珠江之畔,“三千載浪裡争雄,九萬年不老鄉情!”
“我覺得我唱得還不夠有味道,但剛才從向上老師快速往台上跑的時候那個勁兒上,我一下找到了感覺。”《勞動号子》節目串講人、男高音歌唱家王宏偉對當晚的沅水号子給予高度評價。他說,文藝工作者要向民間藝術家學習,才能更接地氣,為大家唱出更多好的歌曲。
“開台大戲”之後,向上回到背景, 候場的“時代号子手”、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專門來到向上老師的化妝間。沅水邊長大的“山民”碰到了大名鼎鼎的“美聲歌王”,向上說了句“今晚發揮不太好。”而戴玉強則說,在背景聽到很不錯啊,“原生态号子嘛,要的就是這個味!”
與王宏偉、陳思思合唱完《幸福在哪裡》之後,戴玉強特意跑過來看望這夥沅水漢子。“如法!”令大夥兒意想不到的是,戴玉強竟用道地的沅陵話對他們進行了高度贊揚,意為“唱得很好”。 戴玉強十年前去沅陵參加過《心連心》節目,對沅陵的風土人情特别感興趣,他當時演唱的《你是這樣的人》深得人們的喜愛。
“是怎麼來着?我也來幾句。”随後,戴玉強坐下來與向上聊起了沅水号子,并用他那洪亮的嗓音與向上一起唱起來,“你60多歲的人了,昨天又彩排了一下午,辛苦了,讓徒弟們示範一下。”休息室裡頓時熱鬧起來,原生态的号子聲與美聲唱法交相輝映,美輪美奂。
飛出大山外,天地更寬廣
向上在暨南大學教學生唱沅水号子。
“吔~吔哩嗬~”2023年10月30日晚,珠江之畔的暨南大學校園,燈光璀璨,激情湧動,流傳于懷化沅水之上的号子聲從教室裡傳出,清脆而豪邁,響徹夜空。
當晚,一場别開生面的公開課正在這裡舉行——“新媒體+非遺進高校分享會”。非遺推薦官、資深媒體人、沅陵縣政協委員金玲擔任本次分享會的主講人,并邀請懷化市市級非遺名錄沅陵号子和湖南省省級非遺名錄沅陵山歌的代表性傳承人向上客串。
10月30日至31日,懷化的沅陵号子、山歌和民族服飾等非物質文化遺産走進廣州,受到老廣們和海内外學子的熱捧,不同的文化在珠江之畔互相交流,文明之光四射。
“非物質文化遺産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産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徐成介紹,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并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鍊而得以延續,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
自2019年來,金玲先後向廣州市文化館、廣東廣播電視台等機關推介沅陵号子、山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并在廣州市荔灣區、東莞等地開展非遺公開課,博得老廣們陣陣喝彩,一些在廣東及東南亞發展的沅陵籍人士聞訊趕來,産生強大的精神共鳴。
“非遺不能斷,不管是湖南還是廣東,非遺都是多姿多彩的,我一直在緻力做‘多彩湘粵,非遺相約’。”金玲說,大家因非遺走到一起,有義務讓更多的人了解家鄉非遺,了解中國非遺,這隻是開頭,進高校、進文化館系列活動後,還會進工廠、進社群,“讓古老的非遺潮起來。”
(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谌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