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居一隅的南宋之是以滅亡。和文人治國目光短淺有很大的關系。連其碼的唇亡齒寒,養寇自重,這些道理都不知道。再加上貪官污吏賣國賊。豈有不亡之理。我們透過曆史來看一看南宋滅亡的始末。
宋與蒙古聯合攻金
金朝連年侵宋,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國勢衰弱。與此同時,蒙古崛起。金連續受到蒙古軍的打擊,已無力招架。這樣,蒙古在1226年滅掉西夏 後,于宋紹定五年(1232)12月,遣王楫使宋,提議與宋聯合攻金,宋遣鄒伸之報聘,議定滅金後以河南土地歸宋。
宋與蒙古結盟以後,宋紹定六年(金天興二年,1233)南宋孟玫出兵攻占鄧州(今屬河南)、唐州(今唐河)等地,擊敗金将武仙于浙水。(漢水支流,今浙川)。金哀宗逃至蔡州後,八月,蒙古都元帥塔察兒使王楫至襄陽,約宋攻蔡,十月,宋将盂珙帥兵萬人,攜糧50萬石,與蒙古将塔察兒合兵圍蔡州,蒙古軍築長壘圍城。時金盡籍民丁守城,括壯健婦女穿男子衣冠,運大石防禦。金哀宗試圖突圍不果,重又守城。金天興三年(蒙古窩闊台汗六年,宋端平元年)正月,蒙古與宋聯軍急攻蔡州,蔡州城危急,金哀宗以 自己體肥不便騎馬奔逃,于正月初十日(1234年2月9日)傳位給族人、東面元帥完顔承麟是為金未帝。即位儀式剛結束,宋軍已攻入南城,金哀宗自缢焚死,蒙古與宋聯軍攻占蔡州,未帝為亂兵所殺,金亡。
南宋收複三京的失敗
蒙古和南宋合力滅金後,窩闊台汗違背将河南歸宋的諾言,隻以陳、蔡東南一隅歸宋,同時任劉福為河南道總管,南宋朝廷不得已而接受這一改變後退兵,蒙古軍主力也北歸。南宋一些官員提出乘河南空虛,出兵守黃河、據撞關(今屬陝西)、收複三京(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西京河南府,今洛陽;南京應天府,今商丘南),乘時收複中原。這種不考慮雙方實力,破壞已達成的分界新協定,企圖乘虛進占三京,迫使蒙古承認既成事實的提議,遭到不少有識之士的反對,但是宋理宗都聽不進去,一意收複三京,以建立不世功勳。
宋端平元年(蒙古窩闊台汗六年,1230六月,金亡剛剛半年,南宋也未經再與蒙古協商,即單方實行收複三京,诏知廬州全子才率淮西兵赴開封,開封蒙古将殺長官崔立降宋。權兵部尚書、荊湖制置使兼淮東制置使趙葵率淮西兵5萬經泅州到開封會師,計劃先攻洛陽、撞關。七月,宋軍先鋒抵達洛陽城下,洛陽守禦空虛,群眾登城投降,宋軍遂入城,次日,糧食已竭。蒙古将速不台急由陝州(今三門峽西)返兵洛陽,擊敗宋軍後續部隊,洛陽城中宋軍出戰,勝負相當,但因缺糧隻得退兵。趙葵、全子才所收複的州縣,大多隻是空城,無兵晌接濟,加上蒙古軍決開黃河水灌開封,宋軍多溺死,餘衆也相率棄城南還,南宋收複河南的行動終于以失敗告終。
蒙古侵宋
蒙古滅金後,以南宋為用兵的主要對象。宋端平元年十二月,蒙古遣使責間宋破壞盟約出兵河南,作為侵宋的借口。宋也是以進行了部分防禦準備。
次年正月,南宋盂珙進駐襄陽(今湖北襄樊江南部分),分屯樊城(今襄樊江北部分)、唐、鄧間,以防備蒙古軍南侵。
六月,蒙古決定侵宋,兵分三路大舉南侵。
七月,西路蒙古軍由窩闊台次子闊端統帥侵蜀。十二月,從風州今陝西風縣東)取沔州(今略陽),圍宋制置使趙彥呐于蜀北咽喉的青野原,宋利州(今四川廣元)守将曹友聞往援,擊敗蒙古軍,既而又敗蒙古軍于大安軍(今陝 甯弧),遂引兵扼守風州西南的仙人關。端平三年蒙古合兵50萬攻入漢中,宋軍退守由陝入蜀的諸山隘。同年九月,闊端大敗宋曹友聞軍于大安軍的陽平關(今漢中西南),曹友聞犧牲。蒙古兵遂長驅入蜀,一月之間,成都府、利州及潼州(今三台)府三路俱陷。西蜀所存,僅夔州)一路,以及潼川府路所屬的順慶府(今四川南充)。蒙古的西路軍曾遇至“宋軍的強烈抵抗,闊端兵進圍文州(今甘肅文縣),知州事劉
銳晝夜拒守,博戰逾月,城破後殉難,軍民死者數萬人。不久,蒙古皇子曲出死,闊端遂暫退兵。
宋嘉熙三年(蒙古窩闊台汗十一年,1239)八月,蒙古将塔海再度率兵入蜀,由蜀取道施(今湖北恩施)、黔(今四川彭水)以達湖湘,宋将盂哄分軍屯守湖廣西境各要隘,蒙古軍不能東出,又敗于已東(今屬湖北),宋軍遂收複菱州。
中路蒙古軍于宋端平三年正月南侵,遇到強烈抵抗,但襄陽宋軍降蒙。三月,蒙古軍陷随(今屬湖北)、郢(今鐘祥)兩州及荊門軍(今荊門)。八月,陷棗陽軍(今棗陽)、德安府(今安陸)。十一月,蒙古軍中路統帥闊出死于軍中。蒙古軍副帥忒木礙攻江陵(今屬湖北)時, 孟珙來救,攻破蒙古軍24砦。宋将孟珙又與蒙古軍在信陽(今屬河南)和光化軍(今湖北丹江口市)展開激戰,.三戰皆勝,遂收複樊城、襄陽。後蒙古将張柔侵宋,也無多大進展。
東路蒙古軍于宋端平二年六月,由口溫不花及察罕等率軍南 下 江淮。十一月,攻入淮西薪(今湖北靳春)、舒(今安徽潛山)、光(今河南演川)州,在攻真州(今江蘇儀征)時,被宋知州邱嶽置炮設伏所敗後北還。宋嘉熙元年十月,蒙古将口溫不花攻擊黃州(今屬湖北),被宋将盂珙所率援軍擊敗。蒙古軍轉攻安豐(今安徽霍邱西),宋将杜果竭力固守,宋池州(今安 展 池)都統制呂文德率援軍突圍入城,合力抵禦,蒙古軍才退走。次年九月,蒙古将察罕率兵号稱80萬圍廬州,新任廬州守将杜果百計固守,又用炮擊并乘勝出擊,蒙古軍又敗走。
未鏡元年(1241)11月,窩闊台病死。蒙古争奪汗位的鬥争激烈。直至 未鏡十一年(1251)初,蒙哥繼承汗位後,又不斷派軍向宋進擾。1253年,皇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進軍雲南,攻陷大理。此後,招 低 蕃,控制了西南地區,從西 方面對南宋造成了大包圍的形勢。
宋寶祐五年(1257)春,蒙哥汗下诏大舉侵宋,次年二月,自率西路蒙古軍4萬号稱10萬侵蜀,分兵三道。一趨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一趨米倉關(今四川南江北),一趨酒州(今陝西略陽)。蒙哥汗所部一路占城奪地,宋開慶元年(蒙古蒙哥汗九年,1259)正月,進攻合州(今四川合川)釣魚山(時宋合州徙治于此,山三面臨江,依山築城,守禦甚固),宋知州王堅殺蒙招降使者,堅決抵抗。二月,蒙哥汗親至釣魚城下督戰,王堅抗擊,蒙古軍連攻五月不克,傷亡很大。七月下旬,蒙哥汗因攻城受傷死于釣魚山下,蒙古軍解圍。
蒙哥汗之弟忽必烈率東路軍南侵,當年八月才渡淮,入大勝關(今湖北大悟東北),月末進至長江北岸。九月初一日,蒙古西路軍所遣使者從合州釣魚山下到達忽必烈軍營,報告蒙哥汗死訊,請忽必烈北歸以繼承汗位,忽必烈以不可無功而返,決定北歸前加緊攻宋以取得重大戰果。随後自陽邏堡(今新洲西南)渡江,三道并進,三次擊敗阻擊的宋軍後到達南岸,進圍鄂州(今武漢),宋軍堅守抗擊,蒙古軍始終未能攻下。
十一月,蒙古軍兀良合台部已由雲南入廣西,破湖南,攻至潭州(今湖南長沙)城下,也遇到宋軍的頑強抵抗。
這時蒙古宗室陰謀奪取汗位,情況緊急,忽必烈妻察必遣使于同月下旬馳至忽必烈軍中,請忽必烈立即北返以奪汗位。忽必烈随即回駐長江南岸青山礬(今武漢東北),準備渡江北返,卻揚言進軍南宋首都臨安。
時在鄂州督戰的南宋右丞相賈似道遣使向忽必烈求和,願意稱臣納貢、割讓長江以北土地。蒙古軍出發在即,忽必烈命使臣前往鄂州談判,并囑蒙古使見蒙古軍旗動即傳回随軍北歸,蒙古使在鄂州城頭與宋談判正在進行,見蒙古軍旗動立即簽訂密約後傳回。兀良合台也奉命北歸,鄂、潭兩州相繼解圍。
賈似道隐匿私訂和議,而妄稱戰勝蒙古軍,鄂州解圍,因而有“再造功”,加官晉爵。
次年(宋景定元年,1260)月初,忽必烈返抵開平(今内蒙古正藍旗東),蒙古諸大臣勸進,遂即汗位。四月,下即位诏,稱帝。并于五月首次建年号中統,遣郝經為國信使來宋告即位,并索取歲市。賈似道怕私自議和的秘密暴露,密令淮東制置使拘留蒙古使郝經等于真州。賈似道既對蒙古、宋雙方都進行欺騙,又押蒙古使郝經等不遣,也不作防守準備。宋骁将潼川安撫使劉整,以需要邊費為蜀帥俞興所阻,心益疑懼,遂于次年六月降蒙;七月,忽必烈以宋拘禁使臣郝經為背約,下诏侵宋,但忙于鎮壓内部叛亂,侵宋戰事無大進展。
南宋的滅亡
鹹淳七年十一月十五日(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蒙古國号為元,以示正統,是為元世祖。次年二月,遷都大都大興府(今北京)。
早在 鹹淳三年(蒙古至元四年,1267)十一月,劉整“奏攻宋方略,宜先從事襄陽”。如攻占襄陽浮漢入江,則宋可滅。次年七月,忽必烈命劉整協同阿術圍攻襄陽,宋将呂文德艱苦拒守。鹹淳五年十二月,呂文德病死後宋軍繼續抗擊。宋鹹淳九年(元至元十年,1273)正月,樊城在被圍4年後失陷。二月,宋襄陽守将呂文煥降元,曆時5年的襄樊保衛戰結束。
元軍占領襄陽後,次年六月決定大舉伐宋,以伯顔領河南等路行中書省,并晉升為統帥,會師于襄陽,分軍為三路侵宋。七月,度宗死,子趙懸即位,年僅4歲,是為恭帝,理宗皇後謝道清以太皇太後垂簾聽政。
宋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1275)初,元軍已順流東下,宋沿江城邑紛紛敗降。二月,宋相賈似道以戰艦2500艘、戰士7萬,抗擊元軍于丁家洲(今安徽貴池北),伯顔命左右翼騎兵夾江而進,炮聲遠震百裡,宋軍大敗,賈似道逃往揚州,江東及淮西諸郡相繼敗降。
同年十一月,伯顔分軍三路直奔南宋首都臨安,阿刺罕率西路軍從建康出廣德,東路董文炳率舟師向瞰浦(今浙江海鹽南);伯顔從中路節度諸軍,定期會于臨安。
元軍長驅直入,宋将王安節保衛常州達兩月之久,十一月中旬常州破,死者無數,鄰邑望風奔潰,遂迫臨安。次年正月初八日(1276年2月4日),伯顔進至臯亭山(今浙江杭州東北),宋遣使迎降,但還求保留宋朝。次日,勤王抗元的文天祥被宋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并奉命與伯顔交涉,文天祥因堅持不降而被元軍扣留。二月初五,南宋恭帝降。五月初,恭帝及生母全太後等被押至大都,6歲的宋恭帝被降封為流國公,元至元十九年(1282)被遷往上都(開平府,今内蒙古正藍旗東),後為僧,元至治三年(1323)死。
從1235年窩闊台汗對宋用兵至1276年伯顔入臨安,南宋恭帝降,共約40年之久。
透過曆來看南宋還是有幾個能幹的将領的,可惜無數将領奮力拼殺卻抵不過一個賈似道這種混蛋賣國求榮.孟珙,杜果,呂文德等人戰績頗不俗,可是卻沒有什麼名氣.
南宋對于蒙元經過藏地侵入大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導緻了被東西夾擊的局面。
南宋丢失四川是戰略上重大損失.像四川這種最易守難攻的地方南宋居然最先丢掉,在蒙古騎兵根本發揮不了作用
的秦嶺敗的一塌糊塗,明顯是戰略上水準太差沒有很好的布置軍力。
每當重大的曆史變革總逃不過一個勢。再牛逼的人,在牛逼的國力,在大勢面前也是很渺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