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先不為人知的詞作,清新脫俗,人與自然和諧,讀完淨化心靈

作者:每天讀宋詞

外湖的邊上長滿了美麗的蓮蓬,詩人遠遠望去略顯得有些參差不齊,頗有一些韻味。如今天空已經放晴了,大雨過後的青山顯得格外翠綠,在那湖山的掩護之下,在綠蔭的最深處有許多雪白的鷗鳥們此時正在這藍天碧水之間不斷的翺翔着,使我們看到以後感到極其的賞心悅目。在那俯仰之下的天光水色,我們隻能看到水與天際相連接配接的壯觀景象,藍天蕩漾在浩瀚的碧波當中,水更是直接向遙遠的天邊流去,非常的壯觀。遊人們在這其中可以盡情的欣賞着美麗的湖光景色,任聽自己乘坐的小船在水中緩緩的前進。在詩人看來湖水清澈見底,平靜的湖面就像一面鏡子一樣,遊人乘坐在小船之上,人影正好映在水面當中,就好像鏡子在那裡會動一樣,别是一番美麗的景象。

張先不為人知的詞作,清新脫俗,人與自然和諧,讀完淨化心靈

船上面的歌女們一起唱起了《桃葉歌》來,這溫柔的歌聲久久的回蕩在他們所處的空間當中。歌女們所穿着的杏紅色的衫子,在此時青山綠水的 映襯之下,更加凸顯了色彩的鮮明性。陽光夕陽西下的時候正好将陽光照耀在遊船的上面,為此歌女們都會拿來一片荷葉用來遮擋陽光,一直到遊船回來的時候,自己依舊能夠感受到荷葉所給我們帶來的涼意。這便是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了的詩篇内容,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好好的欣賞一下吧。

張先不為人知的詞作,清新脫俗,人與自然和諧,讀完淨化心靈

《畫堂春·外湖蓮子長參差》

宋代:張先

外湖蓮子長參差,霁山青處鷗飛。水天溶漾畫桡遲,人影鑒中移。

桃葉淺聲雙唱,杏紅深色輕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陰歸。

張先不為人知的詞作,清新脫俗,人與自然和諧,讀完淨化心靈

這首詩的作者可能我們并不是十分的熟悉,他的名字叫做張先,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曾經擔任過安陸縣的知縣,是以人們也常常稱他為"張安陸",這首詩便是詩人晚年回到江南之時,回想起自己曾經在這裡擔任過官職,随之便在夏日遊經江南湖山之時所創作的詩篇。我們可以看的出來,詩人在詩中主要描寫的便是乘船之時看到的江湖美景,時間也正好是夏日,地點也是詩人久違的江南。我們都知道在我國古代江南地區的景色美如畫,這是一個凝聚這天地靈氣的地方,素來都是各大文人墨客争相報道的地方,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首詩篇,便是詩人以江南為主要的寄托對象,對此時江南的湖光春色和人物風俗進行了很好的贊美之情。

張先不為人知的詞作,清新脫俗,人與自然和諧,讀完淨化心靈

在這首詩的上半部分當中,詩人主要描寫了湖山的美麗景色。頭一句便開門見山的為我們展示了江南的美麗景色,詩人直接便是對湖景進行描寫,這樣可以使得讀者更加直覺的感受到湖景的壯觀景象。此時的詩人正站在湖的岸邊,觀望着美麗的湖景。當外湖邊上長滿蓮蓬的時候,我們遠遠望去,眼前的蓮蓬此時高低參差不齊、錯落有緻,比起那些盛開的荷花,别有一番風味在心頭,此時也正是遊人們選擇遊覽湖光最好的時候。接下來詩人便開始對遠處景物的描寫,"青山青處鷗飛"主要描寫了此時天氣已經放晴,雨後的青山顯得十分的翠綠,而在那翠綠的山峰之間,我們隐隐約約的還可以看到幾隻自由自在飛翔的白鷗。然後詩人又開始了俯視之下景物的描寫,隻看到水邊連接配接着天邊,此時似乎清澈的湖水已經與天空融為一體。于是在醉意之下的詩人,隻得任其小船在湖水當中随意漂泊。

張先不為人知的詞作,清新脫俗,人與自然和諧,讀完淨化心靈

在這首詩的下片當中,詩人不在對固有的景色進行描寫,而是改為寫人,重點也是側重于歌女的美麗容顔,以及性靈之上的美好感覺。我們可以發現在這天地之間歌女穿着杏紅色的衣服,在這碧水藍天之間顯得格外的紮眼,"深",亦是表達詩人的印象之深,當然也是在表達對歌女的深刻印象,在我們看來詩人不對女子的容貌進行描寫,而是巧妙的對女子的着裝進行細緻入微的描寫,也正是詩人超凡脫俗的表現。此時也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幾天,是以女子便會身着輕衣,然而為了可以躲避太陽的直面問候,女子更是巧妙的運用一片荷葉進行遮擋。在小編看來荷葉雖然十分的小巧,但是卻幫助女子擋住了大部分的光芒,當他們乘船準備離去的時候,女子竟然不忍心與荷葉分離,這也是這首詩中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張先不為人知的詞作,清新脫俗,人與自然和諧,讀完淨化心靈

這首詩是一首典型的描寫詩人遊湖享樂的詩篇,表現了此時湖面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及人物的心靈之美,同時也很好的表現出了詩人清新脫俗的審美風格,更好的抒發了詩人對于大自然美麗景物的喜愛之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