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先——有情不必終老,暗香浮動恰好

作者:唐詩宋詞古詩詞
張先——有情不必終老,暗香浮動恰好

作者:西柚

北宋是一個重文的王朝,出現了許多知名的大文豪,而張先就是北宋文壇上壽命最長的大詞人,送走了四位皇帝,曆經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五朝,享年八十八歲。

自古以來,大器晚成的名人不在少數,張先恰好正是其中之一。他在不惑之年終于考上了進士,而與他為同榜進士的就是那位寫下《醉翁亭記》的歐陽修,彼時歐陽修不過二十三歲,由此可見張先的仕途開始的确實很晚。

那一年,張先時來運轉,深得主考官晏殊的賞識,也做了一些小官。雖然一生官運并未青雲直上,但仕途還算順利,不曾經曆過大風大浪。跟前半生的籍籍無名比起來,實在是好了太多。

或許是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人才濟濟,比張先優秀的人太多了。又或許是他把心思都放在了舞文弄墨上,是以政績并不突出,也算是乏善可陳吧。

張先的一生中,桃花頗多,而他本人也極為風流,一首首絕代佳詞俘獲了無數女子的芳心。

張先年輕時,曾喜歡上一個小尼姑。可這佛門中人又怎能堕入凡塵呢?被尼姑庵中的老尼姑知道後,立即斷了二人的來往,把小尼姑關入了池塘深處小島的閣樓上。

老尼姑以為這樁荒唐事到此為止了,可她還是低估了兩個年輕人相思入骨的愛情。張先每晚都劃着小船,趁着月色朦胧之際,來與小尼姑相會。人都到閣樓下了,剩下的自然也難不倒張先,小尼姑從閣樓上放下梯子,張先便順着梯子爬上去了。

花好月圓的美景之下,身側又有佳人相伴,張先即興寫了一首詞《訴衷情》:

花前月下暫相逢,苦恨阻從容。何況酒醒夢斷,花謝月朦胧。

花不盡,月無窮,兩心同。此時願作,楊柳千絲,絆惹春風。

張先——有情不必終老,暗香浮動恰好

礙于世俗的規矩,張先隻能借這寥寥數語來暫緩相思。因為等不到天亮他就得離開,而這相聚太短暫,縱使心中有千般不舍、萬般不願,終究還是無可奈何的。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沒過多久,二人深夜相聚的事情還是被發現了,這次,他們到底是逃不過生離了。臨别時張先不勝眷戀,送了小尼姑一首詞《一叢花令》: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栊。沈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張先——有情不必終老,暗香浮動恰好

這次分别之後,張先與小尼姑的緣分就徹底結束了。後來歐陽修甚是喜愛這首詞,還贈了張先一個‘桃杏嫁東風’郎中的稱号。

張先入朝為官後,日子過得更為潇灑,早就把小尼姑那束白月光忘到九霄雲外去了。他要麼是與朝中好友時常聚會喝酒,要麼就是與紅顔知己談情說愛。可他不管身處何地,總不會忘記填詞作詩,以此來直抒胸臆。

出去遊山玩水時,他作詞《宴春台慢·仙呂宮》:

麗日千門,紫煙雙阙,瓊林又報春回。殿閣風微,當時去燕還來。五侯池館頻開。探芳菲、走馬天街。重簾人語,辚辚繡軒,遠近輕雷。

雕觞霞滟,翠幕雲飛,楚腰舞柳,宮面妝梅。金猊夜暖、羅衣暗袅香煤。洞府人歸,放笙歌、燈火下樓台。蓬萊。猶有花上月,清影徘徊。

送好友外出時,他作詞《轉聲虞美人·霅上送唐彥猷》:

使君欲醉離亭酒。酒醒離愁轉有。紫禁多時虛右。苕霅留難久。

一聲歌掩雙羅袖。日落亂山春後。猶有東城煙柳。青蔭長依舊。

自古文人大多都是風流多情的,而這種風流多情在張先身上展現的更是淋漓盡緻。跟美人謝媚卿約會時,他又作詞《謝池春慢·玉仙觀道中逢謝媚卿》:

缭牆重院,時聞有、啼莺到。繡被掩餘寒,畫幕明新曉。朱檻連空闊,飛絮無多少。徑莎平,池水渺。日長風靜,花影閑相照。

塵香拂馬,逢謝女、城南道。秀豔過施粉,多媚生輕笑。鬥色鮮衣薄,碾玉雙蟬小。歡難偶,春過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調。

張先——有情不必終老,暗香浮動恰好

而在歌筵酒席之間邂逅佳人時,他寫下《更漏子·林中商》:

錦筵紅,羅幕翠。侍宴美人姝麗。十五六,解憐才。勸人深酒杯。

黛眉長,檀口小。耳畔向人輕道。柳陰曲,是兒家。門前紅杏花。

臨别時,也不忘贈送佳人一首《醉垂鞭·雙蝶繡羅裙》: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雲。

張先才華橫溢,哪怕人到暮年,也多受美人仰慕。晚年居于杭州時,常常給官妓們作詞。有一回将同為官妓的龍靓給忘了,随後就收到了龍靓的索詞詩:

天與群芳千樣葩,獨無顔色不堪誇。

牡丹芍藥人題遍,自分身如鼓子花。

眼瞧着美人都主動到這份上了,張先便回贈了一首《望江南·與龍靓·般涉調》:

青樓宴,靓女薦瑤杯。一曲白雲江月滿,際天拖練夜潮來。人物誤瑤台。

醺醺酒,拂拂上雙腮。媚臉已非朱淡粉,香紅全勝雪籠梅。标格外塵埃。

對于張先而言,暮年與官妓往來還稱不上風流,畢竟他這一生的風流韻事有很多,這隻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古人常說:癡情女子負心漢。這句話放在張先身上倒是挺貼切,因為從那些女子的角度來看,張先确實是負心漢。那麼多的紅顔知己,張先對她們都有情,可偏偏這份情隻夠暗香浮動,離白首偕老還差了十萬八千裡。

可愛情總會在不經意間降臨,老年娶妾正是真愛的寫照。張先八十歲高齡的時候,遇到了此生摯愛——一位十八歲的姑娘。這放在當時也是一樁奇聞啊,畢竟年齡差這麼大。可這回張先約莫是動了真心,竟然力排衆議的娶了這位姑娘。

人生最得意的事情,當然要算上成婚了,于是張先詩興大發,遂作詞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顔我白發。

與卿颠倒本同庚,隻隔中間一花甲。

張先——有情不必終老,暗香浮動恰好

為了恭賀好友大喜,蘇轼也即興附上了一首詩: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張先一生共有十個兒子,兩個女兒。在人生最後的八年裡,小妾為他生育了兩男兩女。年齡最大的兒子跟年齡最小的女兒,生生差了六十歲。

後來張先去世了,小妾悲痛欲絕,沒過幾年也郁郁而終。由此可見,這段老少戀,二人都是動了真情的吧!

張先在詩詞上的造詣很高,将婉約派的風格發揮到了極緻,對後世産生了極大的影響。他筆下的詩詞沉郁傷感、婉轉動人,多得當時文人所欣賞。

寫下“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時,曾有人稱他為“張三中”。可張先覺得叫“張三影”更為妥當,因為他曾寫出“‘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柔柳搖搖,堕輕絮無影’”的得意之作,而這三句詩中恰好都有個“影”字。

張先多才多藝,在繪畫上的成就也十分了得。他晚年時曾畫《十詠圖》來記錄自己父親所創作的十首詩,而這《十詠圖》正是一幅生動的曆史畫卷,對後人研究宋代的文化曆史有着珍貴的價值。

張先——有情不必終老,暗香浮動恰好

《十詠圖》

張先這一生,安享了富貴,過的是令人豔羨的神仙日子。他在詩酒唱和中找到了自我,為宋詞的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細細想來,也唯有張先,才能把功名利祿看的如此之淡。在太平盛世的背後,一心一意的創作,是以才成就了自己别樣的風格。

作者:西柚(一直都喜歡詩詞文化,願将一切情思都付諸筆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