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帕出土的兩枚虞舜印章之比較
作者:亞布

圖0007 帝.虞舜印
圖0071虞舜.虞舜
哈拉帕印章文字破譯結果的神奇之處,在于它忽然喚起了塵封了幾千年的記憶。那些上古傳說的名字,竟然以一種全新的文字,赫然屹立于哈拉帕印章之上。這些人物被寫在《山海經》、《古本竹書紀年》、《尚書》、《史記》和中國古代文獻中,這些人物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他們既親切又遙遠,既模糊又清晰,幾千年不曾退去,仿佛就一直就在我們身邊。
僅僅破譯了70枚哈拉帕印章,就出現夏朝以前有史記載的6位帝王。這些帝王按時間順序排列,分别是:高辛氏帝喾、帝摯、丹朱、虞舜、大禹、伯子杼,都是黃帝時期以後的帝王。這一階段曆史時期,又與哈拉帕文明遺址的碳14鑒定結果驚人一緻。面對着哈拉帕印章文字,面對着《山海經》,面對着古代文獻的記載,我們再也沒有理由拒絕夏朝存在的事實。
根據《古本竹書紀年》記載:黃帝以後到夏朝, 一世姬姓軒轅黃帝 ;二世姬姓乾荒;三世任姓少昊摯;四世任姓颛顼;五世姬姓高辛氏帝喾;六世姬姓帝摯;七世姚姓帝堯;八世姚姓帝舜。舜傳禹,改姒姓為夏後氏,禹傳啟建立夏朝。也就是說黃帝到夏啟共有10位真正的帝王。他們是軒轅、乾荒、少昊摯、颛顼、高辛氏帝喾、帝摯、帝堯,帝舜、帝禹、夏後啟。再加上被貶的廢帝丹朱,和夏朝的其他15位帝王,共有26位帝王。我僅破譯了70枚印章,就發現了從黃帝到夏朝的26位帝王中的6枚印章,而這6個人物都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他們是:高辛氏帝喾、帝摯、丹朱、虞舜、大禹、伯子杼。這其中:70枚印章中還不排除破譯錯誤,或切讀錯誤沒能真正破譯的。
哈拉帕印章共出土2500多枚.我破譯的70枚印章所占的比例是3%。而破譯的6枚帝王玺卻要占這70枚印章比例的9%。這個比例很大。為什麼帝王玺破譯的比例,要比其他爵位章的比例大?我認為有兩點促成:一是帝王玺要比普通印章儲存的完好;二是帝王事迹有明确的曆史文獻記載,可以作為破譯的支撐。下面我就把已經破譯了的兩枚帝虞舜玺給讀者講解一下,以便讀者徹底相信:我破譯哈拉帕印章文字不是無稽之談。
看以上兩幅圖檔,對照我編著的哈拉帕《印章文字單字破譯表》,查得:圖0007印章文字表音:帝帝.魚水玺。印章文字切音破譯:帝.虞舜印。
對照我編著的哈拉帕《印章文字單字破譯表》,查得:圖0071印章文字表音:虞水.魚水。印章文字切音破譯:虞舜.虞舜。
在這裡我解釋一下“魚和”“水”兩個字:
1、魚:印章圖碼0007、0071,印章字碼0024。
魚:印章文字、水書、甲骨文、金文都是象形字,像魚形。
《山海經.海外北經》載:“漢水出[魚付]魚之山。帝颛顼葬于陽,九嫔葬于陰,四蛇衛之”。文中的“[魚付]魚”,在《山海經》裡有多種寫法,如附禺、務隅、扶餘等。這說明魚、禺、隅、餘,都讀魚。
《古本竹書紀年》夏史記載:“帝杼。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杼或作帝宇,一曰伯杼。杼,能帥禹者也,故夏後氏報焉”。這又說明:“杼、宇、禹”同音。而禺、禹在甲骨文裡又是同型字。這說明:“魚、禺、餘、隅、餘、杼、宇、禹”都讀魚音。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人反臂,名曰天虞”。《山海經.海外東經》:“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那麼,這裡面的“天虞”和“天吳”是不是同一個官職?“虞”和“吳”是不是同一個字?帝舜的時候,曾封伯益為虞官,專管草木鳥獸之事。同時帝舜就出生在有虞氏。先秦以前吳、虞通用。《左傳》僖公五年的“虞仲”,被《吳越春秋》引為“吳仲”。可見上古吳、虞是一個字。
再請看印章字碼0066“吳”字的金文寫法,左下角有一魚形,按照古代漢字的拼讀習慣,這個魚形就是聲部,故“虞”讀作魚。吳、虞是一個字,“吳”也讀魚。
綜上所述:上古的魚、禺、餘、隅、餘、杼、宇、禹、虞、吳都讀做魚。
那麼我們就可以反過來想:現代漢字的魚、禺、餘、隅、餘、杼、宇、禹、虞、吳,都可以用印章文字裡的“魚”字代替。讀:魚。
2、水:印章圖碼0007、0071,印章字碼0037。
水:印章文字、水書、甲骨文、金文均是象形字,形似流水。
上古“水”字“順”音。《釋名》:“水,準也。”。可見上古“水”和“準”連用。“水準”切音為:舜或順。水(shuǐ)的韻母ui,上古讀un。如《詩·周頌·維天之命》:“駿惠我文王 ,曾孫笃之”。這裡的“惠(huì)”訓為“順(shùn)”,韻母ui,讀un。
在《古本竹書紀年》裡面關于帝舜的記載非常詳盡。“帝舜有虞氏。母曰握登,見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目重瞳子,故名重華。龍顔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舜父母憎舜,使其塗廪,自下焚之,舜服鳥工衣服飛去。又使浚井,自上填之以石,舜服龍工衣自傍而出。耕于曆,夢眉長與發等,遂登庸。元年己未,帝即位,居冀”。
在《山海經.》也有多處記載虞舜的。如《山海經.大荒南經》:“有臷民之國。帝舜生無淫,降臷處,是謂巫臷民。巫臷民盼姓,食穀,不績不以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鳥,鸾鳥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群爰處。百谷所聚”。這兩枚印章上虞舜的坐姿,與我編著的哈拉帕印章破譯結果表裡面圖0003、圖0004大禹的坐姿一緻。可見哈拉帕印章上凡是采取這種坐姿的,一定是古代帝王。
圖0071這枚虞舜的印章尤為珍貴,因為它上面有類似雙國文字,就是有兩種不同的字型輸寫了“虞舜”二字,上面為一個合體字,中間一個“虞”字或“吳”字,四周為四個水滴,讀作:虞水,切讀為:虞舜。印章下面為一個“魚”字和一個“水”字,讀作:魚水,切讀為:虞舜。盡管字型不一樣,但切讀出來的結果是一緻的。特别是上面的合體字形式,在甲骨文裡面十分常見,這也可以作為:哈拉帕印章文字向甲骨文轉變的直接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