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中,3.9 億次與「疫情」相關的内容在小紅書被閱讀,402 萬次與「抗衰」相關的筆記被搜尋,平均每天有 1 萬多人在搜尋「失眠」相關的詞條……
不論是網絡上的資料,還是我們切身的感覺,似乎都在傳達一個資訊——我們的心理世界,正在遭遇某種慌亂的危機。
正如視訊中,許知遠收到的來信所說,我們如何在人山人海中找回迷失掉的自我,建立自己清晰的秩序和節奏,是他的困惑,更是我們所有人每日面對的拷問。
那麼,你有慌的時候嗎?又是為何而慌呢?
面對無處不在的壓力與慌亂,單向空間與小紅書一起,聯合發起「不慌信箱」系列活動,與你共同找尋不慌之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3">「慌」</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4">是你我逃不掉的</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5">時代關鍵詞</h1>
我們生活在一個内心慌亂的時代。
「這個時代最響亮的口号,是“做你自己”」
但是,我們真的知道自己是誰嗎?
消費狂歡裡,用每一筆付款定義自己;社交媒體上,用每一條動态來表達“我是誰”;馬不停蹄的工作中,用資料衡量“我的能力”……自我,好像總是在與他人的比較中才能确立。
最漂亮的面孔、最炫目的生活方式、最成功的事業……一旦評判的标準開始存在,便總有人先交卷。
面對或遠或近的同侪壓力,還在奮筆疾書的你,終究無法無動于衷。
一場疫情,更加劇了時代的慌亂情緒。
回老家、去旅行、換工作,原本那些在我們看來理所應當的事,在日益增長的風險當中,都變得困難重重。個體在此之中,顯得更加渺小和無力。
當變動不居成為生活常态,擁有「不慌」的心境,便更加難能可貴。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5">「不慌之徑」</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6">究竟在哪裡?</h1>
身為“作家、創業者,或許還是一個網紅”,許知遠坦承:這分裂的身份,也常令他陷入慌亂,迷惑于自己正在追逐什麼。與很多人一樣,他也會通過忙碌來回避内在的追問。
他發現遺忘自我,可以擺脫慌張,哪怕是片刻的,而了解他人、了解另一個時代,可能是遺忘自我最好的方式。
當然,這隻是許知遠擺脫慌張的方式,它并非适用所有人,而且也許我們永遠無法擺脫慌張。表面平靜下,是暗流湧動,不安、掙紮、沖突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抵達不慌的路徑曲折,或許也并無終點,但尋找的過程卻富有誘惑。
10.21-10.28,單向空間将和小紅書一起,聯合釋出《不慌信箱》活動。
在《不慌信箱》系列短片中,許知遠将與唱作人、導演陳婧霏, Bottle Dream 創始人、鐵牛村候鳥村民阿菜,中央美術學院研究所學生、小紅書創作者張煜東一起,穿過生活的層層迷霧,探尋不慌之路。
除了線上活動外,我們還與全國 20 家書店一起,發起了「不慌信箱」線下投遞活動。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參與「不慌信箱」互動:
(1) 評論區留言,寫下自己最近的“慌張一刻”,以及背後的故事;
(2) 上小紅書,帶 #我要提問許知遠 話題詞,寫下自己的慌張故事,或者帶 #我的不慌攻略 話題詞,與大家分享你的“不慌絕招”,比如記錄“不慌書單/歌單”、書寫“不慌日記”等等;
(3)将自己的故事或問題投遞至線下指定書店的「不慌信箱」裝置中。(指定書店名單見文章底部)
特别要指出的是,10 月 21 日起,「不慌之島」主題展将在單向空間杭州店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特别展出。
10 月 28 日,許知遠還将與《不慌信箱》系列短片的 3 位嘉賓一起,圍繞大家的種種難題,在「不慌之島」進行沙龍對談。
當然,十三邀小酒館(杭州店)也不忘用一杯「不慌」精釀,用酒精緩解你此刻的疲憊與不安。
慌慌張張,匆匆忙忙,生活本可以不是這樣。
生活叢林中,讓我們一起解鎖「不慌」,釋放内心的慌亂,撥開疲累的日常,校正内心的指南針。
撰文:yaoayao
編輯:蘇蘇、劉晉鋒
- 今日話題 -
你什麼時刻會感到慌亂?
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
感謝以上書店對「不慌信箱」活動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