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五朝元老李東陽:秦南陽郡即今鄧州,而襄陽(隆中)實在其界故

作者:熱心星球vD

漢史稱侯躬耕于南陽,又曰寓居襄陽隆中,蓋秦南陽郡即今鄧州,而襄陽(隆中)實在其界故——李東陽《重修諸葛武侯祠記》(今存于宛城武侯祠)

明代傳奇宰相李東陽曆景泰、天順、成化、弘治、正德五朝,為官五十載,以内閣首輔柄國十八載,官至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等,一生為官清節不渝,而稱道于世。

明五朝元老李東陽:秦南陽郡即今鄧州,而襄陽(隆中)實在其界故

自幼為神童

李東陽自幼就有神童之名,4歲時随父親在京城時就會寫徑尺大字。因為才名,分别在四歲、六歲、八歲時,先後被景泰帝召見過三次。一次景泰帝召見,當時四歲的李東陽因為腿短小,邁不過門檻,景泰帝見了,便說了一句“神童腳短”。李東陽随即來一句“天子門高”。景泰帝聽了很高興,便把他抱在膝蓋上坐着,這時他父親還在一旁站着,皇帝便又說道“子坐父立,禮乎?”李東陽回答“嫂溺叔援,權也。”還有一次,李東陽和另一位神童程敏政一起面見景泰帝。當時景泰帝正在吃螃蟹,便說道“螃蟹渾身甲胄”。程敏政答到“鳳凰遍體文章”。李東陽答道“蜘蛛滿腹經綸”。皇帝覺得李東陽有宰相之才。

明五朝元老李東陽:秦南陽郡即今鄧州,而襄陽(隆中)實在其界故

以文章領袖缙紳

李東陽“天資英邁,讀書一目數十行下,辄成誦不忘。少入翰林,即負文學重名。”但是李東陽很謙遜“然恒持謙沖,未嘗以才智先人。”

  李東陽主持文壇數十年,其為詩文典雅工麗,為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著有《懷麓堂稿》、《懷麓堂詩話》、《燕對錄》等。

李東陽長于篆、隸、楷、行、草書。他是明初台閣體書法向明中期吳門書法過渡期間的書法家。他的楷書師法顔真卿,法度謹嚴,風格清潤潇灑,得其精髓而又自成一家,開吳門書法的先聲。他的草書有書法大家評價曰:“長沙公大草,中古絕技也!玲珑飛動,不可按抑,而純雅之色,如精金美玉,毫無怒張蹈厲之癌,蓋天資清澈,全不帶渣滓以出。”

李東陽秉政以後,雖然貴為内閣大學士,但他平易近人廣交朋友“李文正當國時,每日朝罷,則門生群集其家,皆海内名流。其座上常滿,殆無虛日談文論藝,絕口不及勢力。”

明五朝元老李東陽:秦南陽郡即今鄧州,而襄陽(隆中)實在其界故

史學功績

弘治十六年,李東陽上言請求編寫《曆代通鑒纂要》,并于正德二年修成。此書始于三皇,終于元末,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每朝之後,皆有史論。該書是一部品質很高的普及性史書,表達了李東陽的曆史觀和政治态度,展現了針砭時弊,譴責宦官幹政和以史事諷谏皇帝的撰著宗旨。

弘治十七年,李東陽首倡修撰《阙裡志》,并親定凡例和作序,由陳鎬等修成。該書主要記述了禮樂、世家、祀典、科貢、古迹、孔子生平、賢儒列傳、曆代诰敕、禦制祭文、曆代碑記、藝文志、墓志等,是一部較為完整的孔氏家族史。

正德四年(1509年),李東陽領銜修成《明孝宗實錄》。該書所載錄的诏令數量衆多,類型多樣,内容豐富,包括诏,制,敕,冊文,谕,令等。尤其收錄了大量敕谕,其中标有“故敕”者有31道,标明“故谕”者39道,其他敕谕20道,反映了弘治年間國家整饬兵備,治理水道,撫治安民等各方面措施.其史料價值很高,是目前可見研究弘治朝曆史最重要的诏令類資料。

明五朝元老李東陽:秦南陽郡即今鄧州,而襄陽(隆中)實在其界故

據史而論卧龍崗真相

弘治八年,因南陽卧龍崗武侯祠年久失修,頽圮過半。河南右參政顧君福重修武侯祠。時剛剛入閣拜相的禮部右侍郎李東陽,因仰慕武侯,親自為武侯祠作《重修諸葛武侯祠記》。

李東陽在文中依據史實謹慎地寫下:“漢史稱侯躬耕于南陽,又曰寓居襄陽隆中,蓋秦南陽郡即今鄧州,而襄陽(隆中)實在其界故。”

該祠記永遠記刻在南陽卧龍崗武侯祠的明代碑刻中,永遠記錄着南陽卧龍崗的真相。

明五朝元老李東陽:秦南陽郡即今鄧州,而襄陽(隆中)實在其界故

明史評價:“自明興以來,宰臣以文章領袖缙紳者,楊士奇後,東陽而已。”#曆史冷知識##曆史真相官##曆史##襄陽頭條##南陽頭條#

明五朝元老李東陽:秦南陽郡即今鄧州,而襄陽(隆中)實在其界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