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跨周期調節開始進入下半場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廖 丹

“追求高品質發展是了解目前宏觀調控的重要邏輯出發點”,在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面前,管濤的觀察向來撥雲見日,一語中的。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跨周期調節開始進入下半場

每日經濟新聞圖

10月22日,在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1中國金融發展論壇上,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發表主旨演講,指出從追求高品質發展這個出發點來看,我們宏觀政策強調的是改革重于刺激。“僅僅從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均衡角度來了解跨周期調節,我覺得是不準确的。”他說。

管濤在演講中提出多個重要觀點,他指出,目前跨周期調節上半場任務基本完成,已開始進入了下半場,前後有明顯差別。

跨周期調節進入下半場

管濤在題為“跨周期調節下穩增長的政策選擇”演講中,回顧了跨周期調節的曆史。去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這一概念,時隔一年,今年7月30号重提跨周期調節,要求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

管濤認為,對于“跨周期調節”這個新提法,若僅從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均衡角度來了解,是不準确的。他提醒,一定要清楚,跨周期不是對逆周期的替代,而是一個補充,并非以後沒有逆周期調控了。跨周期調節是宏觀調控的重要理論創新,但不能把跨周期泛化,不是所有宏觀政策都是周期性的。

為什麼現在宏觀政策提跨周期而不提逆周期?管濤的答案是,逆周期不是說以後沒有了,隻是現在不提,要認識到追求高品質發展是了解目前宏觀調控的重要邏輯出發點。從追求高品質的出發點來看,我們宏觀政策強調的是改革重于刺激。

管濤進一步提出,目前跨周期調節已進入下半場,下半場和上半場的一個明顯差別就是,穩增長的壓力重新浮現。要實作年初提出來的6%以上的增長目标并不難,但最關鍵的問題是,怎樣做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經濟的統籌考慮,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這是我們面臨的大挑戰。

我們經濟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目前看經濟發展,除了看經濟增速,還需一些輔助名額。一個不牢固的方面是外需。在管濤看來,外需給了我們很多驚喜,本以為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長是去年基數原因,下半年速度會下降,但七月份“假摔”後八九月份繼續反彈,貿易順差擴大。

用足用好現有政策

管濤認為,在跨周期調節背景下,追求高品質發展是目前宏觀政策的一個重要邏輯出發點,穩增長顯然是要打好組合拳,而不是我們傳統的強刺激。

近期,無論中央還是央行提到較多的是,要堅持宏觀政策的自主性,這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而美聯儲在考慮啟動縮減購債規模,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年内已多次發出預警,提醒市場防止出現縮減帶來的恐慌。管濤分析,對于中國,這個問題應該不太突出。

管濤認為,正常的貨币政策同樣如此,為我們應對未來各種不确定性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空間,從這個方面看,我們比其他央行的貨币政策操作餘地更大。最近,央行相關負責人也一再表态,美聯儲貨币政策轉向對中國影響可控。

管濤緊接着提醒,我們也要考慮到,貨币政策不是萬能的,有其自身邊界,比如三季度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其中有疫情原因,有汛情原因,還有供給側的沖擊。

在演講最後部分,管濤總結,目前提跨周期調節而不提逆周期調節,向市場釋放了幾個信号,一是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不會急于退出,因為我們經濟恢複尚未完成;二是要用足用好現有政策,打好組合拳。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