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近冬奧|賽道制冰獲高度評價 冬奧雪車雪橇場館完成國際賽首秀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張骁、馬邦傑、李春宇)随着最後一輛女子四人雪車疾馳沖線,“相約北京”2021/2022雪車和鋼架雪車計時賽26日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收官。比賽期間,國外運動員高度評價賽道制冰工作,讓每天保持20個小時工作強度的制冰團隊深受鼓舞。

走近冬奧|賽道制冰獲高度評價 冬奧雪車雪橇場館完成國際賽首秀

德國選手安·萬尼休伊斯和凱莉·範·佩特海姆在女子雙人雪車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場館後勤副主任李長洲在視訊連線時告訴記者,雪車雪橇賽道冰面品質非常關鍵,不僅影響競賽公平和競技成績,還關乎運動員高速滑行時的人身安全。

“與室内冰上場館平面制冰不同,雪車雪橇賽道如‘遊龍’般蜿蜒,冰面高低不平、角度各異,制冰師甚至要在立面牆上制冰。冰面既要平整滑順,又要硬度适中。由于冰面處于‘半戶外’條件下,空氣濕度較高,制冰師要快速除霜保障滑行時速。”李長洲說,塵土落在冰面也不能随便打掃,必須用高壓水槍仔細沖洗。

走近冬奧|賽道制冰獲高度評價 冬奧雪車雪橇場館完成國際賽首秀

瑞士選手西蒙·弗裡德、阿德裡安·費斯勒、多米尼克·帕斯卡爾·施拉皮弗、安德烈亞斯·哈斯在男子四人雪車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本次計時賽曆時兩天,共有240名國外運動員參賽,決出雪車和鋼架雪車項目6個小項的冠軍,滑行非常密集,賽程銜接緊張。由于高頻次滑行容易損傷冰面,一旦塔台播報“滑行結束”,制冰師要分秒必争,進入賽道進行養護。

李長洲表示,目前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制冰師團隊由16名國際制冰師、20名中國制冰師組成。國際制冰師水準一流;中國制冰師精挑細選,要求身體素質過硬、單兵工作能力強、善于觀察應變,最關鍵的是責任心要強。

“目前,中外制冰師配合得非常好,關系像家人般親密。這幾年,中國制冰師職業‘從無到有’,團隊成員在短時間内經受高強度磨煉,工作水準已非常接近國際制冰師,一些關鍵點位的工作水準也不遜色。”李長洲說。

走近冬奧|賽道制冰獲高度評價 冬奧雪車雪橇場館完成國際賽首秀

德國隊選手弗朗西斯科弗裡德裡希、托爾斯滕馬吉、康迪·鮑爾、亞曆山大許勒爾在四人雪車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賀長山 攝

德國名将蒂娜·赫爾曼多次獲得女子鋼架雪車世錦賽冠軍和世界杯分站賽冠軍,滑行經驗豐富。在獲得本次計時賽女子鋼架雪車項目冠軍後,她說:“延慶這條雪車雪橇賽道非常順滑,既能滑出速度,也非常安全。賽道還很有挑戰性,好在我順利通過了5号、6号、9号彎道。”德國名将亞曆山大·加斯納、勞·諾爾廷等冠軍選手則認為,賽道很漂亮,會激發運動狀态,場館的中國朋友非常友好。

上海寶冶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營運主管孫悅告訴記者,聽到這些褒獎,制冰師們深受鼓舞。從10月5日國際訓練周啟動,到10月26日計時賽結束,制冰團隊以輪班方式保持每天20小時的工作強度。無論運動員滑行結束多晚,制冰團隊都要再工作兩個小時,完成賽道養護才回去休息。“過程雖然辛苦,但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走近冬奧|賽道制冰獲高度評價 冬奧雪車雪橇場館完成國際賽首秀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觀衆看台。新華社記者 賀長山 攝

26日恰逢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100天。在完成北京冬奧會雪車和鋼架雪車項目測試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将于下月迎接雪橇項目測試。李長洲表示,制冰團隊信心滿滿、底氣十足,将以更優狀态迎接北京冬奧會最終檢驗。

編輯:丁文娴、吳博文、王浩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