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所有開國将帥,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身經百戰,立功無數。但是,在所有的開國将帥中,有一位開國上将最特殊。脾氣來了,他敢和毛主席“叫闆”,遇到不滿之事,他敢在中央會議上“反駁”。
毛主席曾對這位開國上将稱贊道:“作戰勇猛,性格剛烈,對黨忠誠,具有大刀那種勇往直前的精神”

毛主席
而鄧小平同志曾這樣評價他:“60年戎馬生涯中,他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曆、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這位最特殊的開國上将正是許世友将軍。
葉劍英
今天博哥就帶各位一起了解許世友上将和聶鳳智中将之間熱血沸騰的革命故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經過血與火考驗的感情,血肉相連的生死之交</h1>
我軍很多将領都是出了名的暴脾氣,比如彭德懷元帥、王樹聲大将以及王近山中将等等,可要說最出名的一位,那還要數許世友上将。
許世友将軍一發脾氣,幾乎所有人都躲得遠遠的,但是有一個人,他不僅敢跟許世友開玩笑,甚至還敢跟許世友“叫闆”,而且許世友還從不生他的氣,這個人就是聶鳳智中将。而許世友和聶鳳智的故事起源,還要從膠東抗戰說起。
聶鳳智
許世友和聶鳳智參加革命的時間都非常早,他們都經曆了紅軍長征、抗日戰争以及解放戰争,都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貢獻。
早在紅軍時期,許世友和聶鳳智就曾并肩戰鬥過,可由于分屬不同的隊伍,是以兩人并不相識,後來在“抗大”學習期間,兩人雖有了幾面之緣,但交情并不深,直到膠東抗戰,兩人才從不斷地合作中開始建立深厚的友誼。
在膠東進行抗日作戰期間,許世友任軍區司令,而聶鳳智任威海軍分區司令,兩人雖是直屬上下級關系,但是在一次次的作戰合作中,兩人對彼此的欣賞以及敬佩之情卻與日俱增。隻要是遇到大規模的戰鬥,許世友必定會将主攻的任務交給聶鳳智所部負責,而聶鳳智每一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也正是一次次默契的合作,讓許世友對聶鳳智越來越欣賞,為了能夠将聶鳳智留在自己身邊,許世友竟不惜公然“欺上瞞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而此時的蔣介石為了獨吞抗日成果,開始秘密地向全國各地部署兵力。在這種艱難處境之下,中共中央決定未雨綢缪,很快毛主席就做出了奪取東北的重要訓示。
1945年9月,中央軍委指令山東軍區抽調4個師的兵力進入東北,而時任膠東軍區第5師師長的聶鳳智則被軍委點名率部進駐東北。接到指令之後,聶鳳智立即開始準備,可就在他準備率部出發時,許世友卻突然訓示:聶鳳智不必去東北,繼續留在膠東戰場。
突如其來的指令讓聶鳳智疑惑不已,一般來說,中央軍委的指令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做出來的,是以每次指令下達之後很少會進行更改,盡管有困惑,可聶鳳智依然堅定地服從了指令,可直到很久之後,聶鳳智才知道,原來是許世友的一封“假”電報讓中央軍委更改了指令。
當許世友得知軍委要把聶鳳智調到東北時,他立即給軍委發送了一封電報:
聶鳳智剛剛得了急性肺結核,傳染性非常強,不适合長途跋涉,請組織同意讓他暫時留在山東,另派一位幹部前去東北。
對于許世友的緻電,中央軍委隻得複電同意,可組織不知道的是,此時的聶鳳智身體很好,什麼病都沒有,這隻不過是許世友使的一出“掉包計”。
許世友
這是許世友參加革命以來第一次“欺上瞞下”,也是唯一一次,而他這樣做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将聶鳳智留在自己身邊。
1946年9月,解放戰争剛剛打響,膠東軍區駐守的靈山被國民黨軍隊攻占,為了盡快奪回這一戰略要地,許世友決定派大将反擊靈山,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就在這一千鈞一發的時刻,他的“大将”聶鳳智卻剛做完闌尾炎手術,正躺在野戰醫院裡無法活動。
許世友向聶鳳智的作戰參謀問道:“你們聶師長的闌尾炎手術開過刀了嗎?”作戰參謀回答:“已經開過了,但是醫生不讓活動。”
本以為許世友會就此作罷,可沒想到他卻說:“讓醫生把繃帶給他纏緊,用擔架把他擡到戰場上,等仗打完了再把他擡回去!”
一上戰場,聶鳳智整個人都精神煥發,完全不像是剛剛做過手術的人,在他的指揮之下,我軍隻用了5個小時就徹底奪回了靈山。戰鬥結束後,許世友趕緊命人把聶鳳智再擡回醫院,可聶鳳智卻笑着說道:“上一回戰場,比住三個月還強。”
聶鳳智的夫人在評價許世友和聶鳳智的交情時說道:“自打到了山東開始,老聶就一直都是許司令的部下,他們二人在戰場上經受過無數次生死考驗,應該算是勝似兄弟的莫逆之交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5">司令是我“保镖”,也是我最信任的人</h1>
新中國成立之後,聶鳳智在很長一段時間内一直都是跟随着許世友的腳步,聶鳳智對許世友也一直是尊敬有加。
上世紀80年代,許世友離休之後本可以在北京頤養天年,可為了友善照顧他,聶鳳智硬是直接将許世友接到了南京居住。在此期間,聶鳳智隻要一有空閑就會到許世友的住所,陪他聊聊天、下下棋。
聶鳳智(左一)和許世友
後來,在一次聊天時許世友無意間提了一句想要寫個回憶錄,沒想到幾天後聶鳳智就給他籌建了寫作人員隊伍,後續安排協作計劃以及解決寫作方式等問題,全都是聶鳳智親自負責的。
在回憶錄初稿完成之後,聶鳳智成了第一個讀者,他看完之後還提出了很多詳細的修改意見,畢竟對于許世友的戰鬥生涯,聶鳳智是除了許世友本人外最清楚的人。
《許世友回憶錄》從寫稿、審稿再到最後的定稿,許世友除了口述之外,隻是在最終稿的首頁上簽了一個“許”字,其他的所有細節,全都是聶鳳智搞定的。
許世友回憶錄
随着許世友年紀越來越大,他的行動自由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可即便如此,許世友依然經常提出去狩獵的要求,他表示:“狩獵能夠減緩我身體的病痛。”
剛開始家人們還會偶爾陪着許世友去狩獵,可後來,家人們出于對許世友身體的考慮,都不太願意陪他去,是以到最後,許世友隻能經常邀請聶鳳智和他一起去。
當時的聶鳳智也已經多病纏身,不僅有肺氣腫,還有高血壓等問題,可即便如此,對于許世友的要求,聶鳳智依然是有求必應。
許世友和聶鳳智之間的革命情誼不隻是展現在平時,甚至在許世友去世之後,聶鳳智對這位老上司、老戰友表現出的情感照樣令人潸然淚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6">照此辦理,下不為例</h1>
一直以來,許世友将軍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都非常有信心,他經常對身邊的秘書和警衛表示:“我現在頭腦清楚,腿腳靈活,别看我打了這麼多仗,受了那麼多傷,恐怕等你們到了我這個歲數,身體還不如我呢!”可許世友将軍不知道的是,他身體裡不知何時開始長出了一個“定時炸彈”。
1985年初,許世友将軍經常會感到腹痛,剛開始他都是忍一忍就過去了,可等到3月份,腹痛的頻率越來越高,而且疼痛程度也越來越強,無奈之下,許世友将軍隻得到醫院進行檢查,很快,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出來了。
1985年5月左右,一份紅頭檔案被送到了聶鳳智的面前,這是許世友的體檢報告,聶鳳智盯着這份報告看了很久很久,能夠明顯看到他的眼眶裡有淚水在打轉。隻見這份報告上寫着無比刺眼的四個大字:肝癌晚期。
确認了體檢報告沒有錯誤之後,聶鳳智立即下達指令:所有人不得向許世友将軍公開他的檢查結果。幾天之後,聶鳳智特意帶着夫人去探望了許世友将軍,在聊天過程中,聶鳳智夫婦二人一直在努力地壓抑着内心的悲傷,在許世友問到自己的體檢結果時,聶鳳智輕描淡寫地說道:“您隻是肝上有點小毛病,可能是肝硬化,沒有大礙。”
身經百戰的許世友将軍終究還是敗給了病魔,1985年10月22日在南京病逝。而許世友将軍的所有後事,也全都是由聶鳳智将軍操辦的,可殊不知,此時的聶鳳智将軍也已經年近古稀了,但對于自己老上司和老戰友的喪事,聶鳳智覺得交給任何人他都不放心,他希望能夠親自送自己的好兄弟最後一程,而許世友的葬禮更是鄧小平“特批”的土葬。
自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國家就一直倡導火葬,而且當年毛主席、周總理等人都在火葬同意書上帶頭簽了字,而當年許世友則提出自己去世後要土葬,希望能跟自己的母親葬在一起,以盡自己的孝心,對于許世友的要求,毛主席也表示非常了解。
在許世友去世之後,聶鳳智親自将許世友要求土葬的報告送到北京,可是報告在衆多中央上司那傳閱了一圈之後,所有人都不敢做決定,最終這份報告被遞交到了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手中。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鄧小平在報告上寫下了8個大字:
照此辦理,下不為例。
10月26日一早,時任中顧委副主任的王震便到許世友家中傳達了鄧小平的訓示,在講話的最後,王震還強調道:“鄧小平同志簽字的這份特殊通行證,乃是特殊中的特殊,僅此一份。”聽完這句話,一旁的聶鳳智終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鄧小平
許世友和聶鳳智其實隻不過是我國無數革命前輩的一個縮影,那個年代,我們的革命英雄們在戰火中結識,在生死間建立友誼,也正是因為他們的互相信任,我們的軍隊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也正是無數先輩的無私付出,才為我們換來了一個如此朝氣蓬勃的國家,他們不隻是我們的英雄,更是整個國家最寶貴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