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南王”龍雲的傳奇一生

作者:老照片的曆史

1884年11月19日,龍雲出生于雲南昭通松樂村的一戶土司家中,祖上是來自四川涼山的彜族,祖父曾擔任部落酋長,父親的漢名叫龍清泉,龍雲除了漢名,也有一個彜族名字,叫“納吉岬岬”。

“雲南王”龍雲的傳奇一生

十九歲那年,龍雲憑借一身好功夫,隻身闖進綠林惡匪“順江王”餘海山的老巢,斬草除根,為民除了害。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後,龍雲運氣不錯,随滇軍開回雲南後很快被保送進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四期騎兵科學習。在講武堂,龍雲憑借一身好功夫,幹了一件叫好又叫座的豪邁事——這一年秋天,有個法國大力士到講武堂擺擂台,前幾天連戰連勝,就在這洋鬼子叫嚣要打遍天下無敵手時,正在生病的龍雲穿着一雙草鞋登上了擂台。狠人話不多,三個回合沒過,法國大力士便被打翻在地,龍雲從此在滇軍中名聲鵲起,而且引起了雲南都督唐繼堯的注意。

“雲南王”龍雲的傳奇一生

後來在雲南都督唐繼堯的侍從副官,1922年時,38歲的他被任命為第五軍軍長。

“雲南王”龍雲的傳奇一生

俗話說,不想當将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随着龍雲手中的兵權越來越大,他越來越不甘心位居唐繼堯之下。于是,1927年他發動政變,逼迫唐繼堯下台,自己則掌握了雲南的軍政大權,開始了他對雲南長達18年的統治。由于他在管理雲南時,境内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局勢,并對軍事、文化、教育、經濟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和改革,還有一定的效果,讓雲南的綜合實力增強。是以,龍雲被稱為“雲南王”。

後來,在我軍部隊遭受到日軍圍堵時,龍雲曾經帶領着部隊救了我軍部隊。

龍雲在紅軍長征期間,對于紅軍是網開一面,本來也不想惹禍上身,是以以驅趕為主,而且有個“龍雲獻圖”的故事,怎麼回事呢?

雖然龍雲後來轉向革命,但在長征期間發生的“龍雲獻圖”,可不是這位地方實力派主動向紅軍示好,而是中央紅軍主力進入雲南後故布疑陣、聲東擊西的結果。1935年4月,中央紅軍主力進入雲南後,立即把進攻昆明的聲勢造得十分浩大。“雲南王”龍雲眼瞅着一座空城,急得心驚肉跳,連忙抽調滇軍精銳主力回保省城。由于龍雲不斷呼援,蔣介石也指令中央軍薛嶽部不分晝夜,沿着紅軍去路向昆明兼程前進。

“雲南王”龍雲的傳奇一生

曆史充滿了巧合。正當紅軍先頭部隊沿着滇黔公路偵察前進時,迎面撞上了昆明方向開來的卡車。“是敵人,準備戰鬥!”經驗豐富的紅軍戰士迅速在公路兩旁隐蔽下來。敵人顯然沒有發現異常情況,卡車一直沿公路開了過來。随着幾聲清脆的槍聲,紅軍戰士如神兵天降般沖了出來,擋住卡車。卡車裡裝滿了雲南當地的土特産——宣威火腿、普洱名茶等。此外還有不少藥品,尤其是當時非常珍貴的、專治跌打損傷的雲南白藥。這些都是龍雲專門送給薛嶽的禮物,想不到卻成了紅軍的戰利品。更巧的是,紅軍還從車上繳獲了龍雲按照薛嶽要求提供的雲南1∶10萬比例尺地圖兩包,還是套色印刷的,十分漂亮。龍雲本來想派飛機送,但因為飛行員生病,于是改用卡車送。

“雲南王”龍雲的傳奇一生

時任軍委縱隊政委的陳雲在《随軍西行見聞錄》中記錄了這段曆史:“紅軍包圍曲靖而向馬龍前進時,截得由昆明來之薛嶽副官所乘汽車,内滿載軍用地圖并雲南著名之白藥(可醫槍傷,極貴重)。車離曲靖20裡時正遇紅軍。是以衛兵副官均被繳槍,軍用地圖未交薛嶽反而被紅軍用以渡過金沙江,白藥、火腿、茶葉,均為紅軍享受。故紅軍兵士每談至此,皆為捧腹。”周恩來得知截獲了軍用地圖,喜之不盡。

“雲南王”龍雲的傳奇一生

毛澤東聽了也哈哈大笑,戲稱:“當年劉備入川是張松獻的地圖;如今我們過雲南入川,是龍雲‘獻’的地圖,兆頭是不錯啊!”利用繳獲的軍用地圖,毛澤東迅速查出了龍街、皎平、洪門三個金沙江渡口,并把渡口位置、互相距離和通行路線标繪出來,發給部隊。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搶占了這三個渡口,順利北渡金沙江,擺脫了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長征以來決定意義的勝利。

“雲南王”龍雲的傳奇一生

1937年8月8日,龍雲到南京出席民國政府的國防會議。他表示自己願意出兵2萬支援抗戰,在會上說:“我會傾盡地方所有的人力、财力,把他們貢獻給國家,犧牲一切,與日寇戰鬥到底!”在台兒莊會戰中,震驚全國的69軍,就是他的部隊之一。

“雲南王”龍雲的傳奇一生

他的态度,表明了雲南人民堅決與日軍抗戰的決心!之後,龍雲率領雲南軍民與日軍進行了多次作戰。

“雲南王”龍雲的傳奇一生

日本投降後一個多月,杜聿明在昆明發動了“十·三”政變,龍雲被免去了在雲南的一切職務。他脫險逃到了五華山,因抗拒主子的指令被迫飛往重慶,之後被迫跟着民國政府去了南京。1948年底,他乘坐飛機逃到了香港。次年8月13日,他發表了《我們對現階段中國革命的認識與主張》一文,正式宣布起義,擁護我黨的上司,後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雲南王”龍雲的傳奇一生

1949年12月9日,在龍雲的勸導下,盧漢率兵起義,雲南和平解放。因為明智有功,龍雲在新中國受到了禮遇,雖然中途被錯戴了“右派”的帽子,但1962年6月28日,在他去世的第二天,這頂錯帽子立即就被摘除了,這在當時是十分罕見的。

“雲南王”龍雲的傳奇一生

周總理在同龍雲遺孀顧映秋(第三任妻子)交談中,肯定了昔日雲南王三大貢獻:第一、對中國民主革命有功;第二、反對蔣介石個人獨裁有功;第三、在整個抗日戰争中,堅決支援抗日,直至勝利,有功。

蓋棺定論,龍雲死後,骨灰進了八寶山革命公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