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将戚繼光,曾創下多次輝煌戰役,為什麼晚年卻比較凄涼?
說起明代最強的步兵部隊,非戚家軍莫屬,從浙江到福建,從抗倭到守備薊門,大小戰鬥數百次,無一敗績。其靈魂人物戚繼光無疑是戚家軍的靈魂人物,也是著名的抗倭英雄。

不論進攻還是防守,戚繼光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而在戚繼光晚年,卻沒有衣錦還鄉,也沒有封妻蔭子,最終抑郁而終。
人都有老的那一天,無論是誰,戚繼光也不例外,他在戰場上為國效力,理應獲得安逸的晚年生活,事實則并非如此。
戚繼光罷官後,沒有了之前的權勢,隻能回家休養,而此時他的結發妻子王氏,卻抛棄了年老的戚繼光。王氏原本和戚繼光感情很好,但無法為戚繼光生下子嗣,戚繼光一氣之下娶了幾房小妾,這一舉動激怒了王氏夫人。
之後,戚繼光和王氏破鏡重圓,并把次子過繼給了王氏撫養,奈何天公不作美,不久次子戚安過不幸夭折。王氏夫人心如死灰,和戚繼光感情徹底破裂,抛下戚繼光獨自離開,而且把家中餘财也一并帶走了。
這對戚繼光打擊很大,況且身染重病,甚至最後連抓藥的錢都沒了,窮苦潦倒的戚繼光就這樣病逝在家中。雖說戚繼光晚年比較不幸,但對比明代衆多被陷害、被冤殺的功臣,戚繼光也算是幸運,他從權力核心跌落,還能保住性命,也是不易了,那麼為何戚繼光晚年如此悲慘?
戚繼光不同于那些草根出身的軍兵,他最早的官職繼承于他父親戚景通,登州衛指揮佥事。自小戚繼光就熟讀兵書戰策,耳濡目染之下,也清楚官場的運作規則,這給他以後的仕途打下基礎。
更重要的是他娶了王氏,王氏是“萬戶南溪王将軍棟女”,當時的王棟是總兵,也是當時戚繼光的頂頭上司。有老丈人撐着,戚繼光才有施展手腳的舞台。而且他的老婆王氏是能文能武,戚繼光都不一定能打過她,是以也留下了戚繼光怕老婆的傳說。
在抗擊倭寇的戰役中,戚繼光主要依靠的是自身軍事才能,和圓滑的處事技巧,除了老丈人支援以外,當然也少不了張居正的舉薦。嘉靖年間,張居正羽翼未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支援戚繼光。
到了隆慶年間,戚繼光和張居正關系進一步密切,戚繼光得到進一步重用,和譚倫一同防守薊遼重鎮。
史料記載:
“部議獨用繼光,乃召為神機營副将。會譚綸督師遼、薊,乃集步兵三萬,征浙兵三千,請專屬繼光訓練。帝可之。”
此時大多數人都已清楚,戚繼光是張居正的人,張居正已經是内閣成員,位高權重,兩人書信來往頻繁,關系更為密切。
由于張居正的提攜和重用,戚繼光在薊門可以放開了幹,訓練部隊,修築城牆,甚至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程度。戚家軍武器裝備先進,作戰勇猛,士氣強勁,攻城都不在話下,守城更是手到擒來。
在戚繼光的統領下,薊門的外敵得以平定,加上李成梁守衛遼東,有優秀的将領守衛邊疆,張居正的權勢一度達到頂點。到了萬曆年間,張居正權傾一時,戚繼光也是混得風生水起,薊州總兵戚繼光的上下級,都可以在“便宜行事”下被張居正随時調換。
這樣就可以確定戚繼光充分發揮其軍事才能,況且戚繼光人緣也很好,也沒有人敢找他的麻煩。而随着張居正改革的進行,其樹敵也越來越多,這都是無法避免的,滿朝文武也都知道戚繼光和張居正的關系。
“雖夜中開門遞進。”
凡是碰到戚繼光的書信,哪怕是夜裡送來的,張居正都要命人直接送進來,可見兩人的關系有多麼密切。張居正和戚繼光是君子之交,他們共同的目的是報國為民,但他們的敵人卻不一定這麼想。
張居正去世後,滿朝彈劾他的奏折到處飛,在萬曆皇帝的授意下,張居正家中被炒,兒子被逼自殺,家屬流放,連棺椁都差點被毀。
“诏盡削居正官秩,奪前所賜玺書、四代诰命,以罪狀示天下,謂當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其弟都指揮居易、子編修嗣修,俱發戍煙瘴地。”
萬曆皇帝廢掉張居正是為了拿回皇權,那麼衆所周知的張居正黨羽,也必定會遭殃。戚繼光是張居正的左膀右臂,張居正支援戚繼光也長達十六年之久。于是彈劾戚繼光的奏折也放到了萬曆皇帝的桌案之上。
聰明的戚繼光也必定意料到了,人走必定茶涼,沒有了樹蔭,戚繼光這官也就當到頭了。隻不過戚繼光戰功赫赫,在保家衛國的戰鬥中幾乎毫無瑕疵,那些彈劾戚繼光的人應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或許因為其是民族英雄,放過了戚繼光一馬。
另外,萬曆皇帝并不糊塗,張居正的功績他清楚,戚繼光的功勳他也很看重,即使戚繼光有一些A錢受賄的佐證,萬曆皇帝也網開一面,沒有對戚繼光下死手。
“準回衛調理,以候啟用。”
沒有了張居正的庇護,戚繼光也無心再在朝廷任職,各方勢力必定會排擠戚繼光,這也無可避免。既然戚繼光是張居正的人,就被打上了标簽,也就是不再複用。而張居正去世的時候,戚繼光也已經五十多歲,身體素質、精神狀态也大不如前,加上心情抑郁,最終隻能回家養老。
“居正殁半歲,給事中張鼎思言繼光不宜于北,當國者遽改之廣東。繼光悒悒不得志,強一赴,逾年即謝病。給事中張希臯等複劾之,竟罷歸。”
張居正去世半年後,張鼎思彈劾戚繼光,戚繼光被調入廣東任職,戚繼光隻能勉強去任職,很快就打了辭職報告,希望能回家養病。給事中張希臯繼續上疏彈劾,戚繼光罷官回家。
戚繼光晚年的遭遇,主要在于張居正的去世,沒有了靠山和背景,隻得被排擠在外,而丢掉了官職,就沒有了權柄,也就再無人去關心戚繼光的晚年生活。
更重要的是,王氏一看戚繼光沒權沒勢了,再聯想到他曾經背着自己納妾,過繼給自己的兒子又夭折,灰心喪氣之下,卷着錢财一走了之。就這樣,戚繼光丢了官,丢了老婆,丢了錢财,連臉面也丢盡,當時就抑郁了,撐了不到兩年,就重病纏身,且沒錢抓藥,抑郁而終:
“雞三号,将星殒矣!”
長壽與否和其心态有很大關系,現代也是一樣,即使你家财萬貫,卻每天悶悶不樂,必定成不了高壽老人。而如果你能調整好心态,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态度,每天怡然自樂,則可以延長壽命。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即使有軍功在身,也脫離不開這種“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事無人聞”的世俗眼光。
戚繼光鎮守邊境多年,手握重兵,威名遠播,罷官之後卻無人問津,這巨大的落差令其心情低落,另外還有妻離子散之禍,英雄遲暮,美人黃昏,可悲可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