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史上,袁世凱的大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北洋軍閥,聲望極高。辛亥革命時,他兵不血刃,以和平方式使末帝溥儀退位,結束了清朝200餘年的統治。本來,這是大功一件,更是青史留名的最佳機會。但他随後卻實行“洪憲帝制”,企圖複辟,而這樣的行為也讓他曾高大的形象,驟然崩塌,其竊國的罪行,更讓人們無不唾罵。

同樣,他的做法也沒得到家人認可。當時,袁世凱的次子,名為袁克文。他精于書法繪畫,在文學方面頗有造詣,被稱作民國四公子之一,袁世凱也非常喜歡他,一度想将其立為“太子”。不過,袁世凱如此疼愛的兒子,卻極度反對袁世凱複辟,還曾寫詩暗諷他,最終遭到軟禁。而袁克文的兒子袁家骝,也是以被迫遠離,去往農村暫避風頭。
“是金子總會發光”,袁家骝繼承了父親在文化方面的造詣,小小年紀就考入了南開中學,後來又考入當時最好的大學之一:燕京大學,進一步從事實體方面的研究。由于他成績優秀,很快又考入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并在無線電技術及原理、高能質子加速器、高能實體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多次獲得大獎,成為了實體學方面首屈一指的能人。但是,由于在科研工作中,難免涉及到核心機密,他還是選擇加入美國國籍,繼續在實體學領域深造。
不過,他雖在美國取得突出成就,受人尊敬,卻從未忘記祖國。1972年,我國派出尖端科學家與工程師前往瑞士考察學習,并參觀了核裝置及器械的展覽會。袁家骝聽聞這個消息,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曆經千辛萬苦,終于獲得了陪同中國代表團參觀的機會。此後,他與國家積極聯系,并多次回國參加學術研讨會。
席間,他對中國的核實體及高能實體發展非常關心,當了解到中國在這方面尚有所欠缺時,他促成了中、美之間的很多科技合作,并主動幫助國家完成了諸如正負電子對撞機等尖端技術,影響深遠。更在退休後直接回國,将生平所學留給國家。
作為一個“美國”人,卻時刻牽挂祖國在實體學上的發展。這樣的舉動,縱觀曆史又有幾人?他值得我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