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貿(魏三軍 整理報道)
原陸軍第四十三軍一二九師偵察連,時間:1984年7月至1985年5月)
一、榮獲“英雄偵察連”榮譽稱号
步兵第一二九師偵察連參加輪戰共136人(含翻譯2名,見習參謀1名,偵察科4名),自1984年7月以來,先後9次深入敵後作戰。俘敵5名(其中1名因傷重死亡),斃敵35名,傷敵18名,繳獲輕機槍1挺、沖鋒槍5支、手雷61枚、子彈4000餘發以及部分信件、檔案和物資,并引導炮兵摧毀了敵營房5棟,被原昆明軍區授予“英雄偵察連”榮譽稱号。
1984年9月3日,該連成功地破襲了越軍闆蘭哨卡,攻占敵班防禦陣地,炸毀了高地上的大部分工事,繳獲了一批戰利品。10月,為查明者陰山當面敵情,防止敵特工向我一線防禦陣地滲透,該連組織兵力到龍恩地區連續設伏18晝夜,捕獲了越南邊防軍中士1名,斃敵3名,繳獲輕機槍、沖鋒槍各1支,1985年1月,該連先後4次深入敵後偵察敵情,引導炮兵對敵駐地實施射擊,迫使當面敵人後撤。3月2日,連長孫英培、參謀王文章、指導員趙秋江、參謀張其瑞等分别帶3個小組,從敵人重兵把守的營盤山下通過,在荊棘叢中爬了3個多小時,隐蔽地摸到了敵軍住房,出其不意,大膽捕俘,經6分鐘激烈搏鬥,未放一槍一彈,就将房中的4名越軍全部捕獲。敵人驚呼:“這是損失最嚴重的一次”。在815 高地捕俘戰鬥中,當敵人各種火力一起向捕俘組壓來時,為了避免俘虜受傷,該連的4名同志撲到俘虜身上,緻使我一人犧牲,兩人受傷。班長張柱兵全然不顧自己身上5處受傷,毅然背起俘虜往回撤離。
連隊14名幹部,在曆次戰鬥中,模範帶頭,不怕流血犧牲,争着擔當最艱巨最危險的任務。如815高地陣前伏擊捕俘戰鬥,連長孫英培擔任捕俘組長,指導員趙秋江、副連長王傳志擔任攻擊組長,副指導員陳清親自打高射機槍,一排長馬秀銀打82無後座力炮,三排長陳步高負責打重機槍,二排長徐勝華和軍醫周業建負責救護,通信排長梁軍林負責組織民兵擔架隊,有力地保證了戰鬥任務的完成。
該連在圓滿完成作戰任務的同時,十分重視做好邊民的工作。我方大卡村距邊境線僅有200米,許多群衆與越方有親戚關系,來往密切,人員情況複雜。該連主動要求進駐該村,一方面開展深入廣泛的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為群衆挖水渠、修魚塘、收稻谷、理發、訓練民兵,辦了大量好事,深受群衆歡迎。在幾次戰鬥中,這個村的民兵都主動為連隊送情報、當向導、擡傷員,站崗放哨,使大卡成了邊防對敵鬥争的先進機關,受到雲南省、文山州上司的高度評價。
二、榮立一等功的排、班
1、步兵第一二九師偵察連二排
自1984年7月參戰以來,該排先後7次深入敵後作戰,俘敵5名(其中1名因傷重死亡),斃敵25名,傷敵11名,繳獲沖鋒槍5支、手雷41枚、子彈2000餘發以及部分信件、檔案和物資。該排班長張柱兵被中央軍委授予“捕俘英雄”榮譽稱号,6名戰士榮立一等功,該排榮立集體一等功。
1985年2月下旬,為查明我田蓬地區當面敵兵力部署情況,該排奉命對花嘎村敵軍實施襲擊捕俘。3月2日晨,捕俘組到達花嘎村外圍,他們仔細觀察了村内動靜,然後向村裡摸去,在向導的帶領下,趁村裡老百姓吵架和群犬狂叫之際,該排班長張柱兵越過院牆直奔敵住房,用腳猛踢門,闖進房内,4名越軍被吓呆了,躺在床上的2名越軍剛要取槍頑抗,他上前用右臂猛力鉗住1名敵人,順勢用左臂鉗住另1名敵人。該排戰士謝兵急中生智,跳上床,用雙手舉着兩支手電筒為捕俘手照明。待捕俘手制服敵人後,謝兵随即繳了四支蘇式沖鋒槍。在對敵815陣地捕俘中,1名越軍進入伏擊圈時,該排班長張新獻迅速躍起撲向敵人。敵拉響手雷,他被沖擊波震得昏了過去,醒來後,他仍協助戰友拖着傷敵回撤。總之,全排在排長徐勝華的帶領下,團結一緻,英勇頑強,圓滿完成作戰任務。
2、步兵第一二九師偵察連四班
1984年3月2目淩晨,該班捕俘組到達花嘎村外圍觀察,爾後向村内摸去,趁村裡老百姓吵架之際,在向導的帶領下,迅速向敵住房接近。班長張柱兵越過院牆直奔敵住房,用腳猛踢門,闖進房内,4名越軍被吓呆了,躺在床上的2名越軍剛要取槍頑抗,他上前用右臂猛力鉗住1名敵人,順勢用左臂鉗住另1名敵人。捕俘組跟着沖進去,用手電筒、拳頭把敵打昏在地捆好,迅速回撤。9月2日,該班參加破襲敵闆蘭哨卡戰鬥。在班長張柱兵的帶領下,沖向高地主鋒,斃敵3名,摧毀了敵哨卡。10月30日在“815”高地陣前伏擊捕俘戰鬥中,當1名越軍進入我伏擊圈時,第一捕俘手沖過去,緊鎖敵喉,使捕俘成功。
總之,在班長張柱兵的帶領下,全班作戰勇敢,多次參加戰鬥。全班有一名被中央軍委授予一級捕俘英雄,三名同志榮立一等功,三名同志榮立二等功,三名同志榮立三等功。
3、步兵第一二九師偵察連六班
1985年2月下旬,為查明我田蓬地區當面敵兵力部署情況,該班奉命對花嘎村敵軍實施襲擊捕俘。3月2日晨,捕俘組到達花嘎村外圍,他們仔細觀察了村内動靜,然後向村裡摸去,在向導的帶領下,趁村裡老百姓吵架和群犬狂叫之際,迅速向敵住房接近。他們破門沖進房内,敵人垂死掙紮,拼命頑抗,他們用拳頭猛擊敵頭部。因為房内黑暗,給戰鬥帶來不便,戰士謝兵急中生智,跳上床,用雙手舉着兩支手電筒為捕俘手照明。待捕俘手制服敵人後,謝兵随即繳了四隻蘇式沖鋒槍,在房外擔任掩護的戰友及時驅趕圍觀的群衆,為捕俘手回撤開辟通路。在對敵815陣地捕俘中,1名越軍進入伏擊圈時,張新獻迅速躍起撲向敵人。敵拉響手雷,他被沖擊波震得昏了過去,醒來後,他協助戰友拖着傷敵(後因傷重死去)回撤。在774滲透偵察中,該班深入敵區6.7公裡,查清了高地敵屯兵情況,之後引導炮兵實施炮擊,炸死炸傷30多名越軍。
在班長張新憲的帶領下,全班完成作戰任務出色。三名同志榮立一等功,四名同志榮立二等功,三名同志榮立三等功。
三、“一級捕俘英雄”張柱兵

張柱兵同志,湖北省武穴市人,1979年入伍,中共黨員,步兵一二九師偵察連四班班長。當兵入伍後,首先分到一二九師三八七團特務連偵察排。他身高1.75米,身體很壯實。皮膚較黑,是偵察兵一塊好料。訓練時非常能吃苦,偵察兵各項技術都比較過硬。1984年43集團軍為了慶祝64大比武,全軍進行了軍事比賽。當時我是129師偵察科副科長,率一個尖子班參加了43集團軍在汝州市庇山訓練場(軍教導大隊駐地)的偵察兵比賽,我們師取得優異成績。張柱兵作為尖子班長,表現突出,給他立了三等功。1984年7月他參加了“老山”偵察輪戰,在前線每次我出去偵察,基本上都挑他去,因為他軍事過硬,比較機靈,非常勇敢。我記得在第一次對越偵察作戰中,他負傷住進醫院,傷沒好,他偷偷地跑到部隊,又參加了第二次偵察作戰,815高地陣前捕俘作戰。這次作戰他表現非常突出,榮立一等功。特别是在雲南富甯縣田蓬地區,當時,對敵花嘎村襲擊捕俘中,他表現更為突出,第一個沖進敵住房,第一個壓住敵人,一下子用手按住兩個敵人。戰後給他評為一級捕俘英雄,鄧小平軍委主席簽名頒發的。張柱兵在一年偵察輪戰中,先後7次參加捕俘戰鬥,5次擔任第一捕俘手,每次作戰他都智勇結合,表現非常突出。他所帶的四班,榮立集體一等功,有三名同志榮立一等功,四名同志榮立二等功,其餘兩人立三等功。他不愧為一個優秀士兵,不愧為一個優秀的偵察兵,他不愧為一個真正的一級“捕俘英雄”。
四、榮立一等功的個人名單(8名)
張柱兵、丁曉兵、孫英培、張新憲、苗金波、梁蓬、謝兵、周其林
1、張柱兵
(事迹見上頁)
2、丁曉兵
丁曉兵,男,漢族,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從安徽省合肥市入伍,1984年10月入黨。1984年10月30日在“815”高地陣前伏擊捕俘戰鬥中,身為“第一捕俘手”的丁曉兵,在敵人陣地生擒一俘虜回撤途中,為掩護戰友和俘虜,抓起敵人投來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間,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隻存一點皮肉。為了把任務完成到底,他以驚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殘臂,扛着俘虜,冒着炮火翻山越嶺4個多小時才與接應分隊碰上頭,戰後榮立一等功并榮獲共青團中央為他特設的第101枚“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金質獎章;2006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2007年被國務院溫家寶總理、軍委胡錦濤主席準許授予“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誠衛士”榮譽稱号。
3、孫英培
孫英培,1974年12月入伍,廣東省韶關人,129師偵察連連長。在1984年7月至1985年5月的“兩山”偵察作戰中,他身為連長, 作戰勇敢、表現積極、非常主動,多次帶領偵察分隊前出敵一線進行偵察。近一年作戰中,連隊共打9仗,他7次帶領偵察分隊參加戰鬥,均在第一線實施指揮,俘敵5名,殲敵35名,繳獲軍用物資一批。稱為戰場上的“孫猴子”連長。
4、張新憲
張新憲,河南省禹州市人,1981年1月入伍,中共黨員,步兵第一二九師偵察連六班班長。1985年3月1日夜,他随捕俘組趁着明月,翻山越嶺,爬崖過澗,于2日淩晨摸到襲擊位置,經過潛聽,判明敵在睡覺,他随同戰友沖入敵住房,一個箭步撲了上去,将敵生擒,捆綁後,架起俘虜,安全押送回境内。
5、苗金波
苗金波,河南省西平縣人,1982年1月入伍,中共黨員,步兵第一二九師偵察連四班副班長。1985年3月1日,他随捕俘組摸到襲擊位置,經過觀察,判明敵人在睡覺,他即随戰友們一起沖進敵住房内,将1名越軍打倒生擒。他不顧搏鬥時留下的傷痛,将俘虜押回境内。
6、梁蓬
梁蓬,山東省棗莊人,1983年1月入伍,步兵第一二九師偵察連戰士。1985年3月1日,他随捕俘組經過7小時的行軍摸到襲擊位置。經過潛聽,判明越軍在睡覺,他随同戰友沖入敵住房内,把敵人從床上拖下來,緊鎖敵喉,将敵制服,捆綁後,将敵架起,押送回境。
7、謝兵
謝兵,湖北省江陵縣人,1983年1月入伍,步兵第一二九師偵察連戰士。1985年3月1日,他随捕俘組趁着明月經過7小時的行軍摸到襲擊位置。經過潛聽判明敵正在睡覺,他随同戰友沖入敵房内繳獲了敵人的4支沖鋒槍及手雷等,繼而又用手電将頑敵姬暈,捆綁俘虜,和捕俘手一起押俘回境。
8、周其林
周其林,湖北省竹溪縣水坪鄉黃龍大隊人,1982年1月入伍,步兵第一二九師偵察連二班副班長。1984年9月2日,在815高地陣前捕俘作戰中,他擔任捕俘手。在抓捕敵人時,他沖鋒在前,第一個撲上去抓捕敵人,表現非常勇敢,在抓捕敵人回撤路上,受敵炮火襲擊,壯烈犧牲。
五、榮立二等功的個人名單(50名)
劉衛國 王文章 趙秋江 王傳志 徐勝華 陳步高 粱軍林
唐會宣 周業建 李明軍 遊宏波 塵 力 韓建章 刁愛文
朱文玉 鮑道遠 彭守安 于國培 張 建 粱 藝 吳 琦
張家林 盧嶽平 李建剛 馬盈安 華倫友 張明秋 劉千高
陳天明 王富存 徐家武 代國州 許生靜 孫邦勇 董倫全
楊明達 王正榮 高培來 魏國顯 許 華 李照坤 柯衛國
丁長江 童幼華 梅思林 付槐林 張留穩 王廣浩 陳沛新
黃文德
六、榮立三等功的個人名單(72名)
鄭建民 張其瑞 陳 清 馬秀銀 王全富 龔祖文 張武強
胡中文 占中生 金 湖 王祥亮 周景安 麻軍旗 宋明坤
張國權 宋雪波 傅貴春 任靳勇 董倫全 陳美龍 張永旭
汪和平 劉建基 王 軍 姜 雲 夏尊明 張朋程 姜永俊
陳國玉 樊和派 孫幫勇 許 靜 黃文軍 聞 勃 張澤清
卯海濤 孟維銘 張百合 楊文豪 蔡衍記 楊占山 陳天邦
伍貴華 張俊發 李和平 林永明 孫修建 葉 偉 伊擁軍
齊 龍 廖新龍 高鳳軍 胡中雲 周家遠 宋四清 劉仍革
徐德輝 張雪峰 楊有勝 羅進福 王書玉 于建功 耿 民
焦長祺 王友國 劉紅衛 任 強 代新廠 田關朝 郝宗禮
熊 強 羅進福
七、兩個典型戰例
1、815高地陣前伏擊捕俘戰例
1984年7月下旬至8月下旬,到達前線後的一個多月時間,5個偵察大隊的25個偵察連,還沒有一個連隊打響第一仗。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摸清當面之敵的情況,及時為前線首長提供情報,我們在那臘後山觀察哨進行了近一個月的反複觀察并多次帶隊滲透到越南境内815高地前400米處進行抵近偵察,發現815高地防禦之敵每天于落日黃昏時,由1至2名越軍到陣地前(面向我軍方向)200米和300米處的小路上設定兩道地雷,第二天早上7時左右将雷取回,每天如此,短期内形成規律。由此判斷,取雷之敵是我最佳捕俘目标,敵取雷之時是我最佳捕俘時機,在敵取第二道雷時是我捕俘的最好機會。在摸清敵人的活動規律,分析判斷定下決心後,我們組織拟制了一份陣前捕俘作戰方案,并得到偵察大隊和前指的準許。為確定行動的突然性和萬無一失,我組織參戰各組分批到觀察所進行觀察,選擇相似地形進行模拟訓練,讓大家進一步熟悉設伏地區的敵情、地形、接敵路線、設伏位置、指揮位置和協同方法,對容易發出聲響和反光的武器裝備用黑膠帶進行固定和僞裝,每個捕俘手的臉上都塗抹了與草色等植物接近的廣告色。各組于1984年9月1日12時前做好了一切戰鬥準備。
9月1日下午3點,我們組織全連進行了戰前動員并下達了作戰指令。全連共分五個組:第一組為捕俘組,由連長孫英培帶領,主要擔負捕俘、押俘任務;第二組為側翼攻擊組,由指導員趙秋江和副連長王傳志帶領,主要負責對815高地的翼側攻擊,以火力打擊815高地之敵和阻止追擊之敵,并占領815高地,協同捕俘組行動;第三組為指揮火力組,配備82無後座力炮、重機槍、輕機槍、狙擊步槍等火力,由劉衛國負責整個行動的組織指揮,以火力打擊815高地之敵和增援之敵,掩護各組行動;第四組為救護組,由二排長徐勝華和周醫生帶領,主要負責救治傷員,接應各組回撤;第五組為120迫擊炮火力支援組,由大隊長孔見指揮。按照預定作戰計劃,各組于2日淩晨分别到達了預定位置。7時10分,太陽剛剛升起,兩名敵人從815高地工事鑽了出來,站在高地上看了一圈,在沒有發現異常情況後,一名敵人在高地上端着槍監視,另一名敵人從高地上走下來,向通往我方的一條小路上取雷,當第一道拌雷取完之後,這個敵人已經麻痹,在取第二道拌雷時更為麻痹大意。此時,8名捕俘手在連長孫英培的帶領下,早已在此處做好了實施捕俘的各種準備。當劉衛國一聲“打”的密碼發出後,輕機槍、重機槍、狙擊步槍、82無後座力炮等各種輕重火力集中先對高地上的敵人實施射擊消滅,120迫擊炮以火力壓制敵後方高地之敵和敵炮兵陣地。在火力打擊的同時,捕俘組如利劍出鞘,突然躍起抓捕住一名取雷的敵人。然而,這一行動驚動了周圍3個高地的敵人,密集的火力集中向捕俘組壓來。捕俘手丁曉兵在抱住取雷之敵時,一發敵炮彈落在了他的身邊,一聲巨響,丁曉兵的右臂當場被炸掉,二班副班長周其林當場犧牲。在這緊要關頭,我及時指揮側翼攻擊組對敵高地進行攻擊并占領815高地阻敵增援;指揮火力組對敵進行火力壓制,為捕俘組回撤赢得時間;指揮救護組克服一切困難、想盡一切辦法救治傷員并回撤境内。經過近半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我們連斃敵3名,俘敵一名并繳獲部分槍支彈藥和武器裝備。9時50分,受傷、犧牲人員和俘虜全部撤回境内。
這次捕俘作戰有幾個鮮明的特點:一是光天化日之下實施捕俘難度大;二是在敵陣地前沿實施捕俘受敵火力威脅大;三是此次捕俘是虎口撥牙,危險性大;四是此次作戰既是捕俘戰鬥,又是襲擊敵高地戰鬥,既是偵察兵的襲擊捕俘協同作戰,又是各種火力綜合運用、互相協同的一種特殊戰鬥。總之,是我們偵察四連第一個打響了前線“兩山”偵察作戰的第一仗。這一仗,一是及時為前線首長提供了重要情報(俘虜名字叫範紅光、中土);二是為整個前線偵察部隊做出了榜樣;三是進一步激發了整個前線偵察兵偵察作戰的士氣和勇氣;四是創造了我軍陣前捕俘、虎口撥牙的經典戰例。
2、花嘎襲擊捕俘戰例
為積極打擊越軍,擴大戰果,争取更大的勝利,在報請前指準許後,我們連于1985年2月6日抽調60多名官兵從雲南者陰山地區來到田蓬地區,主動尋找戰機,積極執行襲擊捕俘作戰任務。田蓬位于雲南和廣西交界處,當面之敵為越軍苗王第一營、第八營和一〇一、一〇二公安屯。自1979年作戰後,越軍占領了該線諸要點。一〇二公安屯屯部位于羊山,在1690高地、1422高地、1561高地、1234高地各派出1個班的兵力防守,同時向花嘎、梯岩老寨、新寨各派出1個偵察、動員工作組,每組3至4人,主要任務是偵察、收集情況,控制兩國邊民來往。
為查明、核實田蓬當面之敵的詳細敵情,我們帶領連隊偵察人員,在田蓬地區20多公裡的正面上,多次采取抵近觀察、化裝偵察、佯裝詢問等手段,深入最前沿勘察地形、收集敵情,并與田蓬越南遊擊隊取得聯系,充分利用越南遊擊隊員優勢,讓他們當向導帶路,充分利用内線、眼線全面了解掌握敵情。在此基礎上,我們多次組織召開幹部骨幹會,對各種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認真研究,反複推敲,多方證明,進而準确掌握了敵情,最終确定了奇襲花嘎、梯岩老寨、新寨之敵,捕捉俘虜的作戰方案和具體打法。2月25日,偵察大隊審查并報昆明前指準許了我連的戰鬥方案。
根據敵情、地形和任務,我們連精心挑選人員進行了戰鬥編組。一組花嘎襲擊捕俘組18人,由連長孫英培、參謀王文章負責;二組梯岩老寨襲擊捕俘組12人,由指導員趙秋江負責;三組新寨襲擊捕俘組12人,由參謀張其瑞負責;接應組6人,由副連長王傳志負責;作戰指揮與救護組10人,由劉衛國科長負責。同時偵察大隊還抽調一連30人配置在邊境一線,擔任前出接應支援和救護傷員等機動作戰任務。
針對目标的地形特征和人員活動規律,各襲擊捕俘組按接敵、偵察、進房、捕抓、捆綁、搜身、堵嘴、打掃戰場、埋雷、撤離等10個具體動作,選擇相似地形和設定相似敵情進行了一周的模拟訓練。3月1日15時前,各項戰鬥準備工作全部就緒。
3月1日17時,我們連按花嘎襲擊捕俘組、梯岩老寨襲擊捕俘組、新寨襲擊捕俘組、指揮救護組、接應組的順序,由田蓬出發,沿昌火山西側鞍部、磨房行進。為便于觀察、指揮,我帶領越南遊擊隊隊長李連龍走在部隊最前面,一是便于指揮部隊標明行進路線;二是便于現地觀察判斷敵情、地形、社情;三是可以密切注視向導即越南遊擊隊隊長李連龍的行蹤,防止上當受騙,防止他把部隊帶入敵伏擊圈。20時20分,各組進至19号界碑東南小田壩附近地域隐蔽。為不暴露行動企圖,確定襲擊捕俘的突然性,我利用接敵途中官兵休息時間,又召集各組負責人進一步明确了任務,反複強調了接敵中幾個應注意的問題。21時,各組繼續向襲擊目标接近。21時50分,我帶領指揮救護組在19号界碑東南側1167高地占領了指揮位置。23時30分,花嘎襲擊捕俘組通過了敵營盤山陣地東北側鞍部後,繼續向花嘎接近,23時40分到達預定位置;23時50分,接應組到達預定位置,及時占領了地形,并令工兵班長王廣浩在通向營盤山的小路50米處設定防步兵地雷。2日0時30分,梯岩老寨、新寨襲擊捕俘組分别進到預定位置。0時35分,各組報告全部按戰鬥方案進到預定位置并做好了一切戰鬥準備。1時05分,二組、三組均報告,敵有所察覺警惕,增派了崗哨加強了巡邏,不宜我奇襲捕俘。為保證一組捕俘成功,我即令二、三組隐蔽回撤。1時10分,花嘎捕俘組在向導的配合下,開始向敵住房接近。為不被敵發覺,他們用攜帶的豬骨頭誘引村莊裡狗不咬叫,并以流水聲作掩護,實施抵近偵察,查明了敵住房的确切位置,并發現房内有火光。此時,花嘎村老百姓正在酗酒吵架,附近扼守高地之敵在唱歌。2時15分,一名敵人哼着小調進入房内,随手将門關上,可能是敵哨兵進房睡覺或是外出串門回來。此時,連長孫英培果斷指令花嘎襲擊捕俘組一方面注意隐蔽,盡量不暴露我行動企圖;一方面盡快接近到敵住房實施襲擊捕俘。2時30分,當進至距敵住房20餘米時,四班長張柱兵、六班長張新獻等人迅速躍起,同時用腳踹開房門沖進房内,戰士謝兵雙手打開兩把強光手電筒,把滿屋照得通亮。房内4名穿着短褲、光着身子的敵人呆若木雞。四班長張柱兵一個箭步撲到床上,兩手死死按住正準備睡覺的兩名敵人。六班長張新獻和副班長苗金波也一人抱住1名敵人。張柱兵按住的2名敵人拼命掙紮,1名掙脫并伸手拿槍。謝兵眼明手快,順勢用手電筒猛砸敵手腕,該敵縮手轉身逃跑,正巧與另一戰士迎頭碰上,一個沖拳将敵打翻在地。連長、王參謀等12人也迅速沖進房内,協助捕俘手進行捆綁。經過6分鐘激烈搏鬥,制服了敵人。這時花嘎村有60-70名老百姓将房子團團圍住,不讓我撤離。連長孫英培立即讓向導對老百姓進行喊話,妥善将其驅散,迅速組織撤離。當我花嘎襲擊捕俘組撤出100米時,附近3個高地的越軍邊打照明彈,邊向我開槍射擊,并組織追擊,此時,連長孫英培及時指揮我捕俘組人員邊撤邊在主要路口設定地雷。3時40分,花嘎襲擊捕俘組押解4名俘虜撤至我們的指揮位置。我一個一個核查俘虜,從頭到下身用手摸一遍,為了更加安全,我将身邊四名人員加強給看押任務。此時,敵追兵踩響我連設定的地雷,當場炸死2名,其餘停止追擊。同時,營盤山、梯岩老寨、新寨之敵聽到花嘎槍聲,引起警覺,盲目向我射擊。3月2日清晨,敵人還在追趕,敵炮彈可能随時打過來,但官兵們因連續行軍作戰,體力已嚴重透支,累的已經幾乎走不動了,在這關鍵時刻,我大聲呼喊,堅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邊喊邊鼓勵。為保證不讓一個戰士掉隊,我走在部隊的最後面,以自身的模範作用和政治工作優勢,鼓舞和感染着官兵們堅持回撤, 7時30分,各組安全撤回境内。
此次戰鬥,我連未放一槍一彈,未傷一人,就将營房内的4名越軍全部捕獲并安全押解回境,勘稱是偵察襲擊捕俘作戰的經典戰例,震驚了整個邊境前線,創造了“兩山”偵察作戰第一批偵察連隊一次俘敵最多的紀錄;至此,創造了三個第一:即129師偵察連隊俘敵數量第一;43軍偵察分隊俘敵數量第一;武漢軍區偵察分隊俘敵數量第一。事後,敵人在電台裡驚呼:“中國從中原大地來的一支特種部隊,到達我越南河宣省邊境不到20天,一次抓俘我4名邊防軍,這是對我軍的一次沉重打擊”。同時,43軍、昆明軍區、武漢軍區及時發來賀電,并贈送了錦旗。43軍贈送錦旗是:奇襲花嘎,俘敵四名;武漢軍區贈送錦旗是:英雄虎膽,威震南疆;昆明軍區贈送錦旗是:智勇偵察兵,兩山建功勳。
這次戰鬥值得總結的經驗很多,概括起來有:敵情摸得準;向導利用的好;使用豬肉骨頭防敵犬咬叫的方法實用;④深入敵境達30餘公裡,利用夜間襲擊捕俘隐蔽性好;⑤當二組三組因敵情發生變化時,能果斷下令,及時撤離,既避免了與敵盲幹,又掩護了一組的襲擊捕俘行動;⑥當一組捕俘成功後,采取了靈活作戰和政治工作優勢,迅速撤出并擺脫敵老百姓的糾纏,為押俘回撤争取了時間;⑦全體參戰官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不怕流血犧牲,敢于争取勝利;⑧指揮靈活果斷,各組配合默切,協同到位,是以打了一個漂亮的大勝仗。
八、附注資料
1、連隊獲得的錦旗
2、捕俘五名俘虜名子、軍銜。
(815高地陣前俘虜)
範紅光 中士
花嘎襲擊俘虜4名(越南102邊防屯)
杜文庭 上等兵
何金贈 下等兵
黃陣坡 上等兵
黃得陽 下士
3、作戰經過圖(2份)
4、部分作戰照片(其他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