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6年東北局改組,毛主席為何緊急陣前換帥,用林彪替換掉彭真?

1904年初,在中國版圖雞冠部位的東北,爆發了一場局部戰争,戰争的雙方,乃是日俄兩大帝國,他們為了竊取中國東北的權益,不惜大打出手。

1946年東北局改組,毛主席為何緊急陣前換帥,用林彪替換掉彭真?

但讓人無法想象的是,彼時的大清政府,對于日俄兩大帝國的暴行無力反抗,隻能任由他人,在自家國土上刀兵相見,然後由最後的勝出者,蠶食我東北一百五十萬平方公裡的國土。

是以日俄戰争,這在中華民族曆史上,是極為恥辱的一頁,但這一頁,最終在1945年,經過中國人民四十餘年的努力後,終于翻篇了,東北又完整的回到了中國人民手裡。

不過此時的東北,并沒有完全歸于平靜,随之而來的解放戰争,又使得東北走上了風口浪尖。在這裡,國共雙方較量了整整三年時間,最終我解放軍完成了軍事上的逆襲,一舉解放了東北全境。

而我軍在東北的率先勝利,可以說是解放戰争全局勝利的最大原因,因為東北自近代以來,便成為了中國軍事工業要地,這裡肥沃的土壤,豐富的資源,最終也成為了解放軍戰士的大後方,支撐着中國人民解放軍,完成了偉大的全國解放事業。

1946年東北局改組,毛主席為何緊急陣前換帥,用林彪替換掉彭真?

勝利總是來之不易的,以我們今天的視角重新看待解放戰争,大家都知道東北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尤其經略東北的四野以及他們的主帥林彪,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鮮為人知的,在東北早期決戰,我軍還處于劣勢的時候,毛主席黨中央欽點負責東北全局的,則是彭真同志。

那麼這中間又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彭真後來從東北的上司位置上退了下來,而毛主席甚至不顧兵家大忌,緊急陣前換帥,最終将林彪推到了東北黨政軍上司的位置上,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要徹底講清楚這件事情,就得從抗日戰争勝利後,我軍向東北進軍說起。衆所周知,日軍自九一八之後,便侵占我東北長達十四年,是以在抗日戰争勝利後,東北的政權就陷入了真空。

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首先意識到了東北的重要性,并且早在1945年七大召開的時候,毛主席就形象的比喻過東北的重要性,他對七大選舉出來的中央委員這樣說道:

“從中國革命将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丢了,隻要我們有了東北,那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當然,其他根據地沒有丢,我們又有了東北,中國革命的基礎就更鞏固了。”

1946年東北局改組,毛主席為何緊急陣前換帥,用林彪替換掉彭真?

很顯然,毛主席将東北視為中國革命的決定因素,甚至告訴大家,不惜丢掉全國根據地,也要搶先占領東北,這足以證明東北對解放戰争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蔣介石邀請毛主席前往重慶談判,當然談判是假,拖延時間是真,因為蔣介石的部隊都在西南大後方,他也急于搶占東北,是以以談判為名,企圖占取先機。

不過毛主席對于蔣介石的把戲,看的一清二楚,他在赴重慶談判之前,就有了部署,讓劉少奇任中央代理主席,暫時代替自己工作。

緊接着在9月15日,此時的毛主席還在重慶,但劉少奇同志根據毛主席的訓示,在延安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此次會議最大的作用,便是成立了東北局,并确定了東北局上司人員。

1946年東北局改組,毛主席為何緊急陣前換帥,用林彪替換掉彭真?

其中東北局以彭真為書記,然後由陳雲、程子華等人為委員,負責東北全局工作。其後黨中央又從各地,向東北調去了二萬多名幹部,在這些人裡面,僅七大選舉出來的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就高達二十人。

大家要知道七大在數百萬黨員裡面,總共才選舉了七十七位正式委員和候補委員,但黨中央把将近三分之一的黨内精英都派去了東北,這足以說明東北在當時占據何等重要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負責東北全局工作的林彪,在最開始并不是去東北,他被中央派去的地方,則是山東,但是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中央又緊急将原定送往山東解放區的林彪,改為前往東北。

而林彪來到東北,已經是1945年十月份的事情了,但彭真在中央成立東北局的九月份,便搭乘蘇聯飛機來到了東北,在彭真來到東北後,很快成立了東北軍區,由他自己擔任政委,司令員則是程子華同志。

1946年東北局改組,毛主席為何緊急陣前換帥,用林彪替換掉彭真?

此時的東北,實際上還處于蘇軍控制的狀态,因為在抗日戰争末期,蘇聯紅軍為了幫助中國戰場大反攻,便從中國邊境進入東北,消滅了幾十萬日本關東軍,進而也暫時代中國政府管理東北。

也因為這樣,東北才成為了國共雙方的争奪點,當然蘇聯畢竟是支援我黨的,盡管斯大林和蔣介石簽訂了協定,但在我軍向東北進軍的時候,斯大林還是提供了不少幫助,是以在東北戰事初期,有不少大城市在我軍手裡。

在這種情況下,我軍為了适應未來戰争的需要,便在東北軍區的基礎上,重建立立了東北民主聯軍,由其後才來到東北的林彪擔任司令,彭真則擔任第一政治委員,羅榮桓擔任第二政治委員,并且林彪還兼任東北局副書記。

按照我黨一向的原則,此時林彪是在彭真直接上司下工作的,但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林彪和彭真卻在東北全局發展方向上,有了意見上的分歧。

1946年東北局改組,毛主席為何緊急陣前換帥,用林彪替換掉彭真?

當時林彪主張放棄大城市,到農村地區發展,但彭真卻認為,應該堅持黨中央的訓示,搶占大城市。實際上當時的中央,對于東北的訓示确實是彭真堅持的這樣,這便是同國民黨搶占大城市,但曆史的複雜性就在于,任何事情在戰争條件下,都不能迅速的決斷,這需要時間的證明。

而在這期間,東北的形勢可謂極其複雜,既有軍事因素,又有政治因素,用毛主席的話來說,東北看似是國共雙方在較量,其實是中美蘇三國在較量。

在這種情況下,搶占東北初期我軍便陷入了不利局面,一個是武器裝備差,一個是和國民黨部隊實力懸殊,是以好多先期占領的大城市都丢失掉了,尤其以1946年三月爆發的四平保衛戰最為著名,而這場戰役,也可以稱得上是東北全局戰略的轉折點。

1946年東北局改組,毛主席為何緊急陣前換帥,用林彪替換掉彭真?

因為在四平保衛戰後,東北我軍逐漸認清了形式,黨中央更是對東北實行了戰略上的變化,重點開始由城市轉向農村,這最為直接的表現,便是在1946年六月,經過毛主席黨中央慎重考慮,決定對東北局改組,并給東北局全體同志發來了一封電報,在這封電報中,黨中央訓示道:

“目前東北形勢嚴重,為了統一上司,決定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以彭真、羅榮桓、高崗、陳雲四同志為東北局副書記兼副政委。”

從這封電報我們不難看出,随着戰場的變化以及難以預料的結局,毛主席決定對東北的上司機構重新進行安排,其中彭真同志也卸任了自己東北局書記的職務,由林彪出任東北局書記,并兼任東北民主聯軍政委。

1946年東北局改組,毛主席為何緊急陣前換帥,用林彪替換掉彭真?

這也就是說,此時的林彪集東北黨政軍大權于一體,而彭真在卸任東北局書記沒多久之後,便傳回了中央工作。從這裡我們便可以看出,毛主席黨中央之是以不顧兵家大忌,做出臨陣換帥的舉動,其實是為了适應東北戰事的變化,也隻有這樣,才能度過此時艱難的時刻。

那麼毛主席黨中央在東北先彭真,後林彪,又分别出于什麼樣的考慮呢?這又給東北全局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其實毛主席黨中央在最開始之是以将彭真派到東北,讓他全權負責東北事務,其實是看重了他的城市工作經驗。因為在那一階段,我軍立足未穩,但東北因為權力處于真空,是以接受大城市便是一個問題。

而彭真同志,以政治工作見長,長期從事城市政權建設工作,在這種情況下,他也是最合适擔負東北重任的一人。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随着戰場事态的發展,毛主席黨中央意識到,對于東北還不能操之過急,如果用現有的軍事力量去和國民黨在大城市拼消耗,這是不合算的,因而在半年多後,以大城市為先的方針被放棄。

1946年東北局改組,毛主席為何緊急陣前換帥,用林彪替換掉彭真?

當然任何事情都需要實踐的證明,毛主席黨中央做出這個決定,也是在時間的檢驗之下做出的,畢竟剛剛才占領的大城市,辛辛苦苦建立的政權,誰又舍得拱手讓出呢?

但迫于現實情況,毛主席最終果斷做出了決定,這便是繼續采取原有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在發展中求得生存,進而一舉消滅東北國民黨軍。

是以毛主席黨中央在東北戰事中的臨陣換帥,實際上是必要且必須的,而在當時軍政一體的情況下,如果權力過于分散,這更不利于東北民主聯軍,以及東北基層黨組織的發展,這也是林彪後來集東北黨政軍大權于一身的原因。

當然東北的完全勝利,其實就是源于這一戰略上的變化,毛主席黨中央及時調整東北局書記人選,從以政治見長的彭真,到以軍事見長的的林彪,更是這一戰略變化的直接展現。

從這些事情我們不難看出,以毛主席為代表的黨中央,在解放戰争中發揮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彭真同志在調回中央之前,雖然我軍相比于國民黨軍還處于劣勢,但比剛進軍東北的那個階段,人數卻得到了迅速發展,在東北已經有了三十萬野戰軍。

1946年東北局改組,毛主席為何緊急陣前換帥,用林彪替換掉彭真?

是以彭真同志在東北戰事初期,他的貢獻也是巨大的,雖然初期丢失了不少城市,但這是有客觀原因的,同時彭真上司東北期間,也基本上完成了中央的各項訓示,這也是彭真同志于解放戰争的一大貢獻。

是以提起東北的解放,我們不光要記得四野,記得林彪,彭真同志的這些貢獻,身為後人的我們也應當銘記于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