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水準如何?莫言:行文不自然,病态的唯美各抒己見荷塘月色的美

作者:老胡聊籃球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水準如何?莫言:行文不自然,病态的唯美各抒己見荷塘月色的美

文學批評的出現使得作家創作的文本開始有了更多不同的了解,無論是來自學院批評,讀者批評,媒體批評,還是文人之間的批評,都給原來的文本帶來了更多的讨論。

我們不必局限于文學批評一定是件不好的事情,換個角度來看,有讨論才有見解,有見解便會帶來更多創新。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寫得如何呢?莫言點評曾點評其為病态的唯美,其他作家發表過看法,又是為何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各抒己見</h1>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中國現代抒情散文中的名篇,無論是描寫荷花“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的藝術手法,還是抒發心情的名句“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水準如何?莫言:行文不自然,病态的唯美各抒己見荷塘月色的美

朱自清先生的這篇月夜漫步荷塘旁的經典文章,都影響了許許多多的人,但這篇散文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議。

餘光中曾在《論朱自清的散文》裡,較為系統地評價過朱自清的散文,其中談到《荷塘月色》時就說:“行文平平無奇,不過中學生水準………不會比喻,比喻都不高明………”

然後餘光中從文本中挑出具體他認為寫得并不好的句子加以評價,整體上就是認為《荷塘月色》算不上什麼優秀散文。

許多人對于餘光中的一番言論頗為不滿,有人甚至覺得他不懂裝懂,沒有真正看懂這篇文章的深意,措辭過于激烈,看法過于片面。但其實重要的不是去批評餘光中先生的看法,而是應該仔細去思考《荷塘月色》這篇文章到底好在哪?不足之處又在哪?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水準如何?莫言:行文不自然,病态的唯美各抒己見荷塘月色的美

從餘光中的批評中可以看出他認為《荷塘月色》在藝術手法上是平庸無趣的,不足夠成熟,或者說不足以稱得上真正的文學作品,但如果仔細思考,我們不難發現,美的定義有固定标準嗎?

或許有益人類身心健康的,弘揚正能量的文學作品就是美的,那文學史上的衆多類型的小說都是這樣的嗎?日本私小說中的剖析自我心理,甚至有時達到病态的地步,讀來讓人倍感壓抑,這樣的文章你能說不美嗎?如果不美?為何依舊有很多人追捧模仿。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餘光中先生在評價《荷塘月色》時,其實也是作為讀者的身份去進行文學批評,隻不過或許比普通人看來要專業,但這也不代表一家己見就是正确的。

除此之外,新生代作家韓寒也曾經表達過自己對《荷塘月色》的看法,認為其:“堆砌辭藻,華麗空洞”,其實也是站在個人角度去看待這篇散文,喜歡《荷塘月色》的人自然忿忿不平,認為韓寒完全沒有資格進行評價,不喜歡的人自然覺得他的說法沒錯。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水準如何?莫言:行文不自然,病态的唯美各抒己見荷塘月色的美

是以,原本的文學作品在各種各樣的讨論下,漸漸有了更深層次的含義,或者說是價值,而我們需要做的是用心去感悟文章,認真思考自己對于《荷塘月色》的看法,而非人雲亦雲,随波逐流。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荷塘月色的美</h1>

朱自清寫《荷塘月色》創作完成于1927年,當時朱自清在清華大學任教,但時代背景卻注定這篇抒情散文,并未像隻是在月色之下單純的漫步,而是作者深刻的思考。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水準如何?莫言:行文不自然,病态的唯美各抒己見荷塘月色的美

7月是炎熱的夏季,朱自清作為大學教授本應該享受夏夜的閑适,但1927年時蔣介石背叛革命之時,作為文人的朱自清并沒有在亂世偷生,作為曾經五四運動的參與者,朱自清面對當下的情況内心是煩悶的。

這樣的心情是無法排解的,不僅是因為作為知識分子沒有辦法投筆從戎,也是因為自己似乎在亂世之中卻躲在大學這座象牙塔之中度日,思想上在作者各種激烈的拉扯,内心的彷徨無措,迷茫不安讓朱自清隻能在夜深人靜之時獨自出門,與自己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而《荷塘月色》或許就是朱自清與自己的心靈的對話,從景色的細緻描寫,作者似乎受皎潔月色下的荷塘影響,心靈似乎得到了短暫的栖息,然而在黑暗中,各種聲音在耳邊出現,但“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水準如何?莫言:行文不自然,病态的唯美各抒己見荷塘月色的美

無論這月色再美,荷葉再清香,夏夜的蟲鳴再歡快,都與作者無關,他走出門後獲得了短暫的愉悅,但現實仍然擺在眼前,内心的愁苦依舊存在,荷塘和月色都是心中最渴望的安甯,但回到家後,一切都會恢複如初。

莫言就曾經評價過朱自清的這篇文章:“行文不自然,病态的唯美”,但莫言也表示不必過分解讀文章,文本上的結構形式不代表文章仍然具有深刻的意蘊。

其實這也說明了開頭提到的:“不必局限于文學批評一定是件不好的事情,換個角度來看,有讨論才有見解,有見解便會帶來更多創新”。

荷塘月色美嗎?答案是肯定的,結合作者身處的時代來說,朱自清内心的苦悶通過一篇《荷塘月色》,讓讀者似乎身臨其境,感受到他的心情,也似乎聞到了荷葉的陣陣清香。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水準如何?莫言:行文不自然,病态的唯美各抒己見荷塘月色的美

文本的創作特色,藝術手法,主題思想都可以成為評價美的标準,文學批評可以站在主觀的立場進行時讨論,但沒必要上升到人身攻擊。

朱自清先生在黑暗的革命時代,作為革命民主戰士,在反饑餓,反内戰的鬥争中,雖然身患重病,但是在美國扶日政策中,拒絕接受美國發放的糧食,始終堅持自己作為愛國人士的操守。

斯人已逝,給後人留下的是文學财富。

朱自清先生無論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還是著名回憶性散文《背影》都讓讀者從中感受到來自文字的力量,或許沒有大起大落的跌宕情節,也沒有性格鮮明的人物,但還是從樸實的叙述中,感受到作者想要傳達的精神力量。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水準如何?莫言:行文不自然,病态的唯美各抒己見荷塘月色的美

每一種文學風格都有一批讀者會為之傾心,但也不代表不喜歡的人不可以進行文學批評,各家意見或許能帶來更多看待文本的角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