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了那個趴在浦東機場地上的父親,我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

作者:洞見
看了那個趴在浦東機場地上的父親,我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

作者:洞見hongzhuang

少年不識嚴父情,成人方知慈父恩。

01

前幾天,看到一則讓人特别感動的視訊。

上海浦東機場,一男子正趴在地面上。

他透過隔闆的狹小細縫,焦急地朝着海關視窗窺望。

原來,他的孩子要出國留學,作為父親,他前來相送。

孩子站在護照檢驗的行列裡,慢慢向前挪動,不一會兒,就隐入了海關視窗後。

他進不去,隻能以這樣的姿勢,靜靜“目送”已經入關的孩子。

看了那個趴在浦東機場地上的父親,我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

視訊隻有9秒,卻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

曾有很多個時刻,我們大步流星地在前走,父親小心翼翼地在身後追。

終于某一刻,他們追不動了,隻能站在原地目送我們漸行漸遠。

就像浦東機場這位父親一樣。

在對兒女的擔心與守候中,慢慢模糊成了一個佝偻的背影。

我不禁想起了另一個父親的背影。

1917年,朱自清的祖母去世,他連忙從北京趕回徐州,跟父親一起回家奔喪。

辦完喪事後,他回北京念書,父親到南京謀事,于是父子二人便同行。

臨行前,父親穿過長長的月台去給他買橘子。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

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看了那個趴在浦東機場地上的父親,我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

看着父親的背影,朱自清淚流滿面。

02

朱自清是家中長子,父親朱鴻鈞對他寄予厚望,盼他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

因而對朱自清格外嚴厲,督教甚苛。

小時候,朱自清眼中的父親就是高山一般的存在,威武有力,但冰冷堅硬。

1916年,憑借優異的成績,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學。

在北大期間,朱自清積極參加五四愛國運動和平民教育講演團,這讓他萌生了追求人格獨立的新思想。

卻不想,這讓本就生疏的父子關系雪上加霜。

朱鴻鈞生于同治八年,大半輩子都活在清代,是以深信“父為子綱”。

他覺得朱自清的争取解放是在挑戰自己的權威。

更重要的是,他擔心朱自清會自毀前程。

是以,兒子追求民主,在父親眼中就成了忤逆不孝;

而父親一番苦心,也在兒子心中變作了固執迂腐。

父子關系最尖銳的時候,朱鴻鈞甚至将不遠千裡歸鄉的兒子拒之于家門之外。

此後,父子二人數年不曾聯系。

1925年,朱自清接到遠在揚州的父親寄來的家書。

裡面一句“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深深刺痛了已為人父的朱自清。

他回憶起關于父親的點點滴滴,想起八年前父親在車站送别自己的場景,突然明白了父親從前的苦心。

于是在晶瑩的淚光中,創作了名篇《背影》。

文中,朱自清感慨:“最近兩年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隻是惦記着我,惦記着他的兒子。”

父親,這個一生倔強、強硬了一生的男人,原來始終在心裡為我們留下了一塊最柔軟的地方,放着他最溫柔的愛意。

就像朱自清的父親,晚年時,他總以想念孫子為由給他寫信。

但其實,信裡信外,他挂念更多的都是朱自清。

看了那個趴在浦東機場地上的父親,我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

03

朱自清與父親朱鴻鈞之間的關系,其實是所有中國式父子的命運寫照。

一個年少倔強,隻想要脫離管教,以證自己的獨立;

一個中年執拗,強硬地為兒女鋪路,隻因不願他們遭受自己受過的苦。

他們一次次的渴望溝通,又一次次的欲言又止。

明明血濃于水,偏偏相愛相殺。

生來父子連心,最終形同陌路。

就像作家@劉娜說的:

“渴望兒女成才又怕孩子驕傲的父親,擅于以打壓的方式監視子女的成長,也總想以自己的經驗指導他們的人生。

渴望擺脫父親限制和窠臼的孩子,總想竭力證明自己與父親不同,到頭來卻發現,走再遠的路,都也無法逃出父親的注目。

我們與父親之間的最大問題,是不擅長表達,是慣于把情感積壓心底,将深愛化作沉默。”

從幼時的依賴到少年的叛逆,從成年的嫌棄到中年的了解,我們與這個被稱之為“父親”的男人之間,仿佛總是隔着很遠的距離。

哪怕從理性上,我們都明白父親沉默寡言的背後藏着深沉厚重的愛。

但是在感性上,我們卻總是無法逾越與父親之間的那座無形大山,無法回應父親無言的期待。

最後,隻能和他疏離到漸行漸遠。

或許,隻有在未來人生中的某一刻,我們才會明白:

父愛如山,無關歲月。

小時候,總覺得那個不苟言笑、與我們話不投機的男人對自己不疼不愛。

直至人到中年,自己也為人父、為人母之後,才恍然大悟:

原來,父親冰冷的面孔背後藏着的,是滾燙的舐犢之情。

每次遇到困難,去解決的是那個你覺得不疼你的男人;每次碰到危險,擋在你身前的是那個你認為不愛你的男人。

他用血肉之軀将生活的荊棘擋在家門之外,将你呵護進心底。

他愛你,遠勝過自己。

看了那個趴在浦東機場地上的父親,我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

04

作家耳根曾在其代表作中寫道:

“父愛,與母愛完全不同,他更含蓄,更無言,如山一樣。

你幼年去看,他是你的保護神;少年去看,他似乎變成了阻擋你眼睛的障礙;青年時,或許你會覺得,他變矮了,你認為你已比他高。

可中年時,當你再次去看那座山,你會忽然發現:

他一直都在那裡,一直都在默默的看着自己的驕傲,狂妄,自私,以及狹隘,他都在包容,無聲無息的包容。”

父愛如山,是無言的守護與關愛,更是無聲的托舉與成全。

點個贊吧,趁着歲月尚早,為你的父親盡一份孝心吧。

不要等到這座大山轟然塌陷的時候,才驚覺一切已來不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