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有愛情,就沒有歌德。”

作者:中國詩歌網

關注 中國詩歌網,讓詩歌點亮生活!

“沒有愛情,就沒有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

歌德是德國最偉大的詩人、戲劇家、思想家

從8歲開始寫詩,畢生創作了2500餘篇詩歌

以及大量戲劇、小說、散文等

此外,他還從事自然科學研究,寫了大量著述

歌德是德國“狂飙突進”運動的健将

與席勒共同開創了德國文學的古典時期

(注:狂飙突進運動是1760年代晚期到1780年代早期德國新興資産階級城市青年所發動的一次文學解放運動,也是德國啟蒙運動的第一次高潮。)

“沒有愛情,就沒有歌德。”

歌德的創作把德國文學推向了高峰

代表作《少年維特的煩惱》《浮士德》

這些偉大作品,每一部

都與一段令歌德刻骨銘心的戀情相關

周國平就曾說:“沒有愛情,就沒有歌德。”

“沒有愛情,就沒有歌德。”

01

誰是歌德?

1749年8月28日,歌德生于

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

父親約翰·卡斯帕·歌德

是神聖羅馬帝國的議會成員

母親卡特麗娜·伊麗莎白·歌德

是法蘭克福市長的女兒

17歲就嫁給了老歌德(報告老師,有人早戀)

小時候,母親把小歌德放在膝上

給他講各種有趣的故事

母親神情溫柔,語言新奇而豐富

歌德聽得如醉如癡

他很早就對文學産生興趣

并以克洛普斯托克和荷馬為師

還學會了騎馬和擊劍(李白表示不服)

“沒有愛情,就沒有歌德。”

克洛普斯托克,德國詩人,狂飙運動先驅者。

緻我的母親

雖然這麼久沒有我的問候,沒有我的信

送到你手裡,但你在心裡也不要懷疑,

好像我的溫情,你兒子一向欠你的溫情

已從我的胸中離去。不,就像這樣的巉岩,

它深深地紮在河底永恒的錨上,

決不離開原地,盡管潮水

時而翻卷洶湧的波濤,時而泛起輕柔的浪花,

從它上邊流過,從我們眼前奪走它,

同樣,對你的溫情也決不會從我心中抹去;

盡管生活的長河時而遭到痛苦的鞭打,

如同暴風雨從它上面叱咤,

時而又接受快樂的撫摸,靜靜地

蓋住它,阻礙它,使它不能探頭向着太陽,

它隻能承受周圍反射過來的光線,

每看一眼都向你顯示

你的兒子多麼尊敬你。

1767

關惠文/譯

02

初戀安娜

“沒有愛情,就沒有歌德。”

1765年,16歲的歌德離開法蘭克福

到萊比錫學習法律,大學的生活刻闆乏味

相貌堂堂、英俊潇灑的歌德常去一家餐館就餐

與餐館老闆的女兒,比他大3歲的

安娜·凱特馨·勳考普夫墜入愛河

并是以創作出洛可可風格輕快的抒情詩

《安内特之歌》(愛情的力量)

下面這首《給路娜》

是1768年歌德寫給安娜的

(路娜是羅馬神話中的月神)

給路娜*

你這最初之光的姐妹,

籠着哀愁的柔美之姿!

含着銀色煙雨的霧氣,

漂浮在你的玉顔周圍;

你的腳步聲輕輕悄悄,

把那些凄然下世的幽靈,

從晝伏的洞穴中喚醒,

也喚醒我和那些野鳥。

你的眼光高瞻遠矚,

掃遍遼闊無際的四方。

請把我帶到你的身旁,

讓我的癡情享一下幸福!

讓我這漂泊遠方的騎士,

通過玻璃格子的窗戶,

看到他的夜眠的少女,

在黑甜鄉中欣然休憩。

這樣一飽眼福的歡喜,

可以緩和遠别的哀傷,

我要采集你的清光,

增強我敏銳的視力。

她的周圍會更加明亮,

照着她的玉體橫陳,

她會吸引我下降凡塵,

像恩底彌翁①吸引你一樣。

1768

錢春绮/譯

①恩底彌翁:希臘神話中的美少年。月神貪戀他的美貌,每夜下凡到拉特摩斯的山洞吻他。後來長眠在夢裡,永葆青春。

1768年春,這段關系因歌德的嫉妒而結束

随後他創作了劇本《戀人的情緒》

而她嫁給了受人尊敬的法學工作者

日後的萊比錫副市長卡納博士

“沒有愛情,就沒有歌德。”

變 換

我躺在小河裡的砂石上,那裡多麼明亮!

我張開雙臂迎接滾動過來的水波,

那水波多情地湧向我充滿渴望的胸膛。

旋即它輕佻地進入河流,

接着又有第二個水波接近我,愛撫我,

這時我感受到歡情轉換的快樂。

哦,年輕人,放聰明些吧,

莫要白白哀歎悲慘人生的快樂時光,

隻為一個少女輕浮地把你遺忘。

去喚回以往的時光吧,

第二個姑娘的吻如此甜蜜,

比第一個姑娘的吻更親昵。

不知是不是失戀的原因

歌德經曆了一次大咳血(好心疼)

不得不回家休養

直到1770年才到斯特拉斯堡繼續學習

在此期間,他結識了赫爾德

“狂飙突進”運動由此開始

赫爾德(1744 -1803),德國哲學家、路德派神學家,詩人,其作《論語言的起源》成為狂飙運動的基礎 。

他還認識了牧師的女兒弗裡德裡柯·布裡翁

愛情的魔力驅使他沖破舊有的形式

創作出《野玫瑰》《五月之歌》等民間情調的詩

成為德國現代抒情詩的創始者(啊,愛情的力量)

五月之歌

自然多明媚,

向我照耀!

太陽多輝煌!

原野合笑!

千枝複萬枝,

百花怒放,

在灌木林中,

萬籁俱唱。

人人的胸中

快樂高興,

哦,大地,太陽!

幸福,歡欣!

哦,愛啊,愛啊,

燦爛如金,

你仿佛朝雲

飄浮山頂!

你欣然祝福

膏田沃野,

花香馥郁的

大千世界。

啊,姑娘,姑娘,

我多愛你!

你眼光炯炯,

你多愛我!

像雲雀喜愛

淩空高唱,

像朝花喜愛

甜香芬芳,

我這樣愛你,

熱血沸騰,

你給我勇氣、

喜悅、青春,

使我唱新歌,

翩翩起舞,

願你永愛我,

永遠幸福!

1771

“沒有愛情,就沒有歌德。”

03

邂逅夏洛蒂

1772年5月,歌德結束斯特拉斯堡的學業

前往韋茨拉爾的帝國最高法院實習

舞會上,他愛上了朋友凱士特南的未婚妻夏洛蒂

并向她表白,夏洛蒂驚慌失措

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自己的未婚夫(這……)

凱士特南倒也大度,沒拿起劍決鬥啥的

歌德想了想,還是回到了法蘭克福

“沒有愛情,就沒有歌德。”

1772年10月,歌德認識的一個朋友

因為愛上了别人的妻子,受不了輿論而自殺了

歌德大受觸動,聯想到跟自己夏洛蒂的事情

寫出了《少年維特的煩惱》這本巨著

“沒有愛情,就沒有歌德。”

1776年,歌德開始為魏瑪公國服務

并在1779年被提拔為樞密顧問,同一年

他對自然科學産生了濃厚興趣

在動植物學、解剖學、顔色學、光學、礦物學等

多個領域取得了令人稱道的成就(膜拜啊)

不過對于自己涉足自然科學領域這件事

歌德在晚年似乎頗為後悔

在《歌德談話錄》裡有這樣一段話:

我自己在許多不屬于我本行的事物上浪費了太多的時間。我一想到維迦寫了多少劇本,就覺得自己寫的詩作太少了。我本來應該更專心搞自己的本行才對。

“沒有愛情,就沒有歌德。”

1786年,歌德前往意大利旅行

結識了畫家缇示拜恩和安格莉卡·考夫曼

一路上所見所思,記于《意大利遊記》

比如在羅馬,歌德寫道:

我到這裡來不是為了以我慣有的方式去享受,而是要努力接觸偉大的文物遺存,在我屆滿40歲之前學習和發展自己,積累心靈上的收獲。

1788年6月,歌德回到魏瑪

辭去了重要的政治職務,擔任魏瑪劇院的總監

1794年開始與席勒合作

席勒小他十歲,卻先他二十多年離世

這段偉大的友誼,有如子期伯牙,拜倫雪萊

“沒有愛情,就沒有歌德。”

魏瑪德國皇家劇院門口的歌德和席勒紀念像

愛克曼在《歌德談話錄》裡

記下歌德對席勒的評價:

席勒特有的創作才能是在理想方面,可以說,在德國或外國文學界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他具有拜倫的一切優點,貫串席勒全部作品的是自由這個理想。随着席勒在文化教養上向前邁進,這個理想的面貌也改變了。在他的少年時期,影響他自己的形成而且流露在他作品的是身體的自由;到了晚年,這就變成理想的自由了。

席勒的遺骨

這是森嚴的藏骨室,我來觀看,

一副一副的顱骨排得多整齊,

我想起往昔,如今已變得灰暗。

過去的冤家,如今貼緊在一起,

那些曾拼命交鋒過的硬骨頭,

交叉地放着,在此溫馴地休憩。

扭開的肩骨!曾載過何人的頭,

已無人過問,靈活的四肢殘骸,

手和足,都已拆下生命的榫頭。

疲于奔命者,你們徒然躺下來,

并不讓你們在墓中安身,

你們又被趕回到光天化日中來。

枯幹的骨殼,哪還有愛護的人,

即使它曾容納過高貴的核心。

可是記錄的文字,雖不向人人

啟示其奧義,卻對我内行說明,

我在這一批僵硬的群衆當中,

認出一個壯麗無比的造型,

在這冷濕發黴、狹隘的室中,

使我感到自由、溫暖而爽快,

好像死氣沉沉中有活泉噴湧。

這形姿多麼奇妙地使我喜愛!

上帝靈思的痕迹還保持原樣!

看到它,就像面向一片大海

波濤壯闊,湧現出雄姿萬狀。

這件宣示神谕的,玄秘的聖器:

多麼值得我把你捧在手上,

把你這至寶移出黴濕之地,

恭恭敬敬地走向白日的光明,

自由的空氣,恢複自由的沉思。

人在一生中最大的收獲,是他們

得到上帝自然給與的啟示:

她能把堅定不移者化為精神,

把精神産物儲存得堅定不移。

1806年,席勒去世一年後

歌德跟克裡斯蒂安娜·福爾皮烏斯結婚

兩人育有一子,名奧古斯特

1808年,拿破侖在埃爾富特接見了歌德

這是兩個偉大人物的碰面

拿破侖對歌德說:“您真是個人物!”

歌德對他也評價很高:

他的一生就像一個邁大步的半神,從戰役走向戰役,從勝利走向勝利。可是說,他的心情永遠是爽朗的。是以,像他那樣光輝燦爛的經曆是前無古人,也許還會是後無來者的。

“沒有愛情,就沒有歌德。”

從1813年開始,歌德開始對中國産生興趣

閱讀了大量的遊記、小說和詩歌

看到中國和德國很多方面的相似性:

中國人在思想、行為和情感方面,幾乎和我們—樣;隻是在他們那裡,一切都比我們這裡更明朗,更純潔,更合乎道德。

“沒有愛情,就沒有歌德。”

04

令人感傷的黃昏戀

1822年,74 歲高齡的歌德大病一場

之後奇迹般恢複了久違的青春

他像一個情窦初開的男孩

瘋狂地愛上了陪他散步的東家之女

19 歲的妙齡少女翁爾麗克

(74-19 = ??)

在與醫生密談之後,他向年長的大公爵吐露衷腸

托他去求婚,卻遭到女孩母親的婉拒

1823年9月5日,一個秋風瑟瑟的早晨

歌德乘馬車毅然離開了女孩所在的城市

他剛和翁爾麗克告别,心情就激蕩起來

她的倩影不時浮現,眼前一片蕭瑟秋色

老人悲不自勝,在馬車裡、驿站上

一氣寫下晚年著名的愛情詩《瑪麗恩巴德悲歌》

瑪麗恩巴德悲歌

如今,花兒還無意綻開,

再相逢,又有何可以期待?

是天堂也是地獄,為你敞開,

難以平靜的心緒呵,令我躊躇不前!

世界不是依然存在?懸崖峭壁

不是在晨光中黑黢黢地巍然挺立在那邊?

莊稼不是已經成熟?

河畔的叢林和牧場

難道不依舊是綠野一片?

籠罩大地的無涯天穹

難道不還是過眼雲煙,無窮變幻?

一個苗條的身形在碧空的薄霧裡飄蕩,

多麼溫柔和明淨,多麼輕盈和優美,

仿佛撒拉弗天使撥開彩雲,

露出她的姿顔;

你看她——這麗人中的佼佼者

婆娑曼舞,多麼歡快。

可是将雲彩當做真身

你隻能蒙騙自己一瞬間;

回到内心深處去找吧!你會在心中得到更多的發現,

她會在你心中變幻出無窮的姿态:

一個身體會變成許多形象,

千姿百态,越來越可愛。

我們純潔的胸中有一股熱情的沖動,

出于感激,心甘情願吧自己獻給

一個更高貴、更純潔、不熟悉的人,

向那永遠難以稱呼的人揭開自己的秘密;

我們把它稱為:虔誠!——當我站在她面前,

我覺得自己享受到了這種極樂的頂點。

如今我已經遠離!眼前的時刻

我不知道該如何安排?

她給了我某些享受美的善意

但隻能成為我的負擔,我必須将它抛開。

無法克制的熱望使我坐立不安,

一籌莫展,除了流不盡的眼淚。

忠實的旅伴,讓我留在此間吧,

讓我獨自留在這沼澤裡、青苔上、岩石邊!

你們去吧!世界已為你們洞開,

大地遼闊,天空崇高而又恢然,

去觀察、去研究、去歸納,

自然的秘密就會步步揭開。

我已經失去一切,我自己也不再存在,

不久前我還是衆神的寵兒;

他們考驗我,賜予我潘多拉,

她身上有無數珍寶,但也有更多的危險;

衆神唆使我去吻她天賜的嘴唇,

然後又将我們分開——把我抛進深淵。

100 年後,茨威格評論道:

那不僅是“激情達到最高峰的産物”

更是“高尚的自我克制”的結晶體

“是他枝繁葉茂,簌簌作響的生命之樹上

最鮮麗的一片葉子。”

寫完《瑪麗恩巴德悲歌》後

歌德告别了愛的激情帶來的痛苦

進人了心境平和、勤奮寫作的暮年

“沒有愛情,就沒有歌德。”

電影《浮士德》(2011)劇照

《浮士德》獻詞

你們又來臨了嗎,飄忽的幻影

早年曾顯現于我朦胧的眼前

今番,我可要把你們凝定?

難道我還不忘情于那些夢幻

你們蜂擁前來,好!随你們高興

盡管在煙霧間從我四周湧現

給那簇擁你們的靈氛所鼓蕩

我的胸懷又閃着青春的怅望

你們帶來歡樂的年光的影子

多少親摯的音容偕你們呈現

象漫溢了一半的古舊傳奇

最初的愛和友誼紛紛地莅臨

痛苦又更新了,他的嗚咽重提

我那漂泊的生涯羊腸的旅程

并細數那些良朋,他們在韶年

被命運挫折,已先我永别人間

我為他們唱出我最初的感歎

他們卻聽不見我後來的歌吟

知心話兒即早已風流雲散

那最初的應和,唉,也永遠消沉

我的歌聲把陌生的聽衆搖撼

他們的贊揚徒使我心急如焚

而少數知音,如果他們還活着

也已四散飄零于天涯和海角

可是一縷久已生疏的鄉思

又曳我向那靜谧莊嚴的靈都

我凄婉的歌兒,象伊阿俄琴絲

帶着迷離的音調娓娓地低述

一陣顫栗抓住我,眼淚接眼淚

硬心腸化作一團溫軟的模糊

我眼前有的,霎時消逝的遠遠

那消逝了的,重新矗立在眼前

梁宗岱/譯

1831年,82歲的歌德完成了巨著《浮士德》

這部曆時60餘年的詩劇,可與荷馬史詩、但丁《神曲》和莎士比亞的悲劇相提并論

1833年3月22日,歌德溘然長逝,享年83歲

臨終前,他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是:

“讓陽光多照進一些!”

對于歌德的故事,你怎麼看?

本期策劃:姜巫

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詩歌網(id:CNshige)

“沒有愛情,就沒有歌德。”

一 鍵 關 注

中國詩歌網

永恒的女性,引領我們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