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今天是中秋節,您吃月餅了嗎?說起月餅,相信很多人都吃過不少新潮月餅,也打卡過各大網紅花樣,但随着歲月的變遷,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返璞歸真,反而越來越愛上傳統老月餅的味道了。這不,在晉源區王郭村,剛剛被評為”太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王秋仙傳統笨皮月餅成了搶手的香饽饽,一走進王秋仙的月餅工坊,一股月餅的香醇就撲鼻而來。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記者 藥童:這裡是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王秋仙月餅加工坊,您看,我手中的這塊色澤金黃、香氣撲鼻的月餅就是出自于這裡。王秋仙是晉源傳統笨皮月餅的第七代傳承人,她做的這個月餅皮脆、餡酥、味美,深受當地百姓的歡迎,她的月餅在今年也剛剛被評為了太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這也是晉源區傳統月餅制作技藝第一次獲此殊榮。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和面、攪餡、壓餅皮、烘烤是月餅制作的基本步驟,但王秋仙的笨皮月餅還要多出一步,那就是做餡料當中的面酥,優質面粉、煮花椒水、熱胡麻油,按照一定比例倒在一起,再加點白酒,就可以和面了。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笨皮月餅技藝傳承人 王秋仙:隻能是壓,不能揉,這個月餅面一揉容易出面筋,出面筋它影響口感,也影響美觀,壓得它融合一塊就差不多了。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和好的面團取下一部分壓成面餅,然後放到烤盤中,蓋上已經燒紅的扣鍋進行烘烤。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笨皮月餅技藝傳承人 王秋仙:烤月餅的時候務必把這個溫度要保持好,這個扣鍋溫度低的話,必須要再換一下,是以就兩口鍋不停地換,就使得這個月餅就香脆了,顔色它也好看。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25分鐘後,烤好的面酥晾涼後被攆成小碎塊,和準備好的餡料揉在一起。這餡料可是格外講究的,裡面有芝麻、花生、玫瑰、葡萄幹、葵花仁、核桃仁、松仁、食用油、糖漿、蜂蜜和白糖。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笨皮月餅技藝傳承人 王秋仙:笨皮月餅它這個皮的特點捏起來它是硬硬的,吃起來它是脆脆的,裡頭餡子它是酥酥的,聞起來可香了。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餡料攪拌好了,拿出和好的面團,按照餡料、面皮一比二的比例,捏成圓球,再将它按壓到月餅模具中,讓面團壓滿模具,以保證月餅花紋的清晰。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笨皮月餅技藝傳承人 王秋仙:我小時候看見大人做這個也特别好奇,也想吃,主要是好吃,也好奇,我就把這個傳承下來了。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王秋仙的兒子 杜晨光:我是去年我才回來幫我媽媽幹上這的,天天從早上到晚上,來我家買月餅的人絡繹不絕,那麼多人買完都說挺好吃,挺酥的,也有老客戶給介紹新客戶來,是以我心裡面特别有成就感。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壓好的月餅刷上一層食用油,再紮上幾個小洞,就可以烤制了,随着時間的流逝,整個屋子都彌漫着一股香甜的味道。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顧客 王問珍:真材實料,每年買,挺好吃,新鮮。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顧客 王瑞強:送人的,我朋友打電話他喜歡吃,他爸媽也喜歡吃,讓我再給他帶點。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顧客 董有福:天底下最好的月餅,又誠信又實惠。

王秋仙說,雖然現在市面上月餅的樣式和口感不斷翻新,但古法傳承的魅力仍然深深留存在很多人心中。今年,她家僅中秋節做月餅這一項就能收入四五萬塊錢。而且在她的帶動下,鄰裡街坊、姨姨嬸嬸們都加入了月餅制作的隊伍當中,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秋仙月餅坊員工 張中華:我已經是幹了四年了,為了把咱們這個手藝不要丢失了,我也就捎帶鍛煉了我的身體,這就是啥也好。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現在晉源笨皮月餅制作工藝已經成功申請了太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王秋仙有信心把百年制餅工藝這祖輩智慧和文化的結晶好好傳承下去,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太原晉源區:月餅成非遺,帶來好“錢景”

笨皮月餅技藝傳承人 王秋仙:現在人都越來越喜歡我的這個傳統月餅了,我下一步就是把這個再往大擴一點,把我們鄰居大姐大娘們都帶動起來,也能掙兩個錢,奔小康,生活再更上一層樓。(記者 藥童 晉揚)

來源:太原廣播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