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海關關員現場檢查出口食用菌生産情況。記者王德鵬攝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王德鵬通訊員管一臻)5月19日上午,記者在山東雪榕之花食用菌有限公司看到, 3個種類15噸食用菌正在緊張裝運,随後将通過青島口岸銷往泰國,這是我市食用菌首次走出國門。“這隻是第一批,月底前我們還要再出口三四批,打破原有市場格局,為今後開拓歐美市場做好鋪墊。 ”正忙着安排勞工裝運的公司副總經理趙海軍難掩内心的激動。
位于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東雪榕之花食用菌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可生産金針菇、蟹味菇、白玉菇、杏鮑菇、海鮮菇、香菇、雙孢菇等多種産品,目前日産量300多噸,産品覆寫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等地區。
走進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一個個金針菇生産筐整齊地排列在工廠中的房間規劃的陳列架上,在每一個生産筐裡的瓶裝金針菇培養基上,一簇簇雪白色的金針菇被藍色的軟塑膠箍緊密保護着,而像這樣的金針菇生産筐,在整個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裡數不勝數。受疫情影響,國内食用菌價格下降了4成,開拓國外市場迫在眉睫,但企業缺乏相關經驗,讓食用菌“出國之路”卡了殼。
取得出口食品生産企業備案資質,是出口食品走出國門必須具備的“通行證”。目前,德州有食用菌生産企業18家,年産量51萬噸,産值36億元。在整個濟南關區,食用菌出口此前鮮有先例。“我們去年12月份,就在德州海關進行了出口備案,但是沒有相關食用菌出口方面的經驗可供借鑒,不了解食品出口相關要求,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一直都未能将這樣的優質農産品推向海外市場。另外東盟市場對我們食用菌菇的品質要求及生産标準和國内市場有一些差別,尤其是對保存期限這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企業想要出口東盟需要的通關時間比較長,對産品品質造成一定影響,食用菌出口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 ”趙海軍回憶說。
為幫助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助力國産優秀農産品走出國門,德州海關主動送政策上門,為企業制定個性化幫扶措施,全面講解出口報關流程和品質安全管理等内容,幫助企業了解國外要求,破解國外技術壁壘,多次派專業人員為企業講解國外食品法律法規、植物檢疫要求等,幫助企業生産盡快達到國外标準要求。
海關從業人員多次走進企業食用菌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全程檢視食用菌的栽培、生長、采摘,對産品生長品相、成品包裝以及存儲運輸的各個生産環節都予嚴格把控,對照食用菌國家标準和衛生評審标準對其農殘、重金屬、微生物等各項名額進行檢測,并從廠區環境、原輔料供應商驗證、實驗室操作規程等方面向企業提出了10餘條改善建議。
憑借良好的産品品質,以及德州海關的專業指導和技術幫扶,今年3月,企業相關産品達到東盟農産品相關檢測标準,并一舉拿下泰國、越南等東盟國家的多個訂單。走出了第一步,企業繼續發展國際客戶,步子也越邁越大,在東亞、東南亞疫情整體趨穩之後,企業便成功完成了食用菌的出口,預計今年上半年企業的食用菌出口量可超過200噸。如今,企業對進軍國際市場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