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高沛通 趙毅 廣州報道
昔日在市場上頗為知名的“隆鑫系”,如今正遭遇破産危局。
隆鑫系實控人為目前58歲的塗建華,他20歲便跻身商海,長期的打拼中擁有多個角色:早年揚名機車領域,與尹明善、左宗申被稱為“重慶摩幫三巨頭”;多元化之路上,他一手打造隆鑫系,手握4家上市公司控制權,成為資本大佬。
隆鑫系具體布局如何?《中國經營報》記者篩查時注意到,其大多圍繞隆鑫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鑫控股”)展開布局,核心闆塊包括工業制造、再生資源、金屬制品、金融服務,每個闆塊均有上市公司平台。即便如此,其仍有上百家公司遊離于上市公司之外,業務包括汽車貿易、文旅、地産、制藥、礦業等。
将時間線拉長,2013年,塗建華在隆鑫30年總結會上以10年為周期梳理隆鑫的發展脈絡,包括自1983年開始的10年初期探索、10年的垂直産業鍊拓展、2003年-2013年進入橫向多元化,未來則欲向“大投行”邁進,并宣布了國際化戰略、行業領先戰略等。
目前來看,塗建華這一願望正面臨落空。由于在擴張中過于依賴外部融資,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且出售地産資産時未能全身而退,隆鑫控股債務危機從2018年開始逐漸爆發,并一步步脫離塗建華的掌控範圍。
2021年9月30日,重慶破産法庭釋出資訊,隆鑫控股等13家公司“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已具備破産原因但具有重整價值及重整可行性為由”申請破産重整。根據披露的資訊,目前仍在預重整投資人招募階段。
日前,就流動性嚴重困難問題是否對隆鑫控股正常經營産生重大影響?公司是否仍在正常營運?債務逾期公告中所稱長期拖欠公司款項的具體是誰?記者函詢隆鑫控股,截至發稿對方未予回應。
擴張“埋雷”
“我的2018(年)過得很痛苦,很糾結,一晚上一晚上睡不着覺,無眠之夜,我想的最多的問題,就是隆鑫必須活下去,隻有活着,才有希望。”隆鑫控股主辦的公司季刊上記錄着塗建華在2019年隆鑫控股新春團拜會上的緻辭。
記者注意到,2018年确實為隆鑫控股債務危機暴露的分水嶺。
在此數年前,塗建華在資産市場上迎來收獲期,密集布局控制4家上市公司平台。2012年8月,隆鑫通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鑫通用”,603766.SH)登陸A股,其囊括了機車及發動機、通用動力機械的研産銷,這也正是塗建華旗下最為強勢、耕耘時間最久的核心産業。
2012年年底,隆鑫控股通過股權收購,擷取上海豐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華股份”,600615.SH)控制權,主營業務為金屬制品;2014年6月,隆鑫控股旗下瀚華金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華金控”,3903.HK)登陸港股,回溯來看,2004年開始其發起成立相關擔保公司、參股商業銀行。
2014年,隆鑫控股通過股權收購,成為渝商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渝商集團”,曾被稱為重慶最大抱團式發展的本土民營企業)大股東,2015年通過渝商集團擷取港股上市公司齊合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合環保”,0976.HK)控制權。
短短4年時間,擷取4家上市公司平台,塗建華的布局可謂迅猛。
不過,隆鑫控股的擴張并不限于資本市場,如:隆鑫控股自2002年開始進軍地産行業,一度沖擊上市;2014年9月,隆鑫控股通過股權收購,成為重慶金菱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菱汽車”)第一大股東;2015年之後,隆鑫控股又進軍文旅産業等。
那麼,隆鑫控股大肆并購之時,錢從哪兒來?隆鑫控股自身盈利能力如何?
記者從上海清算所擷取的資料顯示,2012-2017年,隆鑫控股的總資産分别約為119.06億元、152.36億元、228.56億元、351.96億元、437.06億元、457.56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别為2.55億元、2.71億元、1.08億元、1.69億元、6.02億元、2.80億元,資産負債率從2012年的56.13%上升至2017年的69.16%。
整體來看,隆鑫控股的盈利能力并不足以支撐其資産體量大迅速擴張,其資産體量的放大主要來自于撬動外部資金,以及大量增加少數股東權益。從結果上看,6年時間,隆鑫控股雖然資産體量翻倍式擴張,但盈利能力增加并不明顯。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隆鑫控股在撬動外部資金時大量使用有息負債。
作為對比,2012年,隆鑫控股當年财務費用為1.93億元,2013年-2017年其财務費用分别為3.91億元、5.79億元、6.47億元、10.91億元、13.50億元,漲幅驚人,絕對額逐漸大幅高于主業盈利。以2017年為例,當年底隆鑫控股“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非流動負債”為119.07億元,長期借款100.33億元,應付債券14.22億元,而賬上貨币資金僅有40.77億元。
換言之,快速擴張中隆鑫控股的盈利基本被用于支付融資費用,而其淨利潤的漲幅大幅低于财務費用的增長。
事實上,從股權質押的角度,也可以看出塗建華資金流動性緊張由來已久:2014年1月,隆鑫控股持有隆鑫通用的股權質押數量占持股數量比例為10%;2014年5月,這一比例上升至接近100%;2015年4月,隆鑫控股持有豐華股份的股權也被100%質押用于融資。
債務危機
在塗建華遭遇“失眠”的2018年,隆鑫控股開始出現債務逾期。
記者從上海清算所擷取的資料顯示,2018年6月-9月,隆鑫控股開始出現合計約10億元左右的債務逾期,債權人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随後,債務逾期不斷增多,截至2019年底,隆鑫控股逾期負債為24.89億元;截至2021年1月,逾期負債上升至60.37億元。2021年6月,隆鑫控股又新增逾期債務31.12億元。
債務逾期的背景下,2018年12月,瀚華金控披露公告,隆鑫控股出讓其持有公司的16.74%股權,出讓後持股9.40%,疊加隆鑫控股解除相關一緻行動人協定,隆鑫控股、塗建華不再是瀚華金控的控股股東和實控人。
隆鑫控股對旗下上市公司的持股開始被當機:2019年4月,隆鑫通用披露公告,控股股東部分股份被司法當機;2019年10月,豐華股份披露公告,控股股東部分股份被司法當機。截至目前,其所持瀚華金控、渝農商行的股份也已被當機及輪候當機。
值得一提的是,資金流動性緊張之際,隆鑫控股還曾铤而走險。根據上交所後續披露的監管資訊,2018年,豐華股份通過認購信托的形式,被控股股東隆鑫控股占用資金4.8億元,構成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彼時隆鑫控股的申辯理由包括“因資金困境出現上述違規”。
雖然隆鑫控股依賴有息負債進行擴張由來已久,不過記者注意到,其資金危機或有着外部因素。
2019年3月,隆鑫系實控人塗建華曾在一次重要會議上“要債”。根據公開報道,彼時塗建華稱公司2002年進入房地産行業,2014年公司将旗下地産資産出售給某企業,“但對方到現在為止還拖欠 60 多個億,欠了 4 年多”,稱自己“扛不住了”。不過,彼時隆鑫控股方面始終未披露具體欠債企業名稱。
2021年1月,隆鑫控股釋出債務逾期公告時稱,“因某企業長期拖欠巨額款項不還,以及受國家金融政策變化影響,無法獲得新增貸款,公司資金狀況緊張,導緻公司部分債務出現逾期”。
那麼兩次拖欠款項的企業是否為同一企業?該企業具體是誰?若是同一企業,為何催促之下仍長期不還款?日前記者函詢隆鑫控股,截至發稿對方未予回應。
申請破産重整的背景下,隆鑫控股目前旗下産業營運狀況如何?
逐一來看,記者注意到,隆鑫系旗下的主要公司,隆鑫通用近年來雖處于業績下行區間,但整體表現較為良好,2021年上半年扣非淨利潤為2.43億元;豐華股份則表現不濟,業績孱弱,2020年因扣非淨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觸發退市新規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目前仍在“保殼”之路上。
齊合環保方面,隆鑫控股入主之後,2016年推進其收購德國舒爾茨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金屬廢棄物回收上市企業之一,年營收一躍至百億級,并扭虧為盈;2019-2020年其業績下滑明顯,回到位于虧損狀态;2021年上半年則又扭虧為盈,歸母淨利潤為2.26億港元。
記者注意到,伴随隆鑫控股申請破産重整,隆鑫通用、豐華股份均披露公告,稱可能會導緻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并稱上市公司具有獨立完整的業務及自主經營能力,生産經營活動正常,控股股東的預重整備案不會對上市公司日常生産經營産生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豐華股份“保殼”方面,根據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在因“扣非淨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觸發退市風險警示後,若第二年再次觸發相關規則, 上市公司将被上交所決定終止上市。根據豐華股份2021年半年報,其業績表現并不樂觀。
日前記者緻函豐華股份,詢問其年内如何拉升業績以避免退市、是否能完成較為大額的并購規劃等相關問題,截至發稿對方未予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