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檀為朱元璋庶十子,封魯王,建藩兖州府。魯王傳十一世十三任,第五任、第六任為追封,第九任、第十任接連兩任無子,由弟弟嗣爵,第十二任因清軍破城自殺後,也由弟弟嗣爵。魯藩郡王共計二十三支,四支因承襲魯王爵位而停,十支因無子而除。
第一任魯王朱檀,出生兩個月就封王。後服用金石藥餌導緻眼睛損傷,被朱元璋嫌惡。王妃為信國公湯和的女兒。
第四任魯王朱陽鑄,在任四十七年,他的兒子、孫子都先他而逝,由重孫嗣爵。
第七任魯王朱觀,與王府典膳秦信等狎習,遊戲無度,時常挾娼妓、樂工裸身雜坐以玩樂。左右之人有違忤者,便用錐斧打死,或者施以炮烙之刑。館陶王朱當涊也荒淫殘暴,與朱觀交惡,二人互相上奏攻讦。皇帝顧念朱觀年幼,削減他三分之二的俸祿,并誅殺王府典膳秦信等,朱當涊也被革去三分之一的俸祿。
崇祯十五年,清太宗皇太極命阿巴泰、圖爾額分别率軍從界嶺口、黃崖口突破明朝長城防線,在薊州會師後,深入京畿南部,然後攻入山東,連下八十馀城,魯王建藩之地兖州城破,第十二任魯王朱以派自殺。
末代魯王為朱以派的弟弟朱以海,在明末亂軍之中輾轉到了台州,張國維等将他迎到紹興,奉為監國。在朱以海監國之前,唐王朱聿鍵已經在福建建立隆武政權。朱以海監國政權與隆武政權分庭抗禮,互相争鬥。順治三年,清軍攻破紹興,朱以海航海逃走。按照明史記載,朱以海後來依附于鄭成功居金門,鄭成功對待朱以海一開始很恭敬,後來懈怠,朱以海心生不平,鄭成功命人将他沉入海中。按照一些其他史料記載,朱以海逃入海後,清軍乘勝入福建,破隆武政權,隆武皇帝朱聿鍵身死。於是,部分隆武舊臣改奉朱以海為主,将他迎到福建。順治四年,朱以海長垣誓師,表示王業不偏安,準備恢複失地,到順治五年,朱以海上司的明軍恢複了福建許多州縣。正當形式向好之際,鄭彩企圖架空朱以海而與朱以海任命的大臣互相争鬥,活動於泉州、漳州的鄭成功又以尊封朱聿鍵之名拒絕聽從朱以海的号令。清軍再下福建,處于内讧中的明軍不能抵抗,之前收複的州縣又丢掉了,朱以海轉到閩浙兩省交界之地,後又轉移到舟山。順治八年,清軍攻克舟山,朱以海前往依附鄭成功,鄭成功雖不滿朱以海之前與他所尊奉的隆武政權互相争鬥,但還是收容了他,讓他在金門居住。順治十八年,永樂帝在雲南遇難,舊臣王忠孝、沈佺期等勸朱以海稱帝,因鄭成功不支援而作罷。康熙元年,朱以海病逝金門。
一、魯荒王朱檀:太祖庶十子,洪武三年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府;二十二年薨。
庶長子:魯靖王朱肇煇。
二、魯靖王朱肇煇:荒庶長子,永樂元年襲封。成化二年薨。
嫡長子:魯惠王朱泰堪。
嫡次子:钜野王朱泰墱。第四世钜野王隆慶六年薨,無子,除。
嫡三子:鄒平王朱泰塍。傳七世。
庶四子:安丘王朱泰坾。傳九世。
庶五子:樂陵王朱泰壆。傳八世。
庶六子:東阿王朱泰壄。第三世東阿王嘉靖四十三年薨,無子,除。
三、魯惠王朱泰堪:靖嫡長子,成化三年襲封;九年薨。
嫡長子:魯莊王朱陽鑄。
四、魯莊王朱陽鑄:惠嫡長子,成化十二年襲封。嘉靖二年薨。
嫡長子:魯懷王朱當漎。
嫡次子:東瓯王朱當沘。第二世東瓯王嘉靖四十四年薨,無子,除。
嫡三子:郯城王朱當滋。嘉靖十二年薨,無子,除。
嫡四子:館陶王朱當涊。嘉靖二十二年薨,無子,除,
嫡五子:翼城王朱當沄。傳四世。
庶六子:滋陽王朱當漬。傳六世。
庶七子:陽信王朱當㳻。傳七世。
庶八子:高密王朱當湄。第四世嘉靖三十二年薨,無子,除。
庶九子:歸善王朱當沍。第二世嘉靖二十二年薨,無子,除。
庶十子:新蔡王朱當泘。傳四世。
五、魯懷王朱當漎:莊嫡長子,成化十九年封世子。弘治十八年薨,以孫朱觀襲封,追封王。
嫡長子:魯悼王朱健杙。
六、魯悼王朱健杙:懷嫡長子,弘治六年封世孫。正德十五年薨,以子觀襲封,追封王。
嫡長子:魯端王朱觀。
七、魯端王朱觀:悼嫡長子,嘉靖七年襲封;二十八年薨。
庶長子:魯恭王朱頤坦。
庶次子:東原王朱頤堬。傳三世。
八、魯恭王朱頤坦:端庶長子,初封寶慶王,嘉靖三十年襲封。萬曆二十二年薨。
庶五子:福安王朱壽鉁。萬曆二十年薨,無子,除。
庶六子:魯敬王朱壽鏳。
庶七子:魯憲王朱壽鋐。
庶八子:甯德王朱壽钺。
庶九子:魯肅王朱壽镛。
庶十一子:長泰王朱壽錥。萬曆二十一年薨,無子,除。
庶十二子:永福王朱壽钜。萬曆四十一年薨,無子,除。
九、魯敬王朱壽鏳:恭庶六子,初封富平王,萬曆二十四年襲封;二十八年薨。無子。
十、魯憲王朱壽鋐:恭庶七子,初封常德王,萬曆二十九年進封。崇祯九年薨。無子。
十一、魯肅王朱壽镛:恭庶九子,初封泰興王,崇祯九年進封;十二年薨。
嫡長子:魯安王朱以派。
庶五子:朱以海。
十二、魯安王朱以派:肅嫡長子,崇祯十三年襲封;十五年,清兵破兖州,自缢。
十三、朱以海:肅庶五子,崇祯十七年襲封,尋寄居台州,既監國於紹興。順治三年六月,清兵渡浙,以海航海,依鄭成功;順治十一年,成功使人沈之海中(摘自明史諸王世系,其他史料有不同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