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全國及各地人民和海内外同胞都在開展紀念民族英雄系列活動。在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敵侵略的曆史上,湧現出林則徐、關天培、左宗堂、馮子材、左寶貴、鄧世昌等一大批著名的民族英雄,由于曆史上種種原因,尚有一些為民族獨立事業奉獻生命的英雄人物沒有得到廣泛頌揚認知,出生于江蘇省宿遷市的民族英雄楊泗洪就是其中一位,是我們不能忘卻的民族英雄。今天,我們紀念先烈們英雄事迹,意在緬懷他們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激發改革發展新動力。
紀念楊泗洪,我們不得不回顧那段感天動地的曆史歲月。1894年,中日甲午戰争時,楊泗洪和台灣幫辦劉永福駐守台南,任黑旗軍協統。1895年4月,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他對日本侵略軍燒殺淫掠恨之入骨,他甘當所謂“叛臣逆将”,放棄榮華富貴,不内渡,不要官,不要命,堅決同人民群衆站在一起,誓守疆土。楊泗洪懷着驅仇複土的悲壯情懷和抗戰決心提議說:“今日大敵目前,劉公願撐義旗,我等同心殺敵,千秋盛事,何妨歃血為盟!”身為副帥的楊泗洪,由于在台灣時間長,熟悉各方面的情況,協助劉永福一面加強海防,督戰各炮台,指揮陸路部隊揮戈北上,把戰争限制在台中的陸路上;一面團結不同派系、不同地方的武裝,共同抗日。在戰争中,楊泗洪作戰勇敢,每戰必身先士卒,沖殺在前。這支抗敵隊伍因以黑旗為幟,故楊泗洪有“黑虎将軍”之稱。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農曆七月二十日當夜子時,楊泗洪壯烈殉國,年僅49歲。
民族英雄楊泗洪,曾讓法國侵略者、日本侵略者聞風喪膽,曾讓齊心抗倭的台灣群眾歡欣鼓舞!這個名字本該與劉銘傳、劉永福等一起,銘刻在中華民族千秋史冊上。台灣人民沒有忘記楊泗洪。1968年6月,台灣當局“内政部”曾釋出褒揚令,追認楊泗洪為“抗日殉難烈士”。新中國成立後,全國各地有關專家、學者紛紛挖掘楊泗洪英雄事迹,查找相關曆史資料,不斷有他的曆史研究成果見諸報端。家鄉人民沒有忘記楊泗洪,縣級宿遷市修建了楊公亭與楊公墓,以供後人憑吊、瞻仰,1995年被江蘇省政府确定為省文物保護機關,2010年成立了宿遷市楊泗洪研究會,挖掘和研究楊泗洪曆史功勳、英雄事迹、民族精神等。
在江蘇宿豫, 楊泗洪和項羽、魏勝、劉榮、朱瑞等宿遷籍英雄豪傑一樣,被當地人懷着崇敬去讴歌和提升。他的業績與風采以及傳承百年的不朽精神,是當今推動宿遷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良好根基和長足後勁,是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曆史淵源和時代動力。
今年3月份以來,由政協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委員會組織,區政協港澳台僑外事委與區委台辦牽頭,開展了“團結杯”紀念民族英雄楊泗洪抗倭衛台殉國120周年征文活動,經專家、學者多次讨論醞釀共評出一批優秀作品,并結集出版文集《兩個甲子的思念》;拍攝了紀念楊泗洪專題電視片;邀請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及相關上司90多人召開座談會等頗有曆史與現實意義的紀念活動。
8月26日,宿豫區政協隆重集會,舉辦紀念抗日戰争勝利70周年暨民族英雄楊泗洪抗倭衛台殉國120周年座談會, 紀念先烈們英雄事迹,緬懷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活動當天,與會人員還集體瞻仰了楊公墓,觀看了紀念楊泗洪抗倭衛台電視專題片等。
今天,我們緬懷楊泗洪就是要學習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曆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民族隻有從精神上站起來、強起來,才永不頹謝、不可戰勝。偉大的抗戰精神,豐富了民族精神的寶庫,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财富。我們紀念先賢,緬懷英烈,就是要從那段悲壯的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堅定不移捍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曆史。
今天,我們緬懷楊泗洪就是要追求時代價值取向。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個人、一個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核心價值觀的引領。發展起來的當代中國,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強大的價值支撐。要振奮起人們的精氣神、增強全民族的精神紐帶,必須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國精神。
今天,我們緬懷楊泗洪就是要守土有責,實幹興邦,敢于擔當。要強化責任和使命意識,把擔當精神轉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提升擔當的本領,更要有實幹态度,實幹精神,實幹信念。祖國實作現代化程序,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不避艱險接力奮鬥,腳踏實地實幹,團結一心苦幹,這就是我們這個民族、這個國家薪火相傳、蓬勃發展的活力之源。
今天,我們緬懷楊泗洪就是要重視發揮政協的團結協調統一的作用。政協組織具有凝聚各方力量、智慧的職責和義務,人才集聚和聯系面廣是政協的優勢,我們今後應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積極擴大與包括台灣同胞在内的社會各界人士的交往,增進友誼,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王占軍系宿豫區政協主席、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