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新華社刊發文章
《重慶加速打造“智造重鎮”,
建設“智慧名城”》
關注重慶傾力打造“智造重鎮”、
着力建設“智慧名城”
一起來看詳情!
剛剛落下帷幕的
2021中國國際智能産業博覽會上
一系列與大資料智能化相關的
“會展賽論”輪番上演
一大批令人炫目的
新技術、新産業、新應用驚豔亮相
折射出大資料智能化
加速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加速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
智博會既是前沿科技企業的交流峰會,也是重慶智能化發展的展示視窗。以創新發展作為第一動力,近年來重慶瞄準大資料、人工智能、內建電路、智能網聯汽車等12個智能産業重點發展領域,傾力打造“智造重鎮”,有效推動産業層級躍升和經濟高品質發展;以大資料智能化推進城市治理提升,着力建設“智慧名城”,政務服務、社會治理、百姓生活變得更加智能、綠色和高效。
大資料智能化牽引産業轉型更新
APA7.0遠端無人代客泊車技術可支援使用者在車庫外提前下車、系統自主排隊并駕駛車輛泊車,新一代超集電驅系統可使锂電池在超低溫天氣極速加熱、解決電動車冬季“低溫低能”痛點……近日,長安汽車一口氣釋出了一系列智能化“黑科技”,展示了其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最新成果。
以智能化技術“加持”,長安汽車這家老牌車企正邁向發展新階段。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介紹,聚焦以大資料智能化牽引發展,近3年來長安汽車同步推動生産環節和終端産品的智能化提升,多款智能化車型成為月銷量過萬市場“爆款”,由此帶動銷售躍升。今年1-7月,長安自主品牌汽車銷量突破100萬輛、同比增長46%。
長安汽車的轉變,正是重慶産業發展的生動縮影。作為老工業城市,重慶工業經濟一度面臨規模增長乏力、轉型動能不足的難題。2017年底,重慶提出實施《以大資料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重點圍繞大資料、人工智能、內建電路、智能網聯汽車等12個領域為重點打造高端産業叢集,并着力為産業厚植“智能因子”。
幾年來,重慶産業結構加速調整,轉型更新蹄疾步穩,打造智能産業叢集、推動智能制造、拓展智能化應用“三位一體”發展藍圖也逐漸變成現實。
以汽車産業為例,3年多來,重慶汽車産業不僅單車價格和附加值大幅提升,還湧現出長安UNI-T、CS75-PLUS,金康賽力斯華為智選SF5等智能網聯汽車熱銷車型,帶動今年上半年重慶汽車産業産值同比增長29%。小新了解到,目前重慶售價10萬元以上的整車産品占比,已從2017年的30%提升至42%。重慶成為中國汽車産業尤其是自主品牌高端化發展的領先地區,告别了中低端産品路徑依賴。
智博會上觀衆在與智能機器人互動。圖 | 新華社 王全超/攝
作為當地的另一支柱産業,重慶電子資訊産業一度面臨‘缺芯少屏’之痛。近年來重慶持續引進、培育和壯大上下遊核心技術企業,在內建電路、高端顯示等關鍵環節持續發力,着力推動電子産業整體向智能産業躍升,今年上半年全市智能産業産值同比增長21.6%。
在西永微電園,華潤微電子投建的8英寸功率半導體晶圓生産線,目前月産能已達5.5萬片;今年6月華潤微電子還追加投資117億元,建設12英寸功率半導體晶圓生産線及封測基地。“我們将在重慶打造全國最大的功率半導體研發與制造基地,推動重慶邁向全國內建電路産業高地。”華潤微電子(重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莊恒前說。
大資料智能化驅動産業發展,離不開新技術、新理念的交流與碰撞。重慶還依托中國國際智能産業博覽會這一平台,面向全球集聚要素資源,着力培育“芯屏器核網”全産業鍊、建設“雲聯數算用”要素叢集,引進培育新興産業,并為傳統創業植入“智能因子”牽引提質更新。
據統計,目前重慶已集聚大資料智能化企業7000餘家,重點數字經濟企業已達351家;2020年全市數字經濟規模達6387億元、占GDP比重提升至25.5%,兩化融合水準居中西部第一。
“外引内育”力克創新能力短闆
Geega吉利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正式釋出并在重慶設立總部,将為制造行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騰訊雲工業網際網路智能産業總部落戶重慶兩江新區;京東科技與重慶經開區合作建成工業園區智慧環境綜合管理系統……本屆智博會期間,重慶持續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在渝落戶項目或平台,再為智能化發展儲蓄“生力軍”。
近年來重慶充分發揮工業基礎雄厚、智能化改造需求迫切的優勢,“外引”與“内育”并舉,有力推動了大資料智能化與傳統産業的融合、壯大。
發展智能産業,“算力”必須先行。近年來,重慶建成了規模位于西部前列的資料中心,其中僅兩江國際雲計算産業園就已形成40萬台伺服器的支撐能力。“市民每刷一遍醫保卡、調取一次渝康碼,都需要進行資料互動。”騰龍資料中心營運經理周亮說,投資20億元的騰龍資料中心擁有10萬餘台伺服器,目前已服務全市政務、醫保、金融、娛樂等衆多領域。
作為以工業立市的城市,重慶着力推動“智能制造”,帶動工業轉型更新,出台了《重慶市發展智能制造實施方案(2019—2022年)》。看準重慶的工業基礎和市場前景,大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相繼“搶灘”重慶。工信部評選的15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中,已有11家在渝布局。
長安汽車的智能化生産場景。圖 | 新華社 王全超/攝
在位于重慶城區40多公裡外的三峰百果園發電廠,6個超大型焚燒爐每天能處理4500噸垃圾。發電廠負責人表示,過去由于垃圾焚燒不穩定,一線運作操作人員需實時盯着焚燒爐的溫度變化,手工調節進料,甚至每5秒就要操作一次。不過,得益于引入阿裡雲工業大腦智能算法,目前垃圾焚燒自動投運率已達96%以上,人員操作強度大幅降低。
阿裡雲渝貴分公司總經理陳立介紹,入渝以來阿裡雲已服務多家工業企業。此前,阿裡雲飛象與長安福特共建的汽車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幫助長安福特大幅提升了供應鍊管理效率,也讓鍊上的1000多家中小企業邁出“數字工廠”的第一步。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重慶新增1.6萬家企業“上雲上平台”,累計有8.7萬多家企業邁上“雲端”;過去3年重慶累計建設了105個智能化工廠和574個數字化工廠中的房間,1500多家實施了智能化改造的企業今年上半年的産值同比增長了46.8%,對全市工業産值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
根據規劃,重慶還将持續建構“五十百千”數字産業創新發展體系,即培育5家上市企業或獨角獸企業、集中打造10個以上數字經濟産業園、協同建設100個以上研發創新平台,加快培育1000家以上高成長型數字經濟企業,推動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
為社會服務“增智”,為百姓生活“增彩”
以最新的智能化技術及創新應用為藍本,重慶近年來持續瞄準社會服務更新,推動大資料智能化在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民生改善等領域應用。
以政務服務為例,2018年重慶就上線了“渝快辦”政務服務移動端,通過政務資料資源開放共享、協同管理,很多過去需要提供證明、現場核驗的事項,現在都可實作“指尖觸達、掌上通辦”。近期“渝快辦”已更新至3.0版本,辦理事項增至1875項、使用者突破2100萬人。
城市治理中,智能無處不在。立足于打造“智慧城市”,作為智能中樞的重慶新型智慧城市運作管理中心在2020年建成投用,首批接入80個市級部門、區縣及企事業機關150個業務系統,初步實作“一鍵、一屏、一網”統籌管理城市運作。
與此同時,“智慧生活”也加速走入尋常百姓家,更多市民得以共享大資料智能化發展紅利:“渝康碼”累計申碼量3100萬次,通路量21億次;“渝快融”融資平台助20.4萬家小微企業融資320億元;“遠端醫療”年服務患者200餘萬例,邊遠地區群衆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大醫院優質服務……
在兩江新區禮嘉街道嘉甯社群,人臉識别進出小區門,3秒即可刷臉回家;在公共休閑區散步,可連接配接小區藍牙音響播放美妙音樂;通過智能App就能迅速聯系物管人員,解決生活難題……為讓市民共享大資料智能化紅利,重慶已推出53個智慧社群項目,今年底前将建成智慧小區120個。
來源:新華社
記者:黃興、李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