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寄塵書法
1925年農曆6月間,張宗昌決定東巡視察。計劃由濟南坐專列先到青島,再乘海輪到煙台,然後沿煙濰公路回原籍掖縣省親,經過濰縣回濟南。消息傳出,濰縣縣長曹蘊健立即召集知名紳商丁叔言、商會會長潘同科等名流,會商籌備歡迎事宜。一緻認為,督辦過濰,要當作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來帶對待,歡迎勿必要隆重。為此,新成立了代辦處,公推毛寄塵為代辦處長,全權負責物資與錢款的供應,用款皆由紳商集資負擔。
1931年,毛寄塵等合資興辦和記印刷局,在東段路北建立二層标準廠房,購進日本最新印刷機,從上海聘請技師。印品品質可與上海大印刷公司媲美,開了山東印刷業的先例。現在市場上常見的濰縣老廣告和老布标絕大部分是和記印刷的。和記印刷局,原是一家成立時間較早但規模不大的私營企業。1931年,由城東門大街遷到東關大街,利用集資,實行股份制,擴大經營。由丁叔言任董事長,總經理毛寄塵,正、副經理陸壽臣、陳海光。
1931年濰縣設立縣志局時,即将縣志印刷任務交給了和記印刷局。為此,他們從武漢購進了特大16頁印刷機,到上海購買了當地最先進的銅闆機、照相機、制版機,又以高薪從濟南聘請了鉛闆師、排版師。有了這些先進裝置和進階技術力量,完成縣志的印刷任務就有了保證。到1937年七七事變前,縣志稿尚有部分未完。為了儲存已成的底稿,縣志局要求先将其已成底稿打成紙型,并少量印刷成冊,以防丢失。這樣,就為後來找到散失的底稿,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但是好久不長日本人來了,在濰縣模範縣長厲文禮撤離前夕,紳商們聽說政府人員和部隊馬上要走,一時六神無主,慌了手腳。眼見縣政府内忙亂一片,收拾一空,幾個紳商頭面人物惶惶不安地找到厲文禮,向他"請示"淪陷以後怎麼辦。厲文禮密示"我走後日軍到來,你們應負起維持地方的責任"等語,幾個紳商搞不明白,他們的"主心骨"是敷衍塞責還是面授機宜。
得到厲文禮"密示"的陳啟之、康子周、李寶齋、丁獻之、張養田、毛采塵、郭雨若等人,當天晚上就聚在丁獻之家秘密會商,決定組成維持會,一緻推舉毛寄塵為會長,郭雨若、毛采塵為副會長。毛寄塵系毛采塵之弟,當時任濰縣商會會長。不知何因,這天毛寄塵并未到會。
1月9日,占領壽光縣城的日軍住宿一夜,帶着搶掠的"戰利品"繼續向東侵犯。1月10日淩晨,胡鼎三探知日軍已過大于河,匆忙撤出濰縣城,趕往安丘與厲文禮會合。
這天一大早,驚恐不安的濰縣紳商聽到風聲,奔集商會探聽消息、商量對策。毛寄塵、毛采塵兄弟提議,守軍已退,日軍将到,我們應前往迎接,有願意去的就一同前往。午後,毛寄塵率紳商三四十人,打起準備好的日本太陽旗,西去迎候。下午3時許,一幹人馬走到西門外,日軍前鋒已到。維持會請來的留日學生李觐堂連忙上前"問候",得知領隊的是日軍聯隊長片野大佐。
随後,毛寄塵在前帶路,将片野等領到西門裡路南張養田家暫時休息。在張家,毛寄塵率衆紳商"拜見"了片野,翻譯李觐堂一一介紹。毛寄塵向片野申明百姓迎接"皇軍"進駐之意,片野傲慢回應道,我們要攜手維持好地方治安,"建設王道樂土"。時值嚴冬,凍了一路的"皇軍"原形畢露,直接将張養田家紅木桌椅搬出來,砸爛烤火取暖。
1930年中原大戰,閻錫山部晉軍攻打濰縣時,毛寄塵曾任濰縣臨時保安會總務股長。濰縣官民同力抵抗,晉軍圍城近半月,終未叩開城門。不料想八載之後,當年的守城後勤幹将,成了濰縣最早的漢奸。
4月28日,僞濰縣縣公署成立,存在了100多天的濰縣維持會撤銷,維持會會長毛寄塵再任縣知事。其實,縣知事隻是個傀儡,由日本人掌控的縣公署顧問室,才是縣政權力的主宰機構。
為"慶祝"縣公署"成立",毛寄塵将原縣政府大院略加修葺,大門原題"濰縣縣政府"改為"濰縣縣公署",題字者是濰縣書家田泮生,落款卻變成了毛寄塵。
縣知事直接指揮的武裝為警備大隊,轄4個分隊,分别駐紮北宮等處。縣知事兼警備大隊大隊長,日軍教官主持訓練。日軍每次下鄉"讨伐",都少不了警備大隊的影子。
毛寄塵任職半年時,濰縣北鄉店子村販鹽的農民劉嘉祿進城,将在東關塢東門站崗的日軍擊斃,奪去大槍一支。駐濰日軍部隊長大發雷霆,責其失職。毛寄塵連連賠罪,乞求寬恕,并應允召開"追悼會"。沒多長時間,僞山東省省長馬良下令将其免職。接替毛寄塵的大煙鬼知事帥景略僅幹了半年多,之後常之英、邱少尹、徐觀政、曲化如,在日寇操縱下,7年多時間走馬燈似地換了6任知事。